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工部右侍郎和郭清卿非常凑巧的碰到了。
而懒洋洋的吹着秋风,在散步的苏谨言也“巧合”的遇到了他们。
怎么说忽然看到苏谨言,他们还有些意外的。
“苏贵人好。”
苏谨言好似才知道他们一般,转过身,有些惊讶的样子。
“两位大人好,不知两位大人这是……”
苏谨言明知故问的看着他们。
当然,他们两个也知道,当然,还是老老实实解释了,态度非常的好。
“臣等有要事要禀告陛下,碰巧遇到了。”
“哦。”
苏谨言点头表示知道了。
“正事最重要,两位大人快去吧。”
“好,臣等告辞。”
说完后,苏谨言给他们让位,不过郭清卿并未第一时间离开,而是看向苏谨言。
“苏贵人,臣有重要的事情要禀告陛下,
陛下定会找人相商,不若贵人一起来。
不知贵人意下如何。”
苏谨言眼睛一亮。
【好!不愧是我看好的,绞尽脑汁为你们想办法的,
就是上道。】
虽然看戏刻意直播,但看现场她更喜欢。
所以,她给工部右侍郎写完信后,故意走慢的,就是等他们来,然后找借口去现场吃瓜。
郭清卿和工部右侍郎顿了一下,这才知道,原来苏贵人是故意在这里等着他们,而不是才回宫,或者来这散步。
他们相互看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的无奈。
苏贵人要是想要去,哪里需要这样,他们都巴不得苏贵人去呢。
不过,他们也不能明说什么。
都是受益者,苏谨言愿意匿名,免费,但是他们这些受益者,得到苏贵人偏爱的,
心里对苏谨言非常有好感,而且都不是什么爱占小便宜的,可不会白白占她的便宜。
而受到苏谨言最多的偏爱,能感受到她的用心的郭清卿,心里对她的好感更是不用说了。
虽然她并不是什么喜欢寒暄之人,但也不是不会说话,交际。
一路上,她都有意无意的和苏谨言搭话,顺着苏谨言的话,
而能劳心劳累为她打算的苏谨言,自然对郭清卿非常有好感,自然愿意和她交好。
两个一个有心,一个有意,一路上也算是愉快,那还有一些的生疏感彻底消失了,关系又拉近了不少。
很快,他们来到了御书房。
看到他们的陛下自然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
不过因为苏谨言在,陛下也不好表现的太明显。
等他们行完礼,他神情淡淡的看向他们。
“你们怎么一起来了,有什么事情找朕。”
【当然是有好事情了。】
苏谨言在一旁点评。
陛下看向苏谨言眼底柔和了一下。
“言儿过来坐,刚好朕也有事情。”
“是。”
苏谨言顺从的走到陛下身边,坐到一旁陛下特意给她留的椅子上。
一开始的时候,苏谨言还有些别扭奇怪和担心。
但是陛下明里暗里的表示对她哥哥还有苏家的赏识。
她明白了,她这是沾了哥哥他们的光了。
立马心安理得了,毕竟他哥哥还有认亲来的便宜哥哥们就是很厉害,她一点都不怀疑。
而且她也算了解陛下了,陛下不喜欢忤逆,赐了就接着。
而大臣们也并没有说什么,甚至是无视。
当然她说的时候……
大臣们:……
他们有些无语,又有些紧张。
但是又不好辩解,他们怎么敢无视,看不起苏贵人呢。
还提心吊胆了好长时间,生怕苏谨言看他们不顺眼了。
当然,苏谨言虽然是这么想,但也只是这么想,他也没想故意找他们麻烦。
朝廷已经被清理的差不多了 留下的已经是比较好的了,当然是人,就难免有缺点,但还在忍受范围内。
比起她知道的那些,他们已经够好了,至少大事上没有因私费公,所以苏谨言对他们还是很有好感的。
时间长了苏谨言已经习惯了,陛下身边有她的位子,根本不觉得有什么。
其他人亦是这么觉得的。
不过有些人可不觉得。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
现在工部右侍郎和郭清卿自然也不介意陛下先关注苏谨言。
在他们心里是应该的。
工部右侍郎礼让了一下郭清卿,郭清卿也不扭捏,上前将苏谨言给她的信又呈给陛下。
“陛下,这是那位神秘人给微臣的信。”
陛下接过信,仔细的看了一遍。
比起苏谨言在心里想的比较笼统的主意,这信里面写的详细,又诱人。
这主意诱人,也并非是因为她一味的夸赞。
信里,苏谨言利弊分析的有理有据,客观和主观相结合。
只是分析说出了她的意思,并非故意用信诱导郭清卿,让她跟着她的主意走。
但就是这,这主意才更真,更有可行性,才更诱人。
比起能获得的巨大好处,这些苦根本不算什么,曾经饿肚子吃草,吃树皮的日子都过了,还怕这些苦。
“好!”
看到深处,陛下也忍不住赞美。
看到陛下认同的样子,而郭清卿看着也很赞同的样子。
苏谨言心里很是高兴,自己的主意被当事人认可,还被老板赞美了 哪里能不开心呢。
她承认,她还是有些虚荣心的。
【嘿嘿~】
啃啃:【宿主,他们很有眼光。】
【嗯嗯嗯,那是当然了。】
听着苏谨言带着高兴的语气,在场的其他人心情也不错。
工部右侍郎也想知道,苏贵人又有什么好主意了。
陛下也没有让他久等。
看完后让人给了工部右侍郎。
“爱卿也来看看。”
“是。”
工部右侍郎接到信迫不及待的看去,看着看着,他的眼睛越来越亮。
“妙!妙啊!”
不仅利弊分析的全面,还将各个方面都考虑进去了,还给了一些巧妙可行的办法。
因为写的多了,苏谨言的写文章能力也越来越好了,这可是他们见证的。
风格还是一样,一上来总结,然后条理清晰的解释,虽然缺了些引经据典,还有些是设想的,但都是实干,
就是不知道苏贵人的神奇,光凭借她这一手,谁也不能低看她。
如今不少人也仿着她风格去写文章去辩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