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早就知道朱标为人宽厚仁慈,肯定不忍心重罚宁王。
最后肯定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但朱元璋却不同,他虽然不会杀了宁王,却不想轻易放过他。
毕竟,宁王都想造他的反了!
这事如果不是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而是其他人,朱元璋早就痛下杀手。
不可能还去征求别人的意见。
但宁王毕竟是自己儿子,所以朱元璋觉得交给宋隐来处理会更加恰当。
整个大明官员体系中,也唯有宋隐更适合做这个裁判员。
虽然朱元璋很开心,朱标能跟自己想到一块,但朱标的话,同样让朱元璋心里不痛快。
因为朱标三言两语间就把功劳全部扣到了宋隐头上。
虽然这件事情确实是宋隐发现的,但一想到又宋隐立了大功。
朱元璋就非常不爽。
还有朱标,自己把这件事情交给他全权负责,就是为了历练他,希望他心肠狠一些,手段多一些。
只是现在看起来,朱标心狠这块还不能令朱元璋满意。
不过宁王的事情,他们两人都没有更好的办法,确实也只能让宋隐出面了。
“那就交给宋隐吧!”
朱元璋心里再不舒服,也不得不妥协。
好在唯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这件事情没有传出去。
文武百官并不知道宁王要造反,更不知道宋隐发现并解决了此事。
如此一来,哪怕宋隐立了大功,朱元璋也可以假装忽视。
虽然宋隐每天想尽办法摆烂当咸鱼,可朱元璋仍然忧心忡忡。
他只要在位一日,就绝对不可能百分百地信任任何一个臣子。
宋隐被朱元璋认可,是因为他才华横溢。
可是他被朱元璋忌惮,也是因为他的才华横溢。
朱元璋如果不是创立了大明,他都会觉得自己压不住宋隐。
甚至朱标登基后,以宋隐在文武百官以及百姓商人中的号召力,朱标能拿捏得住他吗?
那时,三国时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在朱标身上?
所以朱元璋才迫切的想让朱标尽快学会宋隐的本事。
那样一来,他所担心的事情才有可能不会出现。
朱标听到朱元璋点头后,立刻传胡雄,让他去通知宋隐。
宁王听到朱元璋要把自己交给宋隐,身体抖得像个筛子。
以他的了解,宋隐绝不是善茬。
想当年,宋隐处理江南行省造反一事,杀了那么多官员,可是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而且他连势力在自己之上的秦王都敢打,更不可能把自己当一回事。
说实话,除了太子,秦王,晋王和燕王,其他皇子藩王根本就没有存在感。
连朱元璋都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更何况是宋隐一个外人!
宁王预感自己落到宋隐手里,不用说肯定是死翘翘的。
看到胡雄领旨离开,宁王整个人透心凉。
宋隐此刻正在户部,一边喝着果汁,一边悠哉地听着欧阳强汇报大明近期状况。
虽说现在大明各地基建已经步入正轨,但身为负责人,宋隐还是会时常关注时势。
免得朱元璋看自己太清闲了,没事给自己找事干。
宋隐正昏昏欲睡时,胡雄进来了。
“宋大人,皇上请您立刻前往金銮殿。”
胡雄这话,让宋隐立刻清醒过来。
不过他也大概猜到了朱元璋找他何事。
“还真是没事找事!”
“大明是老朱家的江山,却什么破事都甩给我。”
宋隐嘟囔着起身,能让胡雄过来传话,八九不离十肯定是宁王的事情。
看来这朱元璋和朱标又想当起甩手掌柜了。
这一个老家伙,一个小家伙,全当自己是大冤种了,简直可恶。
宋隐虽然极其看不惯朱元璋这种甩手行为,但他也没法抗拒。
谁让人家是君,自己是臣呢!
自己官职再大也是给人家打工,领人俸禄,就要替人消灾。
“还请宋大人尽快过去,皇上正在金銮殿里等候大人。”
胡雄也只敢这么催促一声,哪有胆子反驳宋隐。
那可是连秦王都敢打的人,而且别看朱元璋经常跟宋隐杠上,却非常器重宋隐。
自己要是被宋隐惦记上,可没好果子吃。
“知道了,催个毛线啊!”
宋隐不耐烦地应了一声,这才迈开双腿前往金銮殿。
宋隐到时,大殿内,朱元璋等三人目光立刻聚集到他身上。
“微臣宋隐,拜见皇上,拜见……”
不等宋隐行完礼,就被朱元璋打断。
“行了,你说说看,你有什么想法。”
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开门见山。
若不是实在没招了,他才不愿意宋隐介入此事。
毕竟这种事情怎么说都让老朱家丢人。
果不其然,朱元璋才说完,就看到宋隐脸上笑得无比古怪。
那笑容就像是在耻笑他,连儿子都拿捏不住。
宋隐脸上的笑意,朱元璋怎么看都觉得非常刺眼。
看到朱元璋脸色又要难看了,宋隐才敛起脸上笑容,转而看向宁王。
宁王虽然不被朱元璋重视,但拥有边境封地的藩王,多少都有些本事。
只有不堪重任,没本事的皇子才会分到较为富饶,没有外忧的地方。
毕竟是朱元璋自己的儿子,在无能,也要保他们衣食无忧。
不过藩王制度经过改革以后,封地如果富裕的话,这些藩王日子过得回更加舒适。
毕竟远离边境,发展自然便利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