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弱蚕也让在这养伤的张统领,还有和他一起养伤的巡检营兵士,也饱了口福。
之前齐家军和叛军那场恶战虽然胜了,却损失惨重,伤亡无数,张统领和他的亲兵自然也不能幸免,还有陆浔带领的巡检营,在护送军需的时候也受到过袭击,有不少巡检营的兵士受伤。
军营里医棚伤患太多,条件也艰苦,陆浔回来和沈玉英商量,想让张统领和亲兵,还有他巡检营的伤兵,回湾里养伤。
沈玉英想了一下便答应了。
张统领这里,还是那句话,那是他家陆浔的伯乐,也是他们家贵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她们力所能及的。
现在能采的草药越来越少,作坊已经是半停工状态,只有他们自家人还在做工,其他人都已经放假了。
空出来的一半房子,正好让他们来养伤。
至于陆浔巡检营的伤员,那就更不用说了,那是她家陆浔的兵,她们不管谁管。
从古至今,那些将军元帅的亲兵,之所以对他们死心塌地,忠心耿耿。
那可不是画大饼画出来的,那都是用银子和好处堆出来的。
不止月银丰厚,奖赏更是丰厚,若是为了保护主子丢了性命的,抚恤金几乎可以养全家。
沈玉英当然懂这些,她们家虽然还没有到养私兵的那个高度,但是也可以慢慢学起来了。
沈玉英把这些伤员,都安排在制药作坊前面那趟房子里,由小六子和小猴子,他们几个小子们上药照顾。
顺便包揽了剩下制药的活。
现在制药没有了那么多活,剩下的姑娘们,则每天跟着大瑞娘她们,一起上山捡橡子,挖蕨菜根。
别看今年收了一些粮食,可是那也没有放开吃的道理,而且这橡子粉和蕨菜根粉,大家伙儿也都挺爱吃的。
搭配着粗粮野菜,或者做成凉粉,粉皮,偶尔吃个新鲜,好吃又省粮食,何乐而不为。
只是同样是捡橡子,挖蕨菜根,这些人和去年的心境可是有所不同。
包括陆常山带着修水坝的人,他们觉得干活更有劲儿了,日子更有奔头了。
连在这养伤的张统领,看到这些都有不同的感触,时隔一年,这个流民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的他都有些不敢相信,包括附近的几个村子,他知道,这都是因为沈玉英和陆常山。
这里和附近的几个村子,日子能过的这么好,完全归功于这夫妻俩。
因为幽承几州其他地方,和这里几乎是天差地别,不说再次遭到重创的边城和幽州,就是没有受到战乱波及的府城,也没有这样蒸蒸日上。
对,蒸蒸日上!身为莽汉的张统领,绞尽脑汁,想出来了这么一个贴切的形容词。
只是他看到的蒸蒸日上,只是个开始。
沈玉英和陆常山还有更多想法,只不过他们要一步一步进行。
一步一步打造他们的根据地。
冬去春来,夏长秋收,转眼又到了一年收获的季节。
这一年这村里湾里不止收获了庄稼,沈玉英和陆常山最早想建的山城,也初具规模。
不止山湾入口垒起了两米多高城墙,河岸上也垒起了一米多高的堤坝。
今年没有什么战事,去年时疫也渐渐消弭,制药作坊做的很多种药,都减少了份额。
不过沈玉英和楚玥可并没有感觉到失落,那些伤药做的越少,代表着没有将士受伤,身为军属,她们跟着高兴还来不及呢。
再说,身为穿越人士,她们怎么可能只有那一种,创造财富的技能。
不说制药作坊能做,之前的冻伤膏和驱虫膏,沈玉英和楚玥又研究出来,好几种护肤品。
沈玉英的酱菜厂也初具规模,现在这附近几个村里的婆娘孩子,除了采草药又多了一个新的收入。
种菜晒菜,只要品质好的,沈玉英这里都收。
去年冬天外面安稳了,沈玉英想做酱菜才知道,这承州府的盐并不贵,百里之外就有晒盐场。
这对于沈玉英绝对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样她就不需要只做酱菜,还可以做很多附加产品。
只是自从今年开始做酱菜,陆浔升为七品都统领,调往南边和升为副团练使的张副团练使,也就是原来的张巡检,一起镇守南边。
楚玥自然也得跟着陆浔一起去。
家里只有沈玉英一个人坐镇,就不能像第一年那样,经常进山了。
好在下面的孩子大概都教出来了,不管是采草药还是采野菜,都不耽误。
沈玉英现在之所以出不去,主要也是陆谨亦和楚昱珩正是离不开眼睛的时候。
陆谨亦和楚昱珩,也就是大宝二宝,这两个名字,是两个小家伙快满周岁的时候,他们一家四口人集思广益取的。
大宝脾气比较急,四个人给他取的名字带了一个谨字,希望他长大了性子能谨慎些。
二宝种子有点安静,他们四个人给他取的名字里带了一个昱字,希望他以后阳光开朗。
孩子的名字,总是寄托着父母亲人最大的祝福,沈玉英她们一家四口,自然也是不能免俗。
同样,沈玉英这个奶奶也是不能免俗。
不管她以前干什么多么风风火火,楚玥不在家里,她也把大半精力都放在两个孩子身上。
大宝二宝现在正好二十多个月,除了吃饭睡觉的时候,都是淘的没边,幸好家里人多,要不这两个小家伙,一天就能把沈玉英累的人仰马翻。
比如现在,沈玉英看着眼前的一幕,深刻的体会到了,前世网络上的那句话,孩子静悄悄,一定在作妖。
今天庇护所前面收苞米,樊大娘和麦草,还有杨柳李翠儿也去帮忙。
沈玉英和陆银凤看孩子做饭,做完了午饭,沈玉英和陆银凤商量着,和点面发上做点饽饽,明天早上吃。
前面来人找沈玉英说话,陆银凤要到外面看看锅里的火,两个人就这么一转身的功夫,再回来,屋里两个小家伙已经成了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