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幽州贩马
江东只有改粟种稻,才能让民生富庶起来。
不说其他的,至少让百姓实现白米饭自由吧?
如今《氾胜之书》里面就已经有了早稻、晚稻以及稻田调温法的各种指导。
江东明明稻米的产量可以远超粟米,但百姓依旧种粟,不过是习俗使然。
顾雍此时开口,说道:“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又无粟者,弗能守也。夫谷帛实天下之命。”
“故氾胜之言,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
“江东天热而多雨,实乃水田之首选。若能广种水稻,亩收十石,则天下无饥矣。”
氾胜之!这可是大汉最权威的农学家了。他在大汉的地位,堪比天朝的袁天师。
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关中督三辅改粟种麦,遂使关中丰穰。
“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孙策赞叹道:“能概述此言,便可知氾公的确可谓农学之大家。关中宜种麦,遂督关中百姓皆改粟种麦。我江东亦应因地适宜,督百姓皆改粟种稻。”
郑礼惊诧了一瞬间,立即说道:“将军,江东百姓承春秋吴越之风,皆斗狠剽烈,不敬王命。若强逼其改粟种稻,恐引起民怨沸腾,有豪猾者趁机谋乱。”
孙策从容的挥了挥手,说道:“有孤在,有孤三万大军在,此辈不足为道。孤威权声望如此,若再不改之。难道期望后人生于宫中,长于妇人之手者改之?况且总有数千乃至万人叛乱,余众改粟种稻,产出亦足以数倍于以往。”
氾胜之说的那句,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实在是太打动孙策了!
哪个诸侯能受得了这种诱惑?
况且孙策十分清楚,江东三吴之地,这是真正的鱼米之乡,只要改粟种稻之后,亩产十石可能都只是寻常。
像曹魏屯田那种“白田收至十余石,水田收数十石”的壮举亦并非不可能达成。
哪怕只丹阳一郡,开垦百万亩水田,就足够收获上千万石稻米了,足够百万人支用数年。
而百万亩良田,按一夫携五口而治田百亩计算,只需要一万户人家就能够开辟出来。
哪怕算上精耕细作以及轮耕,也不过是两万户或者三万户就足够了。
孙策态度坚定,说道:“改粟种稻,江东必行。就从建康、秣陵一带开始。”
郑礼建议道:“将军大可不必强制全境百姓皆改粟种稻,秣陵之南已经兴修水利,自石城、丹阳两县到秣陵、芜湖一带,皆水利贯通,有督农校尉在此处屯田。屯卒数万人,开辟三五十万亩水田完全不在话下。可先从屯田士卒处推广种稻之利,而建仓储存稻米。百姓建稻米满仓,必定欣然而改粟种稻。”
督农校尉部?
孙策惊诧,看向顾雍:“当初孤在此地所留屯卒,依旧犹有人在?”
顾雍点头,说道:“中原难民避难江东者终年不绝,将士俘虏山越贼寇亦充塞道路,建城之余,长史便将无以为生者暂时充入督农校尉处,由督农校尉郑浑督之,于此处屯田。”
郑浑!
孙策记得这位名士,他兄长郑泰就是联合何颙、荀攸共谋诛杀董卓的那位天下名士。
事情不密,郑泰、郑浑都避难于淮南。
不过郑浑也是听闻孙策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后就早早的脱离了袁术,投入到了孙策麾下。
孙策问道:“郑校尉政绩如何?”
提起郑浑,顾雍立即露出笑意,说的:“郑校尉实乃国之栋梁,天下楷模啊!”
这个词语!孙策深吸了口气,如果没记错,后世有天下楷模这个成语,就是出自郑浑。
没想到他到了江东,还是建立了这种奇功伟绩。果然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啊。
孙策不由好奇的问道:“郑校尉都做了何事?以至于得天下如此评价。”
顾雍立即详细说道:“郑校尉初到江东之际,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难以哺育,率皆不举。”
“于是郑校尉夺其所督五县百姓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又严刑重法处罚弃婴之罪,凡生子不举者皆需服徭役三年,为官府兴水利,修版筑。”
“民初畏罪,后稍丰稔,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
这是善法啊!孙策眼神一亮。
孙策从来不觉得严刑酷法就一定是恶事。有些事情就应该被严刑酷法所打击,比如贩卖人子,比如生子不举,比如溺婴。
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就当起为人父、为人母的职责,扔到地上摔死,溺进水里淹死,这种行为就应该被严刑酷法所禁止。
这不仅是善法更是善政!
不过郑浑,广开稻田倒是令孙策颇为惊异。便问道:“郑校尉亦知稻田之利哉?”
顾雍点头,笑着说道:“郑校尉毕竟博览群书,有经国之才。丹阳境内,地势起伏,郡界下湿,百姓饥乏。郑校尉亲自走访各县,考察地势之后,乃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
“遂躬率吏民于芜湖、丹阳、石城一带,修筑陂塘土堰,开辟稻田,兴建水利,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亩入十石,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
孙策欣喜的大笑,江东有如此多的能臣贤吏,如何能不安定繁荣?
郑礼移风易俗,郑浑收民渔猎,课以农桑,兴建水利,开辟稻田,皆是利国利民的善政。
仅这二人之所为,就为孙策安定了数万户人家,开辟出数十万亩稻田,有数百万石稻米收入。
这种内政、民生,让刘备如何比拟?
能与孙策一争天下的,就只有得到颍川士人相助,重视屯田的曹操啊!
孙策信心大增,对顾雍说道:“以郑浑之才,便能使数万人改粟种稻,民赖其利,人怀感恩。卿之才干,百倍于郑浑,乃宰辅、庙廊之选,能经邦治国。以卿才干,治丹阳一郡,必能使民皆敬服,家国获利。”
“早一年改粟种稻,民间便早一年富庶。国家便能早一年完成休养生息。府库就能早一年丰稔,建起驿路。”
顾雍立即郑重拱手,说道:“臣必不负将军所托,早安郡界,使丹阳一郡粮食之所出,足供江东数郡之所用。”
孙策点头,随即说道:“那江东第一条驿站就从建康起修,南下经秣陵、丹阳直抵督农校尉所部。”
这条官路修起来,从督农校尉部运来的粮食,就足够沿线所需。
毕竟孙策也没有忘记,建康、秣陵一带,最重要的事宜就是广开桑田,使桑梓之园星罗棋布,巷陌之间,机杼之音随处可闻。
孙策本来还打算继续南下看一看,甚至到鄱阳考察一下景德镇的建址之处,尝试将白瓷从会稽迁到长江来。
<div class="contentadv"> 白瓷是这个时代最高端的瓷器了,要一直到大唐出现唐三彩,才有更高的技艺超过白瓷。
因而白瓷在当下,不仅仅能到域外收割回来海量的财富,哪怕在中原,也能够从四方诸侯那里源源不断的收割各种财富。
瓷跟丝绸,可是自古以来中原最暴利的两大行业。
可建康传来的一个消息,随即就打断了孙策的行程,不得不返回建康。
因为建康的交易,价值和重要性还在瓷、锦之上十数倍!
这个时代什么物品,价值能在瓷、锦之上?而且规模庞大。
毋庸置疑,只有一件,那就是战马!
孙策收到消息,便带着亲卫策马疾速返回建康城中。
回到垂拱殿,孙策就对早已恭候在这里的长史张昭问道:“幽州来使现在何处?”
张昭立即拱手,说道:“已抵达丹阳两日了,即日便能前来觐见。”
“善!善!”孙策大喜,说道:“让子龙派绣衣卫亲自去迎之。国之大事在于戎,戎之大事在于马。每次市马,都将助力于我灯北伐大业。田豫果不负孤之所托,才离去不足两年,此事就已然有了进展。”
如今江东战马七千余匹,就算玄甲骑兵只一人一匹战马,也才堪堪能组建五千玄甲骑兵。毕竟还要留出千余匹备用,以补充骑兵作战的损失。还有具装朱雀突骑需要一人双马,用以换乘。
五千骑兵这个规模,着实是不大。跟王朝作战动辄数万、十数万的骑兵规模根本没法比。
哪怕跟曹操、袁绍这种乱世诸侯都没法比。曹操的精锐虎豹骑,选百人将以充之,规模都有五千多。
就连张郃一个偏将,打街亭之战,统帅的骑兵规模恐怕都不止五千。
孙策要从南方北伐,如果不想战场上极为被动,就必须组建一支规模更加庞大的骑兵。
不然一旦分兵进军,骑兵规模不足,很容易导致偏师被敌军铁骑所乘。
当然,除了戎马征战以外,江东也需要大量的驮马。
不论是后勤补给,还是驿站所需,甚至改善民生,都需要市买大量的马匹。
所以,对田豫为江东联络的幽州使节,孙策极为重视。
亲自在垂拱殿等着使节在绣衣卫的护送下抵达。
但看到来者,孙策着实是稍微惊诧了瞬间,幽州的使节非常年轻,看面容应该也就比田豫略大,大概二十六七岁的模样,绝对不到而立之年。
对方见到孙策,十分敬重的拱手,说道:“燕国人广阳、蓟县人,徐邈,拜见孙将军。邈为我主幽州从事、行渔阳太守事,鲜于公,向将军问安。”
鲜于辅?幽州目前最强盛的诸侯!
孙策立即回道:“不必多礼,为徐卿上座。”
徐邈礼节十分周备,拱手再拜,说道:“拜谢孙将军。”然后方才入座。
孙策跟张昭对视一眼,这位幽州使节,态度恭敬的有些出乎意料了。
待徐邈入座后,孙策主动开口,问道:“卿如何抵达的江东?路途可还通顺?”
徐邈立即回道:“某自幽州经冀、青、徐、淮而至。将军威震中原,路途之中闻我以公事而至江东者,无人敢阻。”
孙策不禁露出笑意,问道:“哦?河北亦传我声名?”
“然也!”徐邈立即郑重的说道:“方我启程之日,将军率王师,一战灭袁、吕二贼,肃清叛逆,戮灭伪朝公卿百官,将僭越袁术,剖棺戳尸,传首京师,正传到河北,威震天下!”
“凡黄河两岸,拥兵自据,不敬王命者,无不震怖胆寒,纷纷敬附诸侯,请尊天子!”
孙策眉头一挑,问道:“那鲜于从事如何视此大势?”
徐邈正容答道:“如今天下群雄并起,逐鹿四方。英雄豪杰,不知所归。我主亦不敢妄言大势,仅率其众以奉王命尔。”
孙策闻言,露出笑意。这种人,没有哪个诸侯不喜欢。
显然鲜于辅没有什么雄图天下的野心。他现在烦恼的事情还在于不知道依附何人。
毕竟天下大势未定,谁也不知道哪个诸侯会最终一统天下。
若所投非人,最后事势无成,一朝土崩,亦并受其祸。
如果说孙策是拥兵江南,北观中原,欲寻衅而动,北伐以定天下。
那鲜于辅就是拥兵幽州,南观局势,待局势稍定,便归附诸侯,从而换取太平。
所以他说仅率众而奉王命,也算是一种务实的态度,哪个诸侯也不得罪。
孙策好奇的问道:“那徐卿怎会远路而来江东?”
徐邈解释道:“这便是因田国让之故。国让与我主素来亲近,力主我主与孙将军相善,市马以解幽州饥馑。”
徐邈说的还是太含蓄了。
田豫那哪是力主幽州与江东相善啊?
在幽州,逢宴会,田豫便狂热推崇孙郎才气。
只要议论天下诸侯,田豫必言终能定天下者,必孙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
他的疯狂宣扬,导致下至乌桓名望、地方豪强,上至各郡守相甚至公孙瓒都听闻了孙策英雄之气。
而偏偏孙策也是骁雄冠世,田豫为他传开名声不久,紧接着就传来他大破天下最强诸侯之一的袁术,天下威望最重的将军吕布。
一战灭双贼,且皆族诛,以震天下。
声威传到幽州,顿时使得幽州怀怖,诸侯震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