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
大炎王朝建立王朝近千年,敕封的国公不少,尤其是在开国期间,还有五百年前的那次九子夺嫡之后,是敕封国公最多的两次,最巅峰的时候,国公人数有十人之多。
不过,这些国公被敕封之后,要么因为参与了一些不该参与的事情被株连丢失爵位,要么是家中青黄不接,儿孙无力,爵位逐代递减,最终成为普通之家,还有的则是直接被覆灭了,能够延续至今的国公家族,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三个,而鄜国公便是其中之一。
鄜国公唐家出自蓟州,崛起于鄜洲,家族延续了近七百年,很多人都以为鄜国公府是建立在鄜洲城最中心的位置,其实并不是,鄜国公府位于西城区。
最开始的时候,唐家还不是鄜国公的时候,其府邸建立在西城区的郊区,距离西城门就是几步路的事情,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鄜洲城西城门之外,距离鄜洲城大约三十里的地方,驻扎着一支三万人的鄜洲军,既是用来拱卫鄜洲城,又是可以直接入京的军队。
鄜洲军并不是个例,以神都长安为中心,除却长安内的各大守卫军,禁军之外,像鄜洲,蒲州,金州和梁州,都有各自有一支人数在五千到五万人不等的军队,这些军队都是炎军精锐当中的精锐,每三到五年,就会从各大边军的精锐当中抽调,进入这四个地方军队,而掌控这四支军力的,都是对皇家无比忠诚的武将,而且还不是世袭制的。
另外,这四支军队外人不可能调动,别说是兵部尚书了,就是仆射大人都不一定能够调动,这四支军队只认虎符不认人,而这些虎符的持有者,只有历代的帝王。
鄜洲、蒲州、金州和梁州,距离长安最近的不是鄜洲,而是蒲州,在蒲州城和长安城之间,常年驻守着一支五万人的军队,这支军队是当年跟随炎高祖从东北起兵,一路打到长安的嫡系部队当中的后代,其中不少都是李氏宗亲的后裔,当然是同姓同宗,但是没有多大血缘关系的那种,人称武卫军。
武卫军的将士,除了是李氏宗亲之外,还有很多功勋之后,另外都是那种家世清白的良家子弟,大部分都是出自东北李氏的老家,是四支军队当中,忠诚度最高的军队。
除了武卫军之外,在位于京城西南方位的梁州城附近,有一支人数只有八千的孤儿军,而所谓的孤儿军就是字面意思,军中武将到士卒,从上到下,基本都是孤儿。
在皇权时代,每年都会发生很多天灾,导致百姓流离失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朝廷除了拨款赈灾之外,还会以工代赈,以兵代赈等方式,孤儿军的孤儿大部分都是全国各地搜集而来的。
在四支军队当中,人数最多,兵力最强的当属武卫军,但是,战力最强,最能打,最敢死的军队还是孤儿军,之后才是鄜洲城的鄜洲军和金州的红盔军。
其中红盔军的人数最少,只有五千人,但是都是善于长途奔袭的军中老卒,往往都是从各大边军当中的斥候军当中挑选出来的,其战力仅次于孤儿军。
鄜洲军编制人数仅次于武卫军,但却是四支军队当中垫底的存在,最初的时候,鄜洲军的编制不多,只有八千人左右,其兵源除了来自各大边之外,主要还是从中原腹地挑选的士卒,战力不俗,堪称精锐,但是跟真正的精锐比起来,还是稍逊一筹。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鄜洲军的编制逐渐增多,从之前的八千人逐渐增加到三万人,唐家在离开蓟州之后,就进入鄜洲军,一步步崛起,才在五百年前执掌鄜洲军,恰逢九子夺嫡的事件发生,上演了一幕带兵进京勤王的戏码,从而一飞冲天。
但是,在唐家给封为鄜国公之后,鄜洲军起初还得到了极大的赏赐,然后在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鄜洲军被大换血,大部分的武将不是被抽调到边军当中,就是被迫解甲归田,而军中的士卒,更是多次被轮换到各大边军当中,只有武卫军的将军,在那之后,全都由李氏宗亲来担任。
唐家之所以在离开蓟州之后,能够平步青云,除了其背后有越王这位大佬之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唐家先祖会做人,其先祖把府邸就建立在西城区,而西城区又是最容易出事儿的地方,常言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可唐家偏偏就这么做人了,这也是为何唐家后来被历代君王信任的缘故之一了。
即便唐家在成为鄜国公,失去兵权之后,鄜国公府还是建立在原来的唐家府邸的基础上,一方面是住习惯了,不愿意轻易挪动地方,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皇帝放心,鄜洲军在经历多次大换血之后,其主要的作用,不是拱卫长安,准备随时救驾,其更多的作用,还是负责监视鄜国公,还有鄜洲其他势力。
鄜国公府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奢华,建设的如何富丽堂皇,反而很有军伍气息,门口的两个大石狮子,格外的醒目,在鄜国公府内,闲置的地方不多,而闲情雅致,用来下棋作画的地方也不多,反而在其后院当中,建立了一个很大的校武场,专门让家族弟子在其中练武。
另外,在鄜洲城除了儒家建立的一座书院之外,还有一家私塾,说是私塾,其实跟书院差不多,其规模之大不亚于许一凡在东海城建立的起点书院。
唐家的所有弟子,从出生开始,生活都很朴素,既要习文,又要习武,习文则必须要求唐氏书院读书,然后参与科举,至于能否中榜,就看其个人能力了,若是中榜之后,那自然就是入朝为官,若是没有中榜,就需要回来接手经营一些家族产业。
至于说习武,纯粹算是家风使然,尽管大多数家族弟子在习武之后,并不会进入军伍当中,可有武艺在身,出门办事还是方便的很,毕竟,有时候跟人说话,拳头硬比讲道理更有效。
鄜国公府内,收藏的兵器众多,十八般兵器样样都有,不过只是用来收藏和平时习武之用,兵器不少,唯独没有甲胄,要知道,私藏甲胄,或者是锻造甲胄可是大罪,从某种程度上说等同谋逆,越是身处高位的人,越是不能有这些东西,而像许一凡那般,到了东海城就敢自己生产锻造兵器甲胄的做法,还是极少数存在。
一来,东海城距离长安太远,即便许一凡能组建一支军队,规模也不大;二来,东海城距离镇海军的大本营不远,许一凡的所作所为其实都在这些大人物的注视之下完成的,若是没有上面的人默许,就许一凡那点操作,早就被诛杀了;三来,则是盐铁茶这三样东西是朝廷严格管控的,即便有人想要打造这些东西,没有材料也不行,而像许一凡那般,自产自销,又跟当地官员做交易,一般人想都不敢想,更何况是去做了。
当然,这只是一条靠人自觉遵守的规矩,若是有人真心想要谋逆,这条规则就形同虚设,就像当年那场玄武叛乱一般,单单李建业和李建泽府邸豢养的家兵就有上万人,在其谋反的时候,其装备之精良,一度超过了当时长安的禁军和御林军。
鄜国公府邸很大,规矩也很大,虽然在外人看来,所谓的鄜国公就是一个花架子,是备受人耻笑的存在,可也没人真的敢不把这位国公爷放在眼里。
唐家的家风很严厉,不但对直系亲属要求严厉,对旁系也要求苛刻的很,每个人想做什么事儿,都需要家主这边点头才行,不然的话,轻则被责罚,或者是逐出家族,重则直接当场棒杀,对于这种事情,朝廷一般是不管的。
因此,唐家在鄜洲城这些年,几乎没有出现过败家子,或者脑子拎不清的家伙,当然,家族那么大,存在了数百年,不可能真的一个败家玩意儿都不出,只是,这些人出现之后,往往下场都极其惨烈。
其中最闻名的就是唐居中的亲叔叔唐知理,唐知理是唐家这百余年来最杰出的弟子,没有之一,文韬武略,习武修行都极其有天赋,也极其有造诣,深得唐居中爷爷的喜爱,本来是打算把其培养成下一任家主的。
在唐家没有立长不立幼的说辞,谁能力强,谁就可以成为家主,这是唐家老祖钦定的家规,至今没有人敢逾越。
唐知理十六岁中举,十八岁入朝为官,先是在翰林院修了几年书,然后又被外放在外地为官,官职不高,一个县的县令而已,可别看只是一个县令,其所在的县不亚于一个郡,由此可见,当时的炎惠帝对其还是很看重的,而唐知理到任之后,也确实做出了不少成绩。
按理说,像这种外放出去的官员,还做出了成绩,只要熬过几年十几年的,就能一路爬起来,然后回到京城位列中枢,可千不该万不该,唐知理跟当地的军队牵扯上了关系。
若只是普通的牵扯,或者是利益往来,也无可厚非,然而,唐知理跟其纠缠甚广,不但私人关系不错,他还娶了对方的女儿,算是政治联姻,而唐知理也因此成为一洲知府。
可问题是,该军队的将领涉及到了一场大案,其在该案件当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等到事情败露,其下场可想而知,满门抄斩,十六岁以上的人都死了,而没死的那些人,男子为奴,女子为妓。
唐知理自然也被牵连进去,不过,在一番调查之后,发现此人对于此事并不知情,就没有过多的责罚,只是罢免他的所有官职,剥夺了他的功名,沦为了一个普通人。
没有了官职,唐知理自然只能回家,若他就此消停下来,还则罢了,可他偏偏不安分,从政是没戏了,他就开始习武修行,还别说,在这方面,唐知理也非常的有天赋,没多久就成为了一位小宗师,修行境界更是抵达六品。
在那件事平息之后,过了差不多三年时间,唐知理再次离开家族,踏入江湖,广结善缘,很快在江湖上也有了一定的名气,人送外号唐三。
这位声明在外的唐三郎,不知为何跟南夷的巫蛊教扯上关系了,恰好当时皇宫内发生了一件下蛊的事情,其结果也可想而知,炎惠帝震怒,下旨彻查此事儿,当时很多在大炎王朝的南夷人士,凡是跟巫蛊沾染上半点关系的,基本都没啥好下场。
这一次,唐知理又牵扯其中,不等朝廷说什么,唐家就率先出手,执行家法,当时,唐居中的父亲,带领着唐家的家臣,离开鄜洲,清理门户,最后在归州找到了唐三郎,双方展开了一场厮杀。
手足相残,那一场大战的规模很大,战况极其惨烈,唐居中父亲带去的数十位家臣,有一大半折损在归州,而唐居中的父亲更是因此失去了一条手臂,最终还是他亲手斩杀了这位家族当中最耀眼的成员。
在斩杀唐知理之后,唐居中的父亲亲手提着弟弟的首级,进入长安负荆请罪,这件事当时轰动一时。
其实,皇宫内出现的巫蛊之祸,跟唐知理没有半点关系,他认识的巫蛊教的人,也没有参与其中,虽然他没有参与其中,可跟敌国之人交好,本身就是大忌,往小了说,是这人是非不分,往大了说,这就是叛国。
事情发生之后,很多人都对唐家的做法很是震惊,大义灭亲可不是谁都可以做出来的,尤其是剿灭的还是家族当中最杰出的弟子,下达这个决心的人,该有多大的魄力啊。
然而,事实证明,唐家当时的抉择是正确的,虽然唐家这些年来,在官场进展不顺利,又始终远离兵权,可是,要说真的一点儿牵扯都没有,那是绝无可能的,在唐居中爷爷那一辈,唐家其实在鄜洲军当中,也有了自己的嫡系,只是这件事做的异常的隐秘,至于唐家为何这么做,那就不得而知了。
皇帝难道不知道吗?
当然不可能,只是,这么多年来,唐家都安分守己,而历代唐家家主,都保持着无为,既不做事儿,也不犯错,让人找不到理由动他们,而唐知理的出现,恰好就给了皇帝出手的理由,只是,还不等皇帝出手,唐家就自己解决了这件事。
唐家不但当众诛杀了唐知理,还把其逐出家族,从族谱上抹去名字,死后不得入祖坟,其首级就埋在鄜国公府地的大门前,其做法不可谓不狠辣,除此之外,唐家还主动把唐家在鄜洲军当中的嫡系全都卖了。
唐家把事情做到这个份儿上,让但是的炎惠帝根本找不到继续下手的理由,只是敲打训斥了一番,就此作罢,至于鄜洲军当中那些嫡系成员,下场就无需多说了。
可以这么说,当年若不是唐家老爷子当机立断,第一时间选择出手的话,唐家是否还存在,鄜国公还有没有,就很难说了。
除了唐知理之外,唐居中的父亲,在炎武帝参与夺嫡的时候,也差一点儿卷入其中,不过,有了之前的教训,这一次,唐家没有参与其中,而事实证明,这位四品后期境界的独臂家主,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而到了唐居中这一代,就变得更加的低调了,然而,家族大了,总会出现一些老鼠屎的。
唐居中之所以着急从桑落楼赶回家,就是为了处理一件家务事。
唐居中在离开桑落楼之后,第一时间赶回鄜国公府,当轿子在门口停下的时候,不等仆人掀开帘子,这位老人就大步走出轿子,然后站在府邸门口,先是抬起头,看了一眼府邸上方鄜国公府四个大字,然后就低下头,看着脚下,那里正是埋藏唐知理头颅的地方,随即,他的目光又看向门口的两个大石狮子,眯起眼睛。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这座鄜国公府,除了在门口埋了一个头颅之外,在这两个大石狮子当中,还有两颗头颅,他们都是曾经唐家最杰出的弟子。
停顿片刻,唐居中就大步流星的走入家门,然后直奔书房而去,一路上的仆人丫鬟,看到脸色不善的唐居中之后,大气都不敢喘,纷纷退让到一边,低着头,希望唐居中看不到他们。
在唐家,家规是很严的,不单单对家族成员严苛,对这些下人更是苛刻至极,当然,只是在规矩上苛刻,凡是在鄜国公府做事的人,福利待遇还是很少的,很少出现因为一些小事儿,而随意打杀下人的事情。
唐居中没有理会这些下人,径直走向书房。
当来到书房之后,唐居中挥了挥手,示意身边的管家离开,而他自己则站在门口,深呼吸一口气,推开房门,然后就走了进去,而此时,书房内正坐着两男一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