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是臭棋,可他情愿
洛阳,东宫。
“你支持自己父亲废除自己的母亲,那和唐朝的魏王说杀子立弟弟的话是差不多?在外人看来,你就是薄情寡义,连自己的母亲都下得去手。”
说话的是阿依妹,她最开始是不支持刘瀚带头废除自己母亲的,就算是要废除,他也不能那么明目张胆的支持呀。
“哟,你还知道后世唐朝的事情?那都几百年后。”
刘瀚微微一想,便想到了,“赵兰讲的?”
阿依妹笑着点头,“是,闲着没事,我问了些后世发生的事情,她也都给我说了,三国两晋朝南北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明朝,清朝,还有伱们的现代,大致都了解一些。”
“不错,不错。”对于阿依妹说的,他自然也了解。
汉朝和唐朝是华夏历史上最辉煌的两个朝代,它们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无论怎样都绕不过去。
汉朝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长时间统一的朝代,它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九卿则分别负责具体的部门事务。
这种制度有效地平衡了各个部门的权力,使得国家政治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内进行。
唐朝则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六部分别负责具体的部门事务。
这种制度使得朝廷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对于国家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汉朝是华夏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之一,特别是在西汉时期,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当时,汉朝实行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
此外,汉朝还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与中亚和欧洲等地区的贸易往来。
唐朝是华夏历史上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达到了巅峰。唐朝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使得粮食产量和商品经济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此外,唐朝还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制造业,特别是瓷器和纺织品等商品的生产,使得国家经济更加多元化。
汉朝是华夏历史上文化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当时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人物和作品。
例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汉朝还推崇儒学,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国家的主导思想。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出现了大量重要的文化人物和作品。
例如,杜甫、李白等文学家的诗歌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此外,唐朝还大力发展艺术和科技,特别是绘画、雕塑和建筑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抛开这些不说,单看对外战绩。
唐朝从太宗到高宗时期,攻灭东西突厥、薛延陀、高昌、高句丽、百济。
武周时期,白江口一战,刘仁轨打败樱花海军,疆域南至越南,北至白熊帝国,西至各种斯坦,东到东北。
国土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除却元朝和清朝自带嫁妆,可谓是古代王朝之最。
再看大汉,武帝时期,击溃匈奴,修建长城要塞,收复河套地区,河西纳入版图,之后吞并南越、闽越、夜郎、清国卫满朝鲜等国,又远征大宛,降服西域诸国,打通丝绸之路。
宣帝时期,彻底击败匈奴,发出“明犯强汉着,虽远必诛”的时代最强音,把西域纳入版图,除却附属国,疆域达600多万平方公里。
国恒以弱亡,独汉唐以强亡,讨论武功,汉唐并列没错,因为就对外作战和国内制度而言,大汉是开荒者,而大唐是继承,并且优化升级。
他们都是亡于自己的手里的,而不是被外部终结的,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说汉要亡的时候有黄巾起义,唐要亡的时候有黄巢起义。
而且这两个都失败了,但是王朝也同时快要结束了,并且还没有外部势力,都是自己人在闹。
造成这种情况的还真就是太强了的,汉的边塞诸侯就有很强的比如说董卓,和那个四世三公的袁家,他们还真有能力去颠覆汉朝。
然后说说唐朝,那直接看节度使的权力就知道了他们都有“资本听调不听宣”了,随便一个节度使就吊打周边的一切其他国家。
公元643年的四月初一,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爆发,一夜之间,李承乾从太子之位狠狠坠落。
李世民的嫡次子魏王李泰大喜,储位之争经历7年,自己终于等到了摘取胜利果实的时刻了。
他强忍住欢喜的神情,每天一大早就进宫陪伴李世民,体贴周到地安慰父皇。同时,为自己哥哥求情,哪怕他很想李承乾立刻就死。
除此之外,他指使了多位大臣,向李世民上书,请求立自己为太子。
魏王李泰的这一番操作,果然令李世民动了心,他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时常生病了,而他培养多年的太子又谋反被废除,他是非常需要一个继承人的。
就在他进宫陪伴父皇的第五天,李世民摸着他的头道:“青雀吾儿,朕要立你为太子。”
这青雀就是李泰小名,李泰在狂喜之下,便激动地说出了那段著名的话:“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
岂料,这段话成了葬送李泰前途的一个大坑。
李世民听后非常感动,人越是缺失什么,越是想得到什么,他唯一和最大的污点就是玄武门之变,杀兄夺取皇位,他自己不想自己的儿子也因为皇位自相残杀。
后来他专门向自己的大臣们讲述了这个故事,此时的李世民显然是想把李泰立为太子,他希望可以用这个故事博得大臣们的认可。
但历史像是轮回,他开了个头,就难以终止了,大唐一朝,子反父,父杀子,子反母,母杀子,弟杀兄,兄弑弟…………屡见不鲜。
为了皇位,唐朝皇家就没有消停过,大家都以为自己是李世民,只要能登上至高位置,做一番大事业,自然名流千古,洗去污名,可他们往往高看自己了,李世民只有一个。
看看李世民的生平,就知道他有多牛掰了。
公元599年,李世民出生于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
李渊采取“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李世民自幼聪明果断,学习骑射。
公元615年,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包围,年仅16岁的李世民率军去雁门关营救出了隋炀帝。
公元616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年仅17岁的李世民跟随到太原,并随后多次出征,平服各种叛乱,抗击DTZ人的入侵。
公元617年,隋炀帝的各种骚操作,步子迈太大,百姓苦不堪言,引起天下大乱,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史称晋阳起兵。
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李世民统帅右三军攻入长安,消灭隋朝。
同年,李世民出任右元帅,率兵10万进攻东都洛阳,不克而还,设三路伏兵于三王陵击败隋将段达。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翌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同年,薛举及其子薛仁杲20万大军入侵,李世民率军破薛举,浅水员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铲除了大唐西方的威胁。
公元619年,刘武周、宋金刚大军攻陷晋、浍二州,危急关中,李世民率军出征,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焚失地,巩固了大唐的北方领地。
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军消灭勾结突厥的刘武周,恢复了在山西的统治。
同年,李世民率军攻伐王世充,成功将王世充围困在洛阳。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率十余万大军开赴洛阳,抵达虎牢关,与唐军激战。
虎牢关一战,李世民一战擒双王,一举消灭了王世充与窦建德势力。
公元621年,窦建德旧将刘黑闼举兵造反,李世民率军东征讨伐,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同年,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这是单独为他创作的职位,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
<div class="contentadv"> 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
同时,李世民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俊才入馆,备巡顾问,形成了一套以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形成的班底。
公元624年,突厥犯边,李世民率军与突厥会谈结盟,突厥退兵。
公元625年,李世民出任中书令。
公元626年,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在长安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逼迫父亲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称帝,次年改元贞观,李中山王李承乾为皇太子。
同年,DTZ颉利可汗趁机发兵数十万南下进攻泾州,威胁长安城。李世民派出尉迟敬德连连阻击,突厥20万大军最终抵达渭水北岸。
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渭水汴桥上签订渭水之盟,避免了一场大战。
公元628年,隋末战争的破坏,使天下经济凋敝,人口锐减。李世民以亡隋为戒,大赦天下,派遣使臣巡氏关内各地,招捕流民,以恢复生产。
公元629年,李世民在太极殿听政,鼓励臣子积极觐见。李世民在政治上励精图治,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在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同时重视科举,复兴文教,最终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同年,李世民建史馆于禁宫之中,命魏征等诸臣最终修成《北齐书》、《周书》、《梁书》、《陈书》、《隋书》、《晋书六部》,官修正史。
公元630年,李世民命李靖夜袭颉利可汗,大破之,成功活捉颉利可汗献到京师,李世民亲自向太庙祭告俘获。
同年,各地番邦纷纷上表,奉给李世民“天可汗”称号,由李世民降下玺书封立各番邦的君长,唐朝声威远播,四方臣服。
公元633年,古代经书流传到唐代,因版本差异、传抄额误和师承等原因,存在着不少异字别文。
经过颜师古三年的工作,统一其版本和文字,做出五经定本。
李世民将五经定本作为中央官学制地方周县学的标准教科书颁行天下,对于世人学习儒家经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年,李世民命令部尚书高士廉编纂士族制,以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士族崔士族被降为第三等,打压了士族门阀的地位,提高了李唐皇室和庶族地主的地位。
公元634年,李世民派遣李靖、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任城、王道宗等人,各率军队分多路讨伐吐谷浑。
同年,李世民下令开始建造大明宫。
公元635年,各路大军连战连捷,组织多次战役,大破吐谷浑,李靖在西海活捉吐谷浑王,平定吐谷浑。
公元637年,洛水涨满,冲漂了600家,李世民到白司马坂观察水灾,赐给遭水灾之家粮氏布匹以赈灾。
公元639年,李世民派遣侯君集攻克高昌国,侯君集俘虏高昌国王,进献祖庙。
公元640年,李世民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建立起大唐对天山南北广大地区的统治。
公元641年,李世民封文成公主远嫁土蕃松赞干布,唐朝与吐蕃自此皆为姻亲之好。
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图谋不轨,事情败露后被李世民废为庶民。李世民将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
同年,李世民为纪念一路跟随的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24位功臣的画像。
公元644年,高句丽发生叛乱,征讨唐朝盟友新罗,李世民率领10万大军亲征辽东高丽,攻破高句丽15座城池。
公元646年,李世民命李勣率军征伐薛延陀,李勣率军连战连捷,灭亡薛延陀,使得漠北蒙古高原的铁勒诸部附属于唐朝。
公元648年,李世民将他撰写的《帝范》12篇颁赐给太子李治。
在书中,李世民总结了他的施政经验,同时自评一生功过,以求李治能在继位后吸取他的经验教训,治理天下。
公元649年,李世民因病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寒风殿,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经李世民君臣23年的励精图治,大唐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经济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打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大唐盛世的基础。
即使两百多年后,一首秦王破阵曲,让三个节度使当场抗击叛军,再延续大唐30年国祚……
这便是他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辉煌而传奇,历史仅有一个李世民。
厉害如他,也只是一个父亲,面对孩子依旧无能为力,他没有看透未王李泰的话。
但是李世民的大臣们眼光多毒,一眼就看破了李泰这句话中的漏洞,大臣褚遂良开始猛攻,驳斥道:“这话不对啊,哪个皇帝肯杀自己的儿子,传位给兄弟?
魏王可能那么做吗?陛下您以前立李承乾为太子,后又宠魏王,这才造成了大祸。
陛下今立魏王,那就先处置了晋王,那样才能安全!”
李世民本来还被李泰这段话给感动了,听了褚遂良直白的分析,立刻清醒了,看来,立哪个做新太子,还要掂量掂量,急不得。
另一边,在焦急等待着立储诏书的李泰,如坐针毡,如芒刺背,他想父皇没有痛快地立我为太子,想必是在犹豫李治那小子吗?
于是李泰找到李治,恶狠狠地盯着他,幽幽说道:“小雉奴啊,你知道七皇叔元昌参与太子谋反,被杀的事了吧?平时你和七皇叔那么要好,你现在就不怕受牵连吗?”
当时李治还是个15岁的孩子,且性格软弱,李泰这番明显带有恐吓的话,立刻把李治吓坏了。
但到底是真的被吓坏了,还是他装的,又是个问题,受了‘惊吓’的李治,自然整日‘魂不守舍’,很快就‘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在李世民的追问下,李治‘无奈’(主动)讲出了被李泰恐吓的经过。
李世民听罢,捶胸顿足,痛心疾首。因为老四李泰在他心中,一直是个完美的儿子,文武双全、谦卑有礼、德才兼备、积极上进,
他从未想过,李泰竟然会是一个心机深重、心思歹毒之人。
几天后,李世民怀中沉重的心情地去探视废太子李承乾,李承乾的一番话更是使得李世民彻底放弃魏王。
李世民问李承乾为什么谋反,李承乾面对父皇的责问,心有不甘地说道:“我已经是太子了,还有什么好谋求的?
是李泰背地里蓄谋争夺太子位,还让人教唆我做哪些不三不四的事。现在他要是当上了太子,就算是阴谋得逞啦。”
李世民听罢,眼中闪过深深的失望和悔恨,李泰的形象在他心中轰然倒塌。
最终,魏王李泰被降为东莱郡王,放逐均州,15岁的李治被立为太子。
所以,无论怎么看,刘瀚支持刘秀废除自己亲生母亲都是臭棋,非常臭。
“别人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刘秀怎么看,他是开国皇帝,他能决定谁继承皇位,汉武帝可是杀母立子呀,帝王薄情寡义多的是,重要的是在他心中我能否执掌帝国。”
这便是刘瀚的想法,他接着说道:“难道我不主动,他就不废除郭圣通了?他的意志是那么轻易可以改变的?他是刘秀呀。”
阿依妹沉默了一下,还是开口了,“那你是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万一那一天他对你动手呢?”
刘瀚愣了愣,随即笑道:“那便是命,我从头再来呗,毕竟还有来世,他不值得,我赤心依旧,这心既然敢给,就不怕,一往无前便是。
我之所以这么待他,是因为我愿意。若是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可若是没有,我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阿依妹没有多说,只是内心感叹,“那万一是长生呢?有几人可以抵挡长生的诱惑?罢了,你开心就好,这一世,我都随你。”
她抬头看着刘瀚的脸,不似当年,恰似当年,眼前人是心上人。
她伸手想抚摸,却刘瀚避开了,阿依妹眼神肉眼可见的暗淡下来了,她随即又嫣嫣一笑,“都不重要,你在就好。”
这一刻,刘瀚的心似乎又狠狠的动了一下。
智者不入爱河,愚者自甘堕落,可遇命中人,注定难做智者,甘愿沦为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