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讲,其实王文华的想法是可行的,但是其间投入肯定是非常大的,而且仅从现在刘云峰部的驻扎地来看,数日昂距离湘西之地不远,但是如果驱兵直入的话,还是非常消耗人力物力的,但是如果说刘云峰有没有考虑过去助王文华一臂之力的话,实际上他是考虑过的,但是之所以他犹豫不决,甚至是到现在决定袖手旁观,还是因为其考虑到,如果他命令邓泰中进军湘西的话,那么会不会将四川现在已经占据的地方丢失,而且如果湘西平定之后,曹锟将全部的主力投入到四川之地的话,那么邓泰中以及王文华乃至熊其勋、戴戡都是否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支援,而且如果将邓泰中部调离的话,那么必然会导致四川一路军队无论是攻击亦或者是防御,都将变得薄弱,如果再一次与北洋军发生激烈战斗的话,那么能否能够抵御住北洋军的攻势,这都是可想而知的。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刘云峰必须要对蔡锷的安全负责,他不能够冒这样的风险,所以他决定,回绝王文华、王伯群兄弟求援提议,当然了,刘云峰肯定不会用自己担心蔡锷出现危险,川路一线护国军恐其溃败作为理由了,刘云峰思之又思,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的方式,刘云峰先是拿出纸笔,自己写了一份电文,其内容大意说的是,自己非常愿意将邓泰中部的部队,调动到湘西战场去,帮助王文华解除现在的卫计局是,同样的,也是为了能够率先的安定一线战场而尽一份努力。
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允许他这样做,因为现在无论是湘西战场,还是四川战场,护国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可是实际上,他们现在所面临的绝不仅仅只是正面的北洋军而已,而且说起来,虽然现在王文华部出于一个危机的局势中,可是不一定非的要大费周章的从四川调兵,大可以这样,王文华部与袁祖铭部相互之间依托地势,形成掎角之势,不出击,只防御,同时借助晃州的部署,形成战线,以此来对抗吴佩孚部的攻击,同时对马继增部、伍祥桢部的兵马,进行周旋。
刘显世点点头,同时示意王伯群不必起身,看着刘显世的样子,王伯群就知道,他肯定是有什么心事,不然的话,他是不会亲自来到自己的官邸的,而且自从上一次他与王文华在护国运动初期力排众议使得黔军能够加入到护国军行列的时候,其实是得罪了刘显世的,而且从那之后,他们两家人实际上基本上等同于断绝了来往的,说起来,其实刘显世原本就对于王伯群王文华二人不满,其实从很久时间以来,他对于王氏兄弟以及唐继尧就是心存不满的,那个时候,唐继尧虽然已经离开了贵州,出任云南都督,刘显世虽然还没有接任贵州都督的位置,但是他希望能够得到贵州的军政大权,所以与王氏兄弟发生摩擦是必然的。
然而这还不算终止,真正让刘显世与唐继尧、王氏兄弟出现矛盾的,还是因为之前袁世凯委派古来的那个要接任贵州都督位置的,贵州巡按使龙建章,他才是真正的矛盾的导火索!刘显世虽然与王氏兄弟有一些亲属关系,但是对于他们二人把持大权将自己架空起来的事情,还是耿耿于怀的,而且因为一些原因,所以刘显世其实也是无法将王氏二人从贵州的军政大权中驱逐出去的,而且刘显世也非常清楚,王氏兄弟的能力,因为两家有亲,所以刘显世也不必担心王氏兄弟到后来会对自己如何,所以刘显世其实也乐得将王氏兄弟二人留在贵州,因为由他们二人在,贵州的局势会稳定不少,同时这样一来,他日后要是有可能面对唐继尧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游弋的余地。
但是说起来,其实很多事情上,也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够解释清楚的,就比如说刘显世与王氏兄弟二人之间矛盾的导火索,那位巡按使龙建章吧。其实在龙建章成为巡按使之前,他的前任贵州巡按使也不是别人,正是戴戡,那个时候,刘显世与戴戡在贵州可谓是进行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权力斗争,其实那个时候刘显世也并非是不闻一名,戴戡出任贵州巡按使,而刘显世则是出任贵州护军使,说起来,这件事与唐继尧也是有着关系的,因为那个时候,唐继尧向袁世凯保举的两员大将就是刘显世与戴戡。
这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了,唐继尧在明知道戴戡与王氏兄弟有亲属关系,同时也是他们的长辈而且在军中虽然权利有限,可是威望甚高,记忆出于对贵州事务的了解,在处理政、治问题上刘显世所存有的特殊优势,他竟然还会向王氏兄弟许诺云云,这就能够看的出一些端倪了。
其实袁世凯本人是很反感这些东西的,袁克文之所以能过每一次拜师都能成功,而且没有什么大的阻碍,其实全是因为袁世凯的关系,当然,这些袁克文自己也是知道的,所以他的想法就是我不从,政,然后既然我喜欢的东西里面的高手都要给你面子,那我能做得就是不给你惹祸,不让你再在自己这里费心就是了。
也是因为如此,袁世凯虽然反感袁克文的一些做法,但是拿他和袁克定一对比,也就没什么了。
袁克定见父亲袁世凯没有搭理自己也不去自讨没趣,自顾自的又斟了些酒,晃着酒杯,不知道想些什么。
不一会,江朝宗来了,袁世凯支走袁克定,而后对江朝宗问道:“朝宗啊,翔初的伤怎么样了?”
江朝宗笑笑,道:“大总统,张将军的伤无妨,无妨,王占元的枪法您还不知道吗,只是擦伤了手臂而已,上了些外用药,三五天也就好的差不多了。今天他看到我代表您去看望他,虽然他嘴上没说,但是我还是看的出他是很高兴的。”
“哦?”袁世凯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江朝宗道:“张将军为人不善言辞,很多事喜欢藏在心里,而不是说出来,他今天见我拿着礼物去看他的时候,我从眼神里就看得出他的感激,我这么大年纪了,这些阅历还是有的。”
袁世凯点点头,又与江朝宗说起了另一件事,而另一边,陆军部会议室内。
段祺瑞此时已是怒发冲冠,恶狠狠的看着雷振春,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他“北洋之虎”的虎威可是以显露无疑。
而雷振春也知道自己的办事不利,大大错失了好机会,也不敢辩解,只好木讷且麻木的站在那,等待段祺瑞对自己的“宣判”。
大概过了十几分钟,段祺瑞好像终于压制下了自己的火气,对雷振春质问道:“还有比你再废物的人吗?”
雷振春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所以他选择了“茫然”来作为自己的辩解;段祺瑞又质问说:“雷存修是怎么回事?你没和他说清楚吗?这怎么就跑去和张凤翙对枪了那?还让人家崩了肩章;真是丢死人了。”
“我问你,你和蔡锷对手的时候,怎么就能弄那么长时间,你不是自诩马术枪法无人能敌的吗?你不是和我说你在马背上的功夫比蒙古人还要厉害的吗?你是够狠的,刚上马就连连发枪,有用吗?啊?你伤到人家一根毛了吗?啊!”
“我……”,见段祺瑞骂的火大,雷振春是想要辩解一下的,希望可以让段总长的虎威少少平复一些,可是这才刚一开口,却又不知如何解释,所以只好尴尬的语塞起来。而见他出声,段祺瑞本以为他会给自己一个解释,因为只要给自己一个能够说得过去的解释,他也乐的就此罢休。
毕竟这里面存在很多牵扯,得过且过,但是得过且过也是需要一个由头的,可是谁想到雷振春半天就只说出了一个“我”字,而后就语塞起来,啥也说不出来了,这不由得让段祺瑞更为恼火。
不过毕竟段总长是有身份的人,见如此,他至少强压着火气,吼了一句“滚!”而后也就不在说什么了。
雷振春虽然知道自己有错,但是雷存修显然应该是第一责任人,自己不该白白被段祺瑞骂上这么久的,虽然他嘴上没说什么,但是心里还是有气的。
这从他走出陆军部的大门时,扇到卫兵脸上的一个嘴巴,就看得出来。卫兵这个嘴巴挨的很冤,雷振春说了自己打人的理由,不过这却是明显的“鸡蛋里挑骨头”,雷振春的理由就是卫兵敬礼的时候不标准。
正巧,雷振春刚刚从陆军不出来,就赶上我来陆军部找段祺瑞请假送老母亲回云南。雷振春走路很冲而且低着头,不由的和我撞了一个满怀。
“哪个没长眼的!”雷振春和我撞在一起,直接就骂了一句,而后没抬头直接抬手就要打过来,而这时我的副官,敏麟却是一个箭步窜了上来,直接一招铁山靠,就给雷振春弄个了倒仰倒地。
敏麟是八极拳高手,徒手功夫还在我之上,而雷振春虽然也是练家子,但是说实在的他,第一是他没有准备,第二也是多少年的声色犬马,让他的精气消耗已经不能和补充保持平衡了。
“他,妈,的!”雷振春摔倒在地就要拔枪,而这时我忙上前,扶住雷振春道:“雷将军,是我;手下人不懂事,不懂事,敏麟,快来,给雷将军道歉!”
我一面喝斥着敏麟,一面将雷振春搀扶起来。不过虽然如此,雷振春却是震惊的看着我。
对于敏麟的道歉,也没有听到一样,只是震震惊惊的看着我。
“雷将军。对不起了。”
敏麟再一次道歉,这才让雷振春回过神来,他不由的一笑,而后对我道:“原来是蔡将军,误会罢了;兄弟你也不用这样,误会误会而已。”
见雷振春这么说话,我才安心的放下扶着他的手,拱手对他道:“雷将军莫怪。”
雷振春点点头,而后一面拍打着身上的尘土,一面对我问道:“蔡将军今天怎么来陆军部了?这是有什么公干啊?要不要我帮忙?”
“忠孝”二字,自古以来都是上位者至少在明面上最为推崇的,以“忠”教慰众人,心悦诚服,至死不渝;用“孝”来感化世间,肃清庙堂、坊间各地的对错是非。
这两个字,写起来很简单,要做到非常难。要做好更难。
而且自古以来,国君唯有以“忠孝”教化,“仁意”对待,“宽慰”处事,才能图的一个长远,薪火相传。
袁世凯也不例外,而且就他本人来说,抛出政、治等一些因素,单单看他自身的话,其实袁世凯本人就是一个极为仁孝之人;当然,这并不能表示他没有铁血的手段,没有阴暗的谋略,帝王权术、纵横捭阖,这些生存之道,他还是非常精于的。
其实袁世凯在选用官,员的时候,也是多以“忠孝”二字,作为评价的标准,忠而不孝,未然可以委重任,孝而不忠,虽可用,却非大才。只有忠孝二字皆存于身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完整的人自然是要比不完整的人机会要多的多。
而且袁世凯直到现在都是,大肆推举“忠孝”之人,常常以重金表奖,赐予荣誉;如此一来,要他回绝蔡锷尽孝的请求,就是很难做到的了。虽然他非如此不可,但是却会是他遇到的比较艰难的问题。
其二,之所以袁世凯不想让蔡锷离京,送母回云南,也是有外在因素的,那就是现在坊间流传着的,他想要称帝的传言。虽然袁世凯从来没有否认过,但是他也没有承认过,对于这件事的态度,他总是显得比较暧昧。
若即若离,虽然不知道他真实的目的,但是这却让他的,名声受到了影响,而且现在坊间的传言有愈演愈烈的倾向。而民国的共和,是以血的代价换来的,虽然他袁世凯当年是以武力为依托,兵不血刃的窃取了大总统的位置,可是这也并不能抹杀他的功绩,这么多年不说他肝脑涂地吧,也已经是鞠躬尽瘁了。
前一阵子,可能是那一段日子里是称帝说传播最为严重的,最火热的时候吧,段祺瑞私下里曾试探过他的口风,袁世凯表示自己绝没此意,但是却有不公开的平复谣言,这使得段祺瑞有些拿不准主意。
而且大概十天前吧,冯国璋来电,询问袁世凯,有关传言中“称帝”的意图,袁世凯依旧表示这不是他的意思,而且自己绝没有称帝的意图,同样的,冯国璋与段祺瑞一般,表示希望袁世凯如果没有称帝的意思的话,就公开的将谣言止住,可是袁世凯给他的回复却是“留言止于智者”。
蔡锷当年重九起义,可谓是革,命的先驱者,是创造共和的功勋元首之一,当年反对帝制浪潮尖上的人。如果他相信了坊间的东西的话,那么这一次他送母回云南,定然是一去不归,而且当他归来的时候,则一定是挥军压境的。
而且就算是蔡锷不相信坊间的说法,那依旧不能让他会云南,道理很简单,蔡锷回到云南必然是游龙入海,猛虎归山。
纵然他不做出一些举动,那么边陲之地,恐怕就要改一番天地了。虽然蔡锷忠于政,府,但是这并不能表示他没有野心,而且说就算他当年没有野心,可是在京的这段日子里,他看到的,听到的,摸得到的,只有权力。
只不过这权利是抓在别人手里的;确实,有人对于权力没有欲,望,但是,能爬到蔡锷这个位置上的人,要说他没有对权力的欲,望,恐怕是他自己都不会相信的吧?
所以综上所述,无论出于哪一方面的考虑,蔡锷是一定不能出京的,更何况是让他回到云南那。
但是回绝别人,是需要借口的,或者是合理的理由,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怎么着都可以,但是对于合理的请求,还必须用合理的理由回绝,却是非常难的。
袁世凯不由得感到有些疲倦了,倒不是蔡锷这一件事就让他感觉到疲惫,而是进来的大事小情,杂七杂八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他的年级虽然还未到垂垂老矣的地步,可是岁月依旧深深的伤害了他。
当年的风采,已然成了梦中的回忆了。
陆军部,总长办公室。
段祺瑞看着蔡锷刚刚交给他的请离报告,不由的也是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其实对于蔡锷此时的请求,他是可以欣然应允的;可是,蔡锷提出来的这个时间上来看,他的请求就变成了一个禁区。
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校阅”之后,提出这样的。
本来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