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盛元帝清楚这事吗?
如果不是恭王妃提起,他其实并不知晓皇后进宫前,承恩公府还有这等隐藏极深的内情。
承恩公府,也就是当时的苏府,确实更为看好圣眷优渥的恭王,令人可惜的是,他们运道不好,谋算的事刚开始实施,就遇到肃王逼宫,致使恭王受伤残废,最终与大位无缘。
然而事无绝对,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的运道又极好,因为被他们忽略的六皇子,终于不再韬光养晦,开始展露属于自己的锋芒。
相比起仅靠利益维系的恭王,自然是有血缘关系的外孙,更让他们满意和振奋。
而当时盛元帝的心思也都放在前朝,并未过多关注苏府的事,这也就让苏府很轻易的抹除掉,那些曾经偏向恭王的痕迹,面上俨然是一副忠心耿耿效忠皇子外孙的做派。
说起来,盛元帝这般信任苏府,全靠当时的苏老太爷会做人。
到底是自己的外孙,即便暗中更看好恭王,但在面对当时的盛元帝时,苏老太爷从来都是面面俱到,既有恭敬又有亲近,还会私下补贴银两,拉近双方的关系。
借用太后的话便是,对他们母子多有庇护。
是以,盛元帝登基后,纵使两位舅舅上蹿下跳,他也没有真的将他们打落尘埃。
不想今日还能听到这不为人知的内情,饶是盛元帝自认不是易怒之人,也难免露出冰冷锐利的颜色。
但偏听则暗,他暂且忍着不悦,没有贸然下结论,朝太后的方向瞥了一眼,随即将目光转向恭王妃。
“证据。”
恭王妃唇角含笑,面对盛元帝的冷脸,依然说得不紧不慢。
“事关承恩公府,我自是不敢张口胡言,至于证据......陛下听完我后面的话,就什么都明白了。”
她居高临下的看了眼瘫在地上,心虚中夹杂着不忿的皇后,继续刚才被打断的话题。
“陛下登基,苏府欢欣鼓舞,随之而来的就是疯狂膨胀的野心,企图送女入宫再谋百年富贵,幸得太后娘娘支持,让苏府在有一位太后的情况下,再出现一位皇后娘娘,可真是令人羡慕啊。”
嘴上说着羡慕,眉眼间却多有讽刺。
有些人就是这般,永远不会满足,只会得步进步,贪得无厌。
“然而陛下却对此颇为不满,对成为皇后的苏府姑娘,亦是充满冷淡和挑剔。”
但凡有理智的皇帝,绝不会容忍外戚势力过大,若太后和皇后出自一府,待皇后嫡子出世,必定令苏府权势急剧膨胀,到时候,这天下到底是姓顾还是姓苏?
说盛元帝为此不满,那都是往轻了说的,对于娶表妹为妻一事,他是坚决拒绝的。
坏就坏在他因对太后的信任,而被皇后借机算计,事后太后又是哭诉又是劝解,盛元帝最后是忍着厌恶,把皇后迎进宫的。
苏府的目的达到了,却也因此令盛元帝对他们横生芥蒂,便是那一次意外而来的大公主,同样被皇帝反感和不喜。
听到这里的江善,心里差不多明白过来,陛下对皇后不待见的由来。
那面恭王妃的话还在继续:“皇后娘娘初为人妇,却惨遭夫君嫌弃冷待,一日又一日的独守空房,让她渐渐对陛下生出怨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郁郁寡欢的恭王相遇......”
话到这里,后面的大概情节,其实不用说也能猜到,左不过是皇后借此,排解她的烦闷和寂寞。
也的确是如此,皇后最初不过是享受那种隐秘的刺激,借着传信来诉说内心苦闷,或许也有报复皇帝的心理,反正自那一次之后,她和恭王心照不宣的暗中联系起来。
加上那时后宫在皇后掌控中,而盛元帝登基之初,心神大多耗在前朝,稳定先帝留下来的老臣,培养扶持自己的人手,这也就给皇后和恭王的联系提供便利。
但说实话,要让皇后真的背叛皇帝,她没想过,也是不敢。
不过在她送给恭王的信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却让人很是大开眼界。
原来,她和恭王是被拆散的苦命鸳鸯,她是祖父用来巩固苏府富贵的工具,她不爱皇帝,她不喜欢皇宫,她是被禁锢在深宫里的可怜人。
在皇后的诉说中,她是纯洁而深情的,她是被逼无奈的,她是不慕权势的。
而恭王呢,自然也是情意满满,诉说着皇后爱听的话,言辞间恨不得将她捧在手心。
对于靠运气上位的盛元帝,恭王内心自然不服气,甚至可以说是敌视,他不爱皇后,却乐得为此达到恶心盛元帝的目的。
而在这种自我欺骗下,皇后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但有时骗着骗着,还真把自己骗了过去,有那么一段时间,她当真认为自己是爱着恭王的。
她把恭王视为自己所有物,她针对恭王新娶的王妃,暗害王妃肚里的孩子。
至于恭王,或许还没恶心够皇帝,或许是害怕已经入魔的皇后闹大,在察觉到皇后的举动后,他并没有声张和阻拦,而是选择视而不见。
等到皇后失去兴致,从这种自欺欺人的状态醒过来,恭王妃的身体已经垮了。
这怎么能叫恭王妃不恨呢!
你们要做戏,你们要宣解情意,凭什么拿她拿她的孩子来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