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会还敢对这两位神族道侣说一个“不”字。
别说只是簪花不见了,就是花船都没了,能赢得花灯节簪花的,也只能是他们。
两位月老仙因为年事已高,耳朵又背,刚才船板上突发状况后就被花童小哥让人带他们先去后面休息了,所以在重新被请出来后,并不知道刚才在花船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更不知道郡守李全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现在在两位月老仙眼里,他们只看到,在所有人都吵吵闹闹的时候,折夜和姬容两人牵着的手。
老奶奶笑眯眯的,还以为他们是因为簪花被不小心弄不见了正发愁呢,她慢慢从衣兜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木盒子,年事已高的她眼神也不太好,试了好几回,也没能成功的将小木盒上的铁扣打开,最后只好颤颤巍巍的将木盒子交给花童小哥来打开。
花童小哥不明所以,随手一拉,就将这一枚小小的陈旧木盒打开。
里面是并排放着的两枚金戒指。
这是一对再普通不过的金戒指。
在星耀大陆里有一条不成文的习俗,就是自愿结为百年之好的新人,会以配对戒指来预示此生不分离的愿望,一般都是男女各佩戴一枚,直到死亡将他们分开。
木盒里的这对戒指,款式简单,没有任何花纹,甚至连世人追捧的宝石都没有镶嵌一颗,只是颜色锃亮光滑,因为长期的佩戴,边角处已经被打磨得圆润,看上去温润静谧,岁月静好。
花童小哥不懂两位月老仙的意思,疑惑的看过去。
“二老这是?”
老爷爷很快明白老伴的意思,走过来乐呵呵笑着,冲着小哥指了指木盒里的金戒指,又指了指姬容他们,嗯嗯啊啊的表达着什么。
门童小哥这才明白过来。
“您意思是说,要将这对金戒指作为簪花,送给这两位?”
“你说不清楚话就歇会儿吧。”
老奶奶嗔看了老伴一眼,然后又笑眯眯的对着花童小哥点头,
“没有簪花也没事的,这对戒指是我和我老伴的结婚戒指,如今我们俩老了,都带不上了,要是他们不嫌弃,我们就拿出来做簪花送给他们就行。”
“这怎么行?这可是您两位的见证。”
“见证什么见证,眼看着都是要进棺材的人还有什么好见证的,参加完今年的花灯节,明年的花灯节也不知道能不能来参加了,与其让它跟着我们一块埋了,或者交给儿子他们让他们融了,还不如交给这两位有情人,起码还能长久些。”
“这个....”
花童小哥拿着手里的木盒,一时不知该怎样说。
姬容听着动容,难怪从花灯节开始到现在就不曾听过老爷爷说话,原来老爷爷并不能言语,一个普通的人族,又不能言语,可想而知他们年轻时,在星耀大陆里的生活大概率不会太轻松。
区区一枚戒指,对于她和折夜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但是对于爷爷奶奶来说,就是毕生的见证。
“奶奶,我们就是经过这里而已,您不用一定要给我们什么,簪花没了就没了,不碍事的。”
老奶奶笑笑。
“跟簪花其实也没多大关系,从你们两个刚上花船,我和我老板就想好,不管你们有没有拿到簪花,这对戒指我们都想送给你们。”
姬容愣了。
从上到船坊开始,姬容就从没跟这对月老仙有说过一句话,好端端的,为什么这对爷爷奶奶要将这么重要的信物送给她和折夜呢?
“我知道你们是最后一对上来的,还是从旁边的分支河流里来的?”
“不错。”姬容点点头。
当时他们因为时间来不及,是折夜带着她超了近道,从河里面淌过来的。
“但是当时我看着,被河水冲湿鞋袜的,只有你身后的那位公子,但是姑娘身上却滴水未沾。”
“这...”姬容有些不好意思的咬着下唇,没有说当时是折夜将自己抱过来的,有折夜护着,她身上当然不会沾到水了。
老奶奶都是活了一辈子的人了,看到面色微红的姬容了然的笑着。
“实不相瞒,当初我与我家老头子就是在这条河道里面遇见的,当时这河流还没这么深,老头子当时是这河里的纤夫,当时刚下过雨,河里礁石多,船都不肯开,而我当时赶着去给小姐送衣裳,幸好当时遇到了他,不然要是当时我耽搁了,肯定少不得一顿责骂的。”
寥寥几句话,便将她与老爷爷相知相许的经过道了出来,在一样的地方,撞见经历差不多的年轻后生,难怪爷爷奶奶会如此感慨。
“你们要是不嫌弃,就收下吧,希望你们也能像我和老头子一样,一路走到老。”
人族不过百年,生活在九州最底层的他们,每天光是或者就已经费尽全力了,能在这样繁冗辛苦的日子中,找到相知相许携手走完一辈子的人,确实难得。
他们也许没有很多东西,但却拥有彼此的扶持。
而她和折夜却相反。
神族尊少和魔尊始祖,身份尊贵衣食无忧,肩上扛着很多责任,从一出生就享尽万人荣宠,站在族人之巅,他们看着好像拥有很多东西,但却唯独少了这对月老仙的赤诚。
“是啊是啊,月老仙说的不错,既然是他们的一份心意,你们还是手下的吧。”
花童小哥听着,连忙将手里的烫手山芋递过去。
爷爷奶奶的话也让姬容没得拒绝。
她只好看了一眼折夜,抿唇将小心翼翼的将木盒子接在手里。
“谢谢。”
花童小哥大大松下一口气。
他算是看出来了,只要这位姑奶奶不闹,那就会是天下太平。
李全看姬容不再追究,而尊少身上的肃杀之气也消了很多,这让他大大松了口气。
“既然月老仙认下二位是此次花灯节的簪花得主,稍后我就便上属下将累计至本次的奖金以及田地的地契都送过来,还请二位不要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