上杉信开始说明线索“我在死者的身上发现了一根褐色纤维,从质地来看,我认为是椰子纤维。
最重要是,我在男子的指缝间,发现了几颗半透明的颗粒,通过气味,我初步判定应为冰毒。
冰毒,椰子纤维。
死者身上出现的两条线索,与绿地公园抛尸案中查到的那个仓库地下室查到的线索吻合上了。这说明,死者和那个仓库地下室很可能是有所联系的。”
小野田秀义抬了抬手“等一下,你之前所说过那个仓库地下室有藏匿毒品的嫌疑,那这名死者既然有联系,那你认为他是一名毒贩了?”
上杉信点头“是,因为他身上有冰毒颗粒存在。”
小野田秀义提出不同意见“就算身上有冰毒,也不一定是毒贩,也有可能是一名吸毒者。”
上杉信否认“不,他的身体并没有符合冰毒吸食者的特征。
冰毒吸食者的体表特征有二,一是因为吸食冰毒,导致体内毒素堆积,反映到皮肤上形成“冰疮”。
二是吸食冰毒会导致唾液分泌的减少,使吸毒者口腔内的酸性物质无法中和,导致损伤口腔,同时牙龈血管收缩,牙龈退的越来越低,最后只剩几颗门牙,俗称“冰毒嘴”。
而死者身上并没有这两种情况,所以我认为他并不是吸毒者,再加上他身上出现了藏毒所用的椰子纤维,所以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性,他是贩毒者。”上杉信如此说道。
小野田秀义接话道“按照你所说的,就算他是毒贩,你又是怎样将他与我组织犯罪对策总务课联系起来的呢?”
“我认为死者是毒品对策室所负责的东京都扫毒案中一名犯人。”
说到这,小野田秀义身体往前倾了倾“上杉刑事,东京都扫毒案,你应该看过新闻,此案已经结束了,你现在说死者是其中一员,似乎不太合适吧。”
上杉信目光平静“我个人认为东京都扫毒案没有结束。”
“说明原因。”
“这就与贵课的人事调动有关了。”
小野田秀义来了兴致道“你能从人事调动中看出这个?”
上杉信点头“我在巧合之下得知了服部隆之前课长调职的信息,这让我确认东京都扫毒案还未真正结束。”
“为何服部隆之前课长调职能让你觉得东京都扫毒案未结束呢?”
“因为根据服部隆之警视调职的情况来看,虽看上去平职调动,但从职权情况来看,他这却是属于降职,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说,业务能力不佳是降职的主要原因。
而服部隆之前课长之前还破获过重要的案件——东京都扫毒案,按理说,服部隆之前课长是应获得嘉奖才是,但他实际却被降职了,这很奇怪。”
上杉信继续道“就算后续负责的案件中,服部隆之前课长有失职的地方,但功过相抵,也不至于被降职。
所以,我认为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当初他获得功的‘东京扫毒案’并没有真正完结,
因为案件未完结,他没有获得功,反而是他办案失利的地方,这是过。
有过无功,这导致他被降职的原因所在。
基于服部隆之前课长被降职,所以我认为,当初的东京都扫毒案并没有完结,应该还有毒贩余党潜藏东京都内。”
这次上杉信说完后,小野田秀义难得的没有唱反调“你说的没错,东京都都扫毒案确实没有完结,服部隆之前课长的下台正是因为如此。没想到凭借人事调动你竟能推测出一个案件的内情,你的思维真的很敏锐。
但是光凭此,还不足以证明死者就是东京扫毒案的犯人之一。”
“是的,警视,您也知道,政府今年对毒品的打压力度很大,毒贩的数量很有限。
再者,东京都扫毒案所获得的毒品也是冰毒,并且在时间线上也较为连贯,所以我才推测,他们很可能来自同一案件。”
“推测、推测又是推测,但我们警察办案,靠的可不是推测,你有证据可以证明你所说的话吗?”
上杉信点头“有。”
“谁?”
上杉信有些无礼的指向小野田秀义“证据就是您,小野田警视。”
“我?哈~”
小野田秀义笑了起来“明明我才是发问的人,你却说我是证人,角色变换这么快,我都有点儿反应不过来了。”
上杉信看着他“其实今天我们所讨论的,不外乎就是那个死者的身份,而关于这名死者的身份,我想整个警视厅部、整个整察系统乃至整个日本,最清楚的也许就是您了,小野田警视阁下。”
“你说我知道,那就像我之前说的,拿出证据来。”
“既然警视您不愿意主动挑明,那我就替您说明白,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您指示。”
小野田秀义身体后仰,倚着椅子道“说吧,我今天时间多的很。”
“我们目前得出的推测——死者当前的身份是毒贩对吧?”
“没错。”
“那我们现在来说一说他的第二重身份,也就是隐藏于表面之下的身份。”
“隐藏身份?继续。”
上杉信清了下嗓子道“什么东西需要隐藏,自然是见不得光的东西了。
当然并不是非得是邪恶黑暗的东西才见不得光。有时候为了迎来黎明,光明反而需要伪装藏身于黑暗中,静待黎明的到来。”
“说话就痛快一些,不要搞这些文绉绉的,我们又不是那些专家,靠一张嘴吃饭,这不是我们警察该做的事。”
“是,警视。我认为这位死者先生,他就是隐藏于毒贩这些黑暗中的光明,他的隐藏身份是一名卧底。”
小野田秀义身子再次直起来“卧底?这个想法颇为有趣,原因呢?”
上杉信伸出两根指头“原因有二,一是死者在死前给我们留下的信息。
二是,杀他的人,也同样给我们留下了一条信息。
这两条信息让我认定,死者并不是单纯的毒贩,还是一名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