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父亲刘永年给辅导数理化, 尤其是数学,刘美云自信满满感觉自己考个省状元都行。
当然这里边百分之八十的自信,都要归咎于, 她起步条件比别人强太多。
刘永年辅导闺女几天后,也觉得没啥可教了,每次自己给出的考试题目,闺女基本都能接近满分的答出来,该背诵的知识点,一个也没落下。
每天来回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刘永年以防万一,甚至连大学数学都给教了些。
毕竟第一届高考,他也不知道题目啥样,但多准备一手, 总是好的。
"爸, 我跟你商量个事儿呗。"刘美云毫无压力做完刘永年给出的一套试题后,突然开口道。
"你说。"刘永年看着试题上全对的成绩, 心里高兴得不行,觉得他闺女一定能考上华清。
"咱们明天把学习地点换到知青农场那边吧"
"你想帮他们复习"
"嗯"刘美云点头,"我觉得第一次高考题目不会太难, 只要把基础打扎实就差不多了,就剩一个月,我想再从头梳理一遍。知青农场那边条件不够,连教材可能都备不齐一套,这次考试关乎那么多人的命运,咱们去农场那边把知识点从头梳理一遍, 既不耽误我复习,也能顺便给他们多开一扇窗。"
"而且爸,学业荒废那么多年,其他文科类还可以靠自学背通,但是数学光靠自己,学起来太吃力费时间了,知青们要是在你的辅导下考上大学,那以后你的学生可真是遍布大江南北了。"
高考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命运转折的关键点,尤其这个年代,考上了就能从农村回城,毕业分配工作,以后驻扎在全国各地单位,刘美云在叫刘永年来岛上的时候,就想着让刘永年去知青农场帮忙了。
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强,刘美云既想帮助他们改变命运,也觉得这是一个结交人脉的好机会。
"行"刘永年毫不犹豫点头。
他作为老师,当然盼着能有更多人考上大学,知识不仅能改变个人命运,也能改变国家的命运。刘永年始终坚信,只有人才越多,他们国家以后才会越来越好。
家里其他人对父女俩的这个想法,都没有任何异议,除了支持就是支持。
现在全家都紧着刘美云高考这一件大事,周慧茹负责做饭,刘博文负责带娃顺便监督学习,陆婉君三不五时就托人从乡下弄只土鸡回来给改善伙食,陆长征则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陆长征去知青农场那边一沟通,负责人自然没啥意见,反正农场这边也已经闹疯了,每天真正干活儿的没几个,大半夜都点着煤油灯熬夜学习。
知青们自从知道沪市师范大学的数学老师要来给他们辅导以后,一个个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刘美云父女俩等陆长征和农场那边说好后,就带着教材往知青农场那边去,才走到半路,就看到小路上密密麻麻挤满了人。
一张张憔悴又枯瘦的脸,都目光灼灼的望着他们,眼里全是迫切的渴望。
"刘老师! 谢谢您!谢谢!"
知青代表怀里揣着两个热鸡蛋,鼻子冻得通红,一双手因为这几年开荒劳作,手上长满冻疮,红肿粗糙,但人却格外精神,嘴角微微扬起,朝刘永年深深鞠了一躬。
他身后的知青们,也都跟着鞠躬致谢,每个人此时此刻,都清楚刘永年这时候的帮助,对他们这些在农场几年没碰过书本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永年此时此刻,看着面前这一双双为了前途,为了命运,求知若渴的眼睛,他心里是无比震撼。
不自觉就感觉肩上的担子重起来。
"我们先赶紧上课吧,时间不多了。" 刘美云及时把人们情绪拉回来。
知青院儿的墙上,才有一块黑板,大冬天的,刘永年就站在院墙边,知青们一个个则蹲在院子里,手里捧着发黄的作业本,听刘永年讲课。
就像刘美云说得那样,偏文科类的一些科目大家平时可以靠背诵记忆掌握,可是数理化对好久不曾学习的知青们来说,却像是碉堡一样难攻克。
刘永年每天争分夺秒的把《数理化自学丛书》上的知识点,一页页的给他们分析讲解。
一个月的时间,,大家都拼了命的往脑子里装知识点,刘永年每天教完回家路上还被知青们追着问问题,早上来农场的时候,知青们也等在路上,利用那短暂的几分钟,渴望能多吃透两个知识点。
到最后几天,刘永年看闺女已经复习完,不需要再多巩固,自己干脆就住在知青宿舍,晚上点着煤油火教他们解题。
要不是亲眼看见,切身体会,刘美云真的很难想象一九七七这年高考,人们的拼命程度。
好不容易到了十二月考试这两天,陆长征早早起来就送媳妇儿去市里考试。
冬天太冷,他提前装了两个热水袋,刘美云一路就抱着热水袋跟在陆长征后边到了考场。
教你如何设置阅读页面,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