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火过一次之后又开新文,等待期中不温不火的网络作家,余越最近一阵子的信心明显受损。
她现在新加入的平台,字数不到十几二十万不给推荐。靠着爆更打榜,靠着知晓她笔名的那些老书友们打着热度。
除了全勤和几笔小数目的打赏,她几乎颗粒无收。
爆更是一件很累的事儿,特别是对于她这样的卡文专业户来说更是头皮发麻。
每天睡到十点多,起床就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
她码字速度并不慢,可因为卡文,大多数时间她不是看着屏幕发呆,就是写了删,删了写。
顺利的时候五六小时就能码出来的那一万字,常常会花上十五六个小时,拖到下半夜。
这样窝在自己的小说世界里,日夜颠倒又不出门,蓬头垢面的,就像一个小疯子。
终于被她等到了编辑的站短,告诉她这个周末上推,她才感觉到一丝的希望。
可推荐了并不代表会有点击率,会留得住读者。
全勤只有三个月的量,现在想想,都没有在榕树下那时候的收入高。她是不是选错了平台,选错了职业了?
不需要爆更的那一天终于被她等到了,余越难得地摆烂,约了杨雅静出来砍一顿。
天天吃打包盒饭,她都快觉得自己浑身都是盒饭味儿了!
而且这一个月,她居然都没有出去丢过垃圾,不大的出租屋里,堆满了快餐盒和饮料瓶。
“唉!我都快活成腐宅了!”余越自嘲。
打开窗户通风,收拾了霉唧唧的快餐盒,又把饮料瓶分类。
提着两大袋垃圾下楼,一袋丢进垃圾桶,另一袋卖给了小区门口收旧货的卖了点钱,余越这才回到家收拾自己。
再一次出门的时候,她已经人模人样的了。
差不多这时候,杨雅静的车已经来到了余越小区的门口。
进了美食城,余越感叹终于能吃上人吃的食物了!
“最近是不是没运动?”杨雅静看了看余越又绷紧了的裤腰,无奈摇头。
“为了不掉榜,天天爆更呢!哪有时间运动?”余越愁眉苦脸。
“客厅里还有空间吗?”杨雅静一边拿出手机一边问。
“唉?”余越没有明白。
这时候,就见杨雅静直接在网上买了一部骑车机,送货地点余越家。
“这是干啥?浪费钱呢?”
“你卡文时候就骑车,有思路了就继续码,两不耽误。”
“好像也有道理。”余越点点头,“最近胖得不能看了!”
“我不怕你胖,我怕你坐着不动会三高!万一高出糖尿病,你就和甜食永远拜拜吧!”杨雅静伸手点了点余越的额头。
“啊!”余越恍然大悟,“那是得重视重视!不让我吃甜食那还不如死一死算了!”
“最近成绩如何?”杨雅静笑着问余越。
“平平无奇!”说到她的新小说,余越又蔫了。
“不急,我相信你,给你推荐了,肯定会火!”杨雅静给她打气,“下个月肯定月入过万!”
“要真这样就好了!”余越狠狠地嚼了几下牛板筋,“现在只有千把块,憋死我了!”
还有一件憋火的事儿,那就是平台一个挺活跃的作者,没事儿就给她发段评,还是一些“车”评!
“你看看这人!动不动就给我开车,什么美男一火车皮啊?什么赶快营业啊!囧不囧?”余越给杨雅静看了几个截图。
“这人笔名怎么这么……呃……”杨雅静有些哭笑不得。
“人如其名!”余越说得牙痒痒。
这人笔名叫“响屁三联”,写着一大堆脑洞大得让人乍舌的网文。用余越的说法,那就是他脑洞大到脑子都成马蜂窝了,看着大,其实都是空心的。
“哈哈哈哈!”杨雅静就是笑。
上一世,这人也是这个风格,经常把余越惹到炸毛。每天必有一小时浪费在跟他打舌战上!看来历史又重演了,缘分啊!
上一世的什么这会儿,杨雅静刚刚认识余越不久,可这一世,她们已经成了闺蜜。
那天以后,余越又回到了日夜颠倒的码字日常里。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的作品终于在一个星期的推荐中达到了近万订。
新兴平台网文的兴起,同时也受到了文娱媒体的关注。她作为第一批起飞的新秀网文作家,很快受到了专访邀请。
可余越没想到,她的写作感想发出来第二天,就受到了文化局一个文人的批判。
“妹子!我想杀人!”余越一个电话打到杨雅静那里,一开口就是这句。
“又怎么了?”杨雅静笑着摇头,这余越就是这样情绪化,风风火火的。
“你看看这个!”余越给杨雅静发了一个链接。
打开,上面是自称文人雅士的文学批判家曹文疾对于网文的评论。
显而言之,那个曹文疾是不看好网络文学的。他说网络作家是拉低了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文化高度,是妖言惑众的糟粕。
这个曹文疾,之前就批判过余越的上一本书,这次又指名道姓,说她抛弃了传统文化,跌入了网络低级文化的染缸。
还说什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她从出版文学步入网络连载,就像是一汪阴沟水。”
“他才是阴沟水!他一家门都是阴沟水!”余越越说越气。
“这人四五十岁吧?”杨雅静并没有余越那么激动。
“老顽固!”余越哼声。
“你给他回贴。”杨雅静鼓动着余越,因为她知道,网文的爆红那是势在必行的趋势,曹文疾那样的论调,只会在将来给自己打脸。
“怎么回?”余越问,“难道要吵架?”
“吵什么架?”杨雅静一个白眼,“你中文系四年本科,两年硕士白读了?”
“啊?”
“拿出你的传统文化功底来,给他写个《议论文》!”杨雅静说,“还记得白话文在八股文年代的风评吗?还知道前卫流行永远存在于年轻人之间,在他们成长之后成为主流吗?别跟他分析文风,抓住大多数吃瓜群众的心理。”
杨雅静这是打的“商业战”模式,消费者崇尚的,心里暗喜的,那就是对的,需要追捧的!
很多人看这些帖子,其实都会被说得自卑,因为他们很多也是网文追随者。
要让他们堂堂正正地抬头,不再偷偷喜欢网文,而是光明正大地觉得看网文才是一件很炫的事儿!
这就是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