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觉想接师公回京城颐养天年的提议,被薛老拒绝了。他说在这北方住惯了,有感情了,不舍得离开。袁觉知道,他老人家是怕拖累他们。明年三月,爹就来中州府主持院试工作,说服师公这个难题,就交给他吧。
袁觉在仁安镇租了个小院子住了下来。杨管事被他打发回去,向父亲报告寻到师公的好消息。他带过来的粮食、京城特产、生活用品,除了当做礼物送给林家和江家的,其他的都留在了镇上。带的下人,除了洗砚外,只留下两个跑腿的。
每天,天一亮,他就出城去薛老的草堂,聆听教诲、端茶磨墨、侍奉左右。晚上,回到镇上的院子里,读书到深夜。
新朝建立不久,正是用人之际,皇上有意开恩科——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自己的学问学扎实。
袁觉跟江童生聊过几句,虽然他只是个童生,可才学、见识非同一般。他对事物的看法和见解,高屋建瓴,有时候袁觉甚至觉得自己老爹都未必能及得上……江童生才十五岁!天赋比不上人家,只能加倍努力了!
就在袁觉颇感压力,发愤图强,恨不得头悬梁锥刺股,不眠不休地学习时。被他看做是最大的对手的江陌寒,正生无可恋地被他家未婚妻拉着蒸豆包——包啊包!好像没有尽头似的,这么多豆包,能吃得完吗?
林微微前世家在华北一带,孤儿院过年的时候,会组织大一点的小朋友一起蒸馒头,至少要吃到正月初五。她从没吃过豆包,也没包过。黄氏和冯娘子,虽说在十里沟定居了十多年,包的豆包一点都不地道。
今年不一样了,桂花婶子、锁头娘,甚至狗剩后娘,知道林家人居然不擅长做豆包,觉得好笑之余,都自发地来帮忙了。
芸豆泡了整整一夜,煮得软软烂烂的,捣成泥,加入白糖,搓成一个个小丸子。
大黄米磨成细细的粉,加上糯米面,和少量玉米面,发酵好,搓成长条,揪成一个个小团,在手心里按扁,把芸豆馅儿包进去。
几个来帮忙的婆娘,手巧得很,几下就团成个小豆包。林微微没想到,豆包做得最好的,居然是狗剩儿后娘。她包的豆包均匀、圆润,像一个个肥嘟嘟的大汤圆似的。
林微微突发奇想,要做改良的豆包。一种是红豆、芸豆、紫米、黑米,再加上栗子仁、松子仁,煮熟了以后,拌上糖和糯米粉,团成一个个小孩拳头大小的团子,放在锅里蒸一刻多钟。
蒸好后尝了尝,香甜软糯,味道还挺好的!桂花婶子在一旁笑“加了这么多实实在在的料,糖也没少放,不好吃才怪!”
林微微对研究美食兴趣十足,她又弄了一种豆沙桂花馅儿的。红豆煮熟后,放入白糖、素油、桂花酱,搅拌成豆沙,外面包上大黄米糯米面团。口感软糯清香,小二娃和小让尤为喜欢!
林微微突发奇想,还像包包子似的,里面放了芸豆猪肉馅儿。做成了咸豆包……
当然,做的最多的,还是最传统的芸豆大黄米豆包。豆包要吃一整个正月,家里条件好了,自然是蒸得越多越好。黄氏、冯娘子和几个来帮忙的婆娘,一边包着豆包,一边忆苦思甜。
桂花婶子笑着道“黄家妹子,瞧瞧你们家准备的这料,别说够吃整个正月的,估计吃到二月中旬都吃不完!”
黄氏脸上笑容不断“还不是二妮儿这孩子,折腾出这么多新花样儿!”
锁头娘笑道“你们家条件允许,又不差那点儿!你看看孩子们,多开心呀!咱们过日子,不就图孩子们开开心心,一家人热热乎乎嘛!”
狗剩后娘好听的话,不要钱似的往外掏“林家嫂子,你们家二妮儿,真是心灵手巧,豆包都能做出这么多花样,又新鲜又好吃!昨儿做的那糖,镇上都买不到这么好吃的,还会做那么多好吃的点心。都说二妮儿是被山神点化过的,一开始我还不信,现在啊,不信也得信了!”
黄氏笑着摇摇头,道“什么山神点化,那都是别人瞎编的。二妮儿这丫头,就是嘴馋,这满脑子啊,都是倒腾着各种吃的!这些东西,都是她馋嘴馋出来的!”
狗剩后娘道“这年头,哪个孩子不馋?怎么别人没有馋出这么多新花样出来?还是脑子好使!聪慧!”
黄氏但笑不语。现在的日子,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去年这个时候,一家人连买大黄米的钱都凑不出来,她当了最后一根银簪子,才买了两斤大黄米,一斤芸豆。
因为掺的玉米面多,里面馅儿少,豆包的味道真不怎么样!就是这样的豆包,在正月里也不敢敞开了吃,一天只敢给孩子们一人吃一个,没过十五呢,豆包就吃完了……
说起去年,村子里又有几家能豆包敞开了吃?就连条件稍微好一些的老村长家,也都是把豆包先紧着孩子们吃,大人们能尝上一两个,就算不错了!
女人们聊起了今年的好日子。桂花婶子道“去年的年夜饭,孩子们顶多一人分一片肉,土豆年纪小,他哥哥姐姐分给他的肉最小,还哭了好一通,哄都哄不好。今年啊,我让他爹买了十斤肉,挂在外面冻上,孩子们能可着劲儿地造!”
狗剩后娘咂咂嘴“十斤肉?现在的肉价,可不得一两银子啊!嫂子可真舍得!”
狗剩后娘在心里撇了撇嘴你男人帮林家赶车,你在林家管着松子加工厂,一个月的工钱加起来二两多,难怪舍得买这么多肉!她男人就是太老实了,不会巴结人!
锁头娘笑着道“今年条件好一些,过年给孩子们吃点好的,当父母的都是这个心情。去年,大年夜吃饺子,一人也就能分那么一两个。今年勺儿早就嚷着多买些细面回来,多包些饺子,他要吃一大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