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古治军有方,兼朝廷催兵甚急,十万大军浩荡过境,意外没滋扰百姓。
杨长行至洪洞县时,姚古的前部主力已至霍邑,只有少量军队留在后方缓行,他们要配合水军运物资。
当时盛夏,河水上涨。
姚古对三阮的水军,并不能做到完全放心。
特别南北关之间那段峡谷,河道狭窄、水流湍急、行船困难,不得不派人‘保护’水军。
若是辎重出现问题,姚古这仗就不必打了。
宋朝实行募兵制,而且以文官为主帅,又因为国家经济条件好,便以即时赏赐财物的方式,鼓励士兵英勇杀敌。
这种金钱奖励的方式,逐渐在军中约定俗成为陋习。
士兵若是在战争中立功,可以光明正大索要赏赐。
所以姚古所携带的辎重,有相当一部分是金银珠宝,是作为战争激励条件存在。
杨长到汾水旁巡视,正巧遇上阮小七在调度船只。
这厮刚看见杨长,就一脸神秘靠上前,小声说道:“哥哥,姚古带了几船财物,小弟要不要故意弄沉两艘,然后再让弟兄们下水捞,咱们总不能白帮忙”
“算了。”
杨长凝眉,肃然回曰:“金军此时军力强大,需要宋军帮着消耗,也算帮我们出力了,另外,我不屑偷偷摸摸,别忘了咱们身份已然转变,大家不再是快意恩仇的江湖人,别再像梁山那样恣意妄为。”
“是”
“对了,南北关那一段水域,有几处急弯与暗礁,你要选操船的好手,把船平稳驶入汾州。”
“哥哥放心,咱又不是第一回。”
看到阮小七猛拍胸口,杨长表面上点头肯定,暗地里却在思考人选。
他准备派一支水军全程跟随,既能帮姚古运送钱粮辎重,又可以掌握这一路的情报,属于一箭双雕之计。
阮小七胆大,阮小五敢干,唯独小二稳重。
杨长赶到阳凉南关,再次与姚古见面的时候,阮小二正好与朱仝也在,两人是从临汾全程跟随至此。
姚古穿越平北期间,发现三阮麾下船只简陋,但水手却个顶个好。
再见到杨长,姚古刚刚与他行礼问好,跟着就找他借人。
“杨将军,你麾下水军很不错,能否借两千跟我北上?等到将来收复太原,也能算你一份功劳。”
“姚将军,末将这些水军,以前多是渔民,水性虽然不错,但战斗力就.”
“放心,不让他们参战,就只负责运输。”
“那没问题。”
杨长言罢看向阮小二,正色说道:“刚才都听到了?你挑两千好水手,跟随姚将军北上。”
“是。”
“杨将军真爽快,事后本将向枢密院请功时,会帮平州申请一批军费,你们的船过于小,也过于破旧了些,只怕经不起大风浪.”
“那敢情好,平北刚经历战乱,哪有余钱造战船?这都是从金军处缴获,以及征用的渔船,对了”
杨长话锋一转,提醒姚古说道:“我已让威胜的驻军,开赴太谷水峡谷佯攻调动,尽量引走太原守军注意力,将军可趁机拿下汾州,不过粘罕用兵十分老练,将军千万要小心,切记不可催兵冒进,折可求就吃了大亏。”
“杨将军已派人佯攻?记得威胜驻军仅有万余,你此时既来平北军(平阳府)见我,谁在威胜负责佯攻牵制?”
“末将麾下统制,豹子头林冲与屠龙手孙安,他们皆谨慎善战之将,必无差池”
“江湖上的名头,姚某并不怎么看中,我更相信杨将军本人,本将不用你在此作陪,快回威胜亲自指挥,咱们一起打场大胜仗。”
姚古拍着杨长肩膀,眼神中写满脸坚定。
“既如此,我马上回威胜。”
“这样最好!”
“杨节度,我送送你。”
“嗯。”
朱仝把杨长送到关下,瞟看着上方关楼,问道:“三郎好意来此迎候,他却反客为主赶人,这姚古忒过无礼”
“他也是求胜心切,既然他在北平守规矩,我帮帮他也无妨,何况威胜确有急事,眼下麦熟待熟之际,姚古若能拿下汾州,军粮补给便可就地取材,伱代为转告小二哥,让他注意保存水军,切记不可逞强。”
“我省得的。”
“嗯,军情紧急,我便走了。”
杨长言罢即转身向前,往关外仇琼英位置走去。
“走吧。”
“到霍邑挨个巡视,还是去临汾见剑萧让?”
“都不用,直接回威胜。”
“啥?这就走了?”
仇琼英以为能多待些日子,没想到刚到没巡视就要往回走,于是蹙起秀眉嘟囔着:“什么事这么着急?要不过多待几天?咱们难得单独出来一趟.”
“娘子想待在平北?为夫要回威胜指挥佯攻,你玩几天自己回去?”
“威胜有仗打?那奴家待在这儿作甚?快走.”
几天后,杨长刚回到威胜城中,武松就送来林冲军报:
突合速所部万余兵马,已秘密撤出谷北盘陀,这几日一直虚张声势,哨探通过抓到的舌头交待,西路大军正在北撤,金军似乎准备放弃太原,而元帅粘罕已离开多时。
杨长看完军报不说话,武松便小声提醒道:“斡离不已撤军回燕京,朝廷既然反悔不愿割地,粘罕估计不会死磕太原,此时回兵云中很合理,看来姚古就要立功了。”
“金人狼子野心,哪会这么容易撤走?”
“三弟的意思,粘罕在用计使诈?”
“不知道。”
杨长蹙眉摇头,他对靖康之耻细节不清楚,但却知道两路金军会师汴梁,也就是粘罕还是回拿下太原,所以比更任何人都清醒。
“这情报要不要知会姚古?”
“暂时不要知会,我怕姚古轻兵冒进,传令加大侦察范围,先派骑兵越境试探,我不相信粘罕会走。”
“好吧。”
武松看到杨长如此坚决,一边点头回应一边追问:“若是金人真的撤了,咱们要不要派兵占些城池?我听闻焕章讲过太原历史,此地可是三晋重镇要地,三郎将来若是自立为王,太原应当首先收入囊中,先浑水摸鱼拿几个城池不亏.”
“亏是不亏。”杨长苦涩笑道:“咱们现在力量不够,拿下城池也未必守得住,再耐心等一等,必须要重创金人一次,咱们才能主动扩张。”
“还要等多久?”
“应该快了.”
杨长原本不敢确定,但既然用大豆种出土豆,不缺粮食就能扩充队伍。
等收了杨德那两亩土豆,杨长准备全部拿来做种子。
趁着夏秋之交农闲的空档期,在绵上、沁源两县进行定向种植,等到入冬前就可收获第二季,次年再向两州全面推广。
六月注定是個忙碌的月份,对外军事侦察佯攻持续不停,内部小麦、土豆、大豆排队成熟,老百姓都顶着烈日收割。
姚古要杨长亲自指挥,这厮根本就没当回事,他的关注点只有土豆。
六月下旬,姚古在汾州与金军激战之际,杨长则亲自带着一队士兵,来到到威胜西郊挖土豆。
由于人多力量大,两亩土豆半天就挖完。
杨德在山下田里割麦,看到一筐筐土疙瘩不停往山下抬,心说这玩意儿得有多少?不就种了两亩地吗?
他好奇放下镰刀,走到路边一看惊呆了,竟有满满二十来筐,保守估计有数百斤重,而大豆亩产才不足百斤。
“三郎,这些都是我家地里挖的?一箩筐能装三十四斤,你这里得有”
“约么八九百斤。”
“嘶”
杨德满头汗水,却倒吸一口凉气,咽着口水追问:“这土疙瘩是什么?怎么会有如此大产量?这玩儿真是能吃的?”
“不但能吃,而且味道还不错,晚上和婶子到我家来,侄儿做给你吃。”
“三郎还会做?莫非认识此物?”
“呵呵,近日有仙人入梦,告诉我此物名为土豆,仙人还告诉我种植方法,晚上一起告诉五叔。”
杨长不能说自己穿越,便用这样借口搪塞众人。
杨德丝毫不疑。
“土豆?原来也是豆类?以后不用大豆培育?”
“第一批是种大豆来的,但后面就要用土豆作种,侄儿打算在威胜大面积种植,所以您这些土豆都得充公做种。”
“三郎全拿去就是,既然这土豆亩产数百斤,要在威胜大面积种植,应能弥补小麦减产影响,我杨德义不容辞。”
“呵呵。”
杨长神秘一笑,悠悠说道:“这些土豆多如鸡蛋大小,是中途没有追肥增产之故,若是多花些心思好好培育,长到拳头大小都有可能。”
“嘶”
杨德再次震惊,喃喃说道:“拳拳头大小?那亩产得多少?”
“两千斤!”
杨长竖起两根手指,坚定说出这三个字,直接让杨德呆在原地。
若不是古代种子、肥力等条件限制,土豆如果用现代技术种植,亩产八千、一万也不稀奇。
当然,两千斤已经吓呆杨德,若是告诉他能出万斤,估计当场就会晕过去。
此时威胜的主粮小麦,用肥沃良田外加精耕细作,亩产最多可达四五百斤,最关键不能有极端天气,也极容易被病虫害影响。
而土豆喜光、喜冷凉、耐寒、耐旱、耐贫瘠,绝对是打败饥荒的神奇粮食。
新麦、新面、新土豆。
杨长叫人杀几只鸡,回家之后便亲自到厨房忙碌,做了众人熟悉的地锅鸡、贴锅饼,但配料却是陌生的土豆。
当天除了杨德父子,其余人皆不知是土豆。
而燕青是个精细之人,入口便察觉到食物不对,于是好奇询问:“哥哥,此为何物?味道竟如此好。”
“嗯?不是芋头吗?”
鲁智深话音刚落,余者都看向杨长。
杨长扫视堂内众人,笑呵呵对曰:“此物名为土豆,煎炒烹炸炖皆可。”
“这是威胜特有之物?”
“非也。”
“那”
“三郎。”
杨德觉得饱腹感很强,忍不住起身打断燕青,看向杨长问道:“这土豆,真能亩产两千斤?”
“只要好好打理,应该不成问题。”
“如果真能如此,百姓以后就不会挨饿了”
杨长与杨德的对话,惊呆了堂内所有人。
他们虽然都不是农夫,但也清楚亩产两千斤,这代表什么。
燕青吞咽着口水,直勾勾看着杨长。
“此物从何而来?”
“说来不可思议,春天我帮叔父点种大豆,结果却长出此物来”
杨长半真半假将种豆过程,以及自己的梦境讲了出来,众人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聚餐结束以后,大家都各找伴当离去。
唯独燕青走最后,似乎有话要讲。
“小乙哥有事?”
“哥哥得此神奇食物,您治下百姓以后再不会挨饿,但不建议此时全面种植。”
“为何?”
“哥哥欲图大事,此物可作手中利器,不可随意流向他处,否则敌我将共有也,即便您怜悯天下百姓,也应该有所准备。”
燕青个头不高、心眼却多,说得一旁的武松直点头,不待杨长追问就先开口。
“准备什么?”
“哥哥绰号光明天尊,土豆又出现得如此神奇,或许冥冥中自有天意,何不以此聚敛人心?最好准备故事、传说或者童谣.”
“三郎,有道理啊”
“的确,我只想到填饱肚子,小乙哥提醒得及时。”
杨长心说好家伙,还没起事就玩舆论战?不过自己提前几百年,把土豆弄到华夏大地,无论最后能否夺了鸟位,他已是功德无量。
“故事、传说长篇累牍,还是童谣朗朗上口,不过我不擅长此道。”
“我与娘子皆通音律,或许能试着编个童谣?哥哥要是信得过”
“岂能不信?有劳贤伉俪编曲,土豆还没推广种植,你们时间很充足,不用着急。”
“好。”
若不是燕青提及,杨长差点忘了李师师,此女前半生虽然失足,但却学得一身才艺,让她组建一个‘文工团’?
宋军直接用钱激励将士,哪有‘文工团’来得高明?顺便为军队思想建设?
想到这里,杨长对未来充满信心。
那一刻,他突然想明白一个道理,为何裁缝、铁匠、盗马贼等职业,最后能混到梁山做头领。
欲成大事,什么人都需要,只要会人尽其才。
杨长原本不想养闲人,也看不上卢俊义麾下不少闲汉,此时却愈发期待乐和之行,希望多挖几个人回来办事,哪怕帮着传播童谣都行。
然而,所有人都没想到。
乐和一个人出门,最后一个人回来。
七月初,乐和只身返回威胜,被燕青带到杨长面前。
“嗯?就你一个?别的人呢?”
“除了凌振回京探亲,有可能会携家眷来威胜,其余都不愿离开永宁军,包括我姐夫.”
“没事。”
杨长虽有失落,但强扭的瓜不甜,随即着看向燕青,夸道:“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宋江之前不愿重用,卢员外应待他们不错,凌振能来也足矣。”
“乐兄此次永宁之行,在那边听到不少流言,都是夸哥哥而贬主人。”
“有这事?不关我事.”
“小弟知道。”燕青叹曰:“我猜是宋公明所为,此人表面与主人分家,暗地里却想搞散永宁,然后再收回力量,真是工于心计”
乐和紧接着抱拳补充:“小弟虽没带回兄长,但永宁军毕竟靠燕京较近,又没有险要地势挡住金军,所以有不少兄弟私下找我,希望想把家眷送来威胜安置,小弟不敢替哥哥做主,所以就”
“好事啊,直接送来即可。”
杨长闻言大喜,心说不就是让我托底吗?哥们收留你们家眷,还怕后面不乖乖跟来?
“那你休息几日,之后再去趟永宁,金军早晚会南下,兄弟们有所顾忌,此人之常情也.”
“对了哥哥,小弟回来途中路,听说真定种师中的部队,正在往井径方向调动,似乎要替朝廷收回太原。”
“这么快?”
“哥哥怎么知道快?听说种师中行军很急,并没带多少辎重上路,姚古打紧太原了么?”
乐和滔滔不绝刚说完,杨长即虚着眼摇头答曰:“姚古刚刚打下汾州,但没有想象中的顺利,种师中这么急作甚?”
“不知道”
大宋军队身体在外,‘脑袋’却留在了京城。
姚古尚在泽州集结部队之际,朝中那些新上位的主战派立功心切,便催促枢密院派人到前线了解情况。
当粘罕离开太原,西路金军主力撤走,姚古在汾州大捷.
各种利好消息涌入京城,朝中主战派怂恿钦宗下诏,令种师中率本部兵马过井径,从太原东南方向进军。
种师中穿越井径,在平定军进行短暂休整,随后徐徐向太原推进。
援军没联系上,带来的粮草也不足,种师中并不急着继续。
前线将领不急,朝廷里的主战派反而急了。
新的知枢密院事许翰,是个纸上谈兵的文人,他被众多利好消息蒙蔽,强迫姚古、种师中加快进攻,否则以‘逗挠罪’论处。(逗挠即怯战)
种师中在军令逼迫下,加快节奏陆续收复了寿阳、榆次,当时距离太原核心阳曲,只剩下不到百里之遥。
眼看解救阳曲在即,姚古的大军却迟迟没到,那可是收复太原的主力。
姚古接到枢密院军牒,即率兵出汾州向太原腹地挺进,路过祁县遭到突合速万余步骑阻击。
宋军人数是阻击金军十倍,但金军在野外作战表现强悍,以少敌多不但没露出惧意,反而战斗得更为凶狠。
就在姚古诧异之际,他麾下统制焦安杰进言,汇报说粘罕已回到太原,而他麾下的金军主力没走。
十万打一万都吃力,姚古哪里还敢继续前进?他当即退兵回到平遥驻扎,并将太原实情上奏朝廷。
姚古被唬住不敢进兵,种师中就要独自面对金军。
不久之后,遭到一股金兵的伏击,他指挥部队经过数次战斗,才终于击退了对手。
种师中由于轻装简行,没有携带充足的粮草来太原,此时完全没意识到危险降临,还在按计划向阳曲推进,却不知不觉落入娄室的圈套。
粘罕确实不在太原,但西路金军主力八万人,此时却匿藏在太原各地,由先锋大将娄室指挥。
姚古在攻打汾州期间,娄室就通过宋军俘虏的交代,了解到有可能威胁太原,包括杨长在内的三路宋军情况。
娄室凭借出色的判断力,首先排除杨长不会出兵,随后在姚古与种师中之间,又选择用计稳住兵多的姚古,然后集中兵力先攻种师中。
当然,如果判断失误,或者唬不住姚古,娄室会撤回忻州,以石岭关为屏。
杨长虽然没有出兵,但佯攻之兵向北推进至团柏镇,哨探最远也到过榆次附近,娄室遂遣降将耿守忠屯徐沟监视,主力仍向种师中周边集结。
当种师中与金军在榆次交战,杨长刚刚收到阮小二的情报:姚古所部遭遇阻击退回平遥。
杨长不放心佯攻部队,亲自赶到团柏前线视察。
他刚刚抵达团柏,孙安便向其汇报曰:“将军,宋军在榆次与金军遭遇,而驻扎在徐沟镇的一万义胜军,并没开赴榆次支援金军,宋军交战五次才击退对方,种师中在战后略作休整,就继续向西北推进,我们是否佯攻徐沟牵制?”
“这支义胜军有古怪,看到金军败走也不支援,好像是专门防着咱们的,而姚古又被突合速逼回平遥,这究竟”
杨长捏着下巴自言自语,话到一半突然睁大双眼,激动说道:“这是粘罕设下的圈套,金军主力集中在阳曲附近,种师中此时孤军深入,后果不堪设想!”
“什么?”
扈成闻言大惊,他曾种师中麾下从军,此时听得心中慌乱,急忙追问:“妹夫,会有多严重?”
“宋军以步兵为主,而金人的骑兵众多,粘罕若运用骑兵得当,让种师中全军覆没,也不是没可能”
杨长话音刚落,扈成激动抓住他的手,恳求道:“为兄曾在他麾下从军,小种相公对我挺不错,三郎可有办法救他一救?“
“扈兄。”
孙安怕杨长不好回答,主动接话提醒道:“关心则乱,团柏就三千骑兵,怎么救?如果要对付金军主力,就是把威胜驻军都调来,也不一定管用.”
“啊这.我.”
扈成瞬间被堵住。
“兄长休慌,让我想一想。”
看到大舅哥脸色不好,想起种师中当初放人爽快,也有心帮帮这位小种相公,当即伸手打断他。
沉吟片刻,这厮吐出两个字:“有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