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午时,黄明远便自然地在宫中留饭。黄明远被杨广留饭也不是第一次了,二人之间的感情超过了君臣,如父如子一般,黄明远也不像杨昭、杨暕那样惧怕杨广,因此杨广反而爱留饭黄明远。
二人吃饭,多是黄明远吃而杨广看。
黄明远如往常一般用饭,该吃便吃,该喝便喝,并不忸怩。而且黄明远多在杨广身前,知晓杨广的喜恶,倒也不会失礼。
上首的杨广不时的让人给黄明远添菜,黄明远倒是来者不惧。正吃着饭,快到尾声,一旁的杨广擦擦嘴,放下毛巾,忽然随意地问道:“明远,你以为现在的总管制度如何?”
此时正吃着饭的黄明远差一点呛出来,强忍着吃惊压下这口咳嗽,黄明远又忙端起杯子压下这阵惊慌意。
黄明远早就感觉到杨广想废除总管制,但没想到会这么早。不过此次杨谅造反是个契机,若不是杨谅担任并州总管,职兼文武,大权独揽,也不可能有实力发动这般规模的造反。而与之相比,整个大隋实际上是有四个超级总管的。
这时候提起总管可不是后来那些太监头子或者是仆人头子,总管实际上是汉末三国的都督诸州军事改叫的,初始于北周,兴盛于大隋。总管,顾名思义,全面管理。这时候的总管加使持节,管理辖区军政民政。所辖区域增减无常,一般辖数州,多者可达数十州。因为总管管辖的州府数量不同,共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的总管府,其中上总管视从二品,中总管视正三品,下总管视从三品。除了并州、扬州、益州、荆州四大上总管府,其余数十个总管府的地位差不多相当于一卫大将军或将军。
这些总管府遍布全国,大隋号称三十六总管,虽然实际上因为废止,在相同时间同时存在的并没有那么多,但也可看出其数量之盛。而这些总管职兼文武,上马管军,下马抚民,几乎算是唐朝军阀的翻版,与节度使有着一拼。实际上若不是北周和大隋中央控制权力极强,且王朝寿命并不长,早就出现军阀割据的想象。
黄明远在丰州为什么权力这么大,甚至是想做什么便做什么,除了因为是边州,民风比中原州郡开放,外部压力大,掣肘少。另一个原因便是总管有持节杀人的大权,既是地方官吏,又是钦差,有着不向朝廷报告便可以诛杀下属官吏的权利,除了天子,无所畏惧。
这些总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央政府的集权。
黄明远明白,杨广这是在试探自己这种总管制既得利益者的态度。凡担任总管者,除了少部分皇亲国戚和文官忠臣,超过九成的还是黄明远这样的武将。同时关陇世家也是借着上层的总管府和中下层的骠骑府、车骑府,这才将触手铺展到全国各地。
黄明远此时立刻便明白,杨广询问自己不仅仅是要自己对总管制度的看法,还有自己的态度。而对于现在的黄明远来说,天子的态度就是自己的态度。若是废除了总管制度,虽然会影响到自己在丰州的一些布置,但废除了这些总管才能确保以后不会出现军阀割据的现象,后来唐朝的统一也才会阻力那么小。番薯
黄明远立刻跪在地上,长揖于地,对杨广说道:“即使圣人不询问明远对于总管制度的态度,明远也是想向天子进言的。总管制度对于现在的大隋,实际上已经弊大于利,到了不得不废除的地步。”
杨广一愣,没想到黄明远直接提到了废除。
不过杨广仍是上前扶起黄明远,又笑着说道:“明远不必如此拘束,这只是你与朕的探讨而已。”
黄明远便说道:“总管制度,实际上是东汉以来,群雄割据,列国兼并,中央政府为了保持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不得不设置的一种制度。在战时阶段,可以有效地发挥属地的全部资源,便于对敌作战;战后又能集中力量稳定当地局势,安抚百姓,此制度对于大隋初建之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总管权势的巨大,也威胁到中央政府的权威。当初北周之时,相州总管尉迟迥联合青州总管尉迟勤、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等人举兵叛乱,整个天下震恐,其声势之大,几乎覆亡了长安。而实际上若不是幽州总管于翼、徐州总管源雄、毫州总管贺若谊、利州总管豆卢勣这四人忠于朝廷,当时胜负尤未可知。而这一次汉王叛乱,一人作乱而河北尽反,此皆为总管制度的大害。
总管统帅诸州兵马,掌兵权;兼任刺史,掌民权;征辟官僚,署理财权,可谓是一地之主也。而朝廷将一地的从叛不做约束,完全寄托于臣子的忠心之上,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吗?”
黄明远越说越激动,仿佛与此制度不共戴天。当然黄明远也不过是表明一个自己的态度而已,所言不过是尽可能的夸大、矫饰而已,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总管制度的根本问题。
倒也不是黄明远不想就这个问题展开细述,而是杨广想废除此制度,黄明远说什么都没有用。实际上历史上杨广于大业元年二月刚平定晋阳,而晋州、绛州要到同年七月份才平定,这种局面下杨广仍旧是力排众议,于大业元年三月便废除了总管制度。
果然杨广听了不住地点头,黄明远算是说到了杨广的心里。其实这件制度主要还是触碰到关陇贵族的利益,只要大多数文官不反对,而作为军中领袖的黄明远也带头支持,杨广便有决心废除总管制度。
在黄明远看来,废便废了,但要有补救措施,使得总管制度被废除之后,地方上不至于生乱。若是杨广如历史上那般废完之后便完了,岂不是胡乱作为。
此时的杨广眉开眼笑,笑着说道:“明远之见,老诚谋国,与朕不谋而合。真该让那些老臣们看看,什么是为国为民?什么是担当大事?如此真知灼见,他们羞不羞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