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妥当,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楚玥和陆浔送沈玉英和两个小子出门,随行的除了沈玉英带过来的一些人。
还有平时伺候大宝二宝的人,忠叔和两个教他们习武的师父。
另外陆浔还派了一百精锐护送,虽然马车只有一天的路程,但是楚玥和陆浔也不允许出任何意外。
出了府门,两个小子高兴的不行,师父方才说了,今天出了城就让他们骑马。
他们两个高兴了,小惜惜却委屈的两眼包着一泡泪,委屈的不行,趴在沈玉英怀里,抱着沈玉英的脖子不肯撒手。
沈玉英心疼的不行,她也想把小孙女一起带回去,但是小惜惜还太小,离不开楚玥这个亲娘,湾里条件虽然不错,也没有这府里舒适。
楚玥和陆浔都不放心,
这功夫她们都选择性忽略,
大宝二宝小时候就是这么长大的。
小惜惜抱着自家祖母赖叽,最后还是陆浔答应抱着她去骑大马,才把她哄了过去。
哄好了小惜惜,沈玉英也上了马车,一家人挥手告别。
快要出城的时候,沈玉英看到了幽承几州,今年接收的第一批流民,正由差役带领着前往落户的目的地。
沈玉英这个队伍,为首的领队赶紧让他们的马队有序的靠边,等那些流民走完再过去。
沈玉英自然不会说什么,连大宝那急躁的性子,心里还着急出去骑马,也是一言不发,乖乖坐在马车上等着。
那些跟着差役排队出城的流民,看到来了这样的车队,就知道是有富户或者贵人出城,就想退开避让,却被旁边的差役拦住。
“走你的就是,咱们幽承几州啥事儿都讲究规矩,没有紧急军务,谁都得讲究先来后到,出城都得按顺序排队。”
那些流民听的新奇,这里还有这样的规矩。
他们在南边,碰到这样的马队,车队,都得赶紧避开,要不被踩死,撞死都是活该。
流民们不敢相信,差役们却有些得意,这算啥,他们这里的好规矩多了去了,有了这些规矩,他们的差事儿都好办了。
有防御使和团练使以身作则,其他人也不敢轻易为难他们,他们只需要照规矩办事儿就行。
看着井然有序的街道,不止这些差役感慨,忠叔也感慨万分。
老国公就以治军严明着称,也正因为这样,齐家军才可以无往而不利。
而他家县主这位夫婿,现在的齐家军主帅,在这方面更胜老国公。
齐家军现在不止纪律严明,和百姓关系更是融洽,像方才这种只是一小部分。
亲民,爱民,不准扰民伤民…像这样的军规足有十几条。
用他们家县主的话说,军民齐心,才能其利断金。
对于这一点,忠叔深以为然,只是想做到这些实在不容易,但是他们做到了。
第一批被送出城安置的流民不多,很快就走完了,接着轮到沈玉英她们,也陆续出城。
出了城,上了官道,他们的马队很快越过了那批流民。
如今时间尚早,官道上没有什么人,正好骑马,两个小子终于可以如愿以偿。
两个习武师父陪着,一人看着一个,毕竟两个小子骑马还不熟练。
沈玉英坐在马车上乐呵呵的看着,帘子都被挑了起来,仲春的风吹的人浑身舒泰。
这官道和官道两边的驿站,都是这两年新修的,官道还是双车道,甚是平坦宽敞。
看到这些,沈玉英心情更好,她们一家人穿过来七八年了,还是为这里带来不少改变的。
两个小子在马上坐了一个时辰,屁股就受不了了,这回不用忠叔和师父劝,就自觉的回到马车上。
看着两个小子像骑着一头猪一样,岔着腿走回来,眼睛里包着泪。
沈玉英忍着笑,也没有再提两个人,早上下马车的时候说的那些豪言壮语。
说要骑着马一路回湾里,让他们伯太祖和祖父好好看看,他们都能骑马了。
两个小子也知道自己方才说了大话,他们也想坚持,可是他们的小短腿儿,实在夹不住马肚子了,师父说,他们继续骑下去,明天屁股就走不了路了。
两小只蔫哒哒的爬上马车,沈玉英用婆子拿过来湿帕子,给他们擦了手脸,再拿出来楚玥给他们准备的食盒。
两个小子才精神点,吃完了东西,两个小子趴在窗户边乖乖的看风景,没一会儿就晕晕乎乎的睡着了。
沈玉英把他们放好,又把帘子放下,看两个大孙子睡的香甜,她终于有了岁月静好的感觉,迷迷糊糊的也跟着睡着了。
三个人睡了一觉,睡醒了沈玉英又让他们两个看了一会儿书,就已经快到了,远远的已经能看到河岸上高高的土城墙。
这几年他们不止修了城墙,还修了石桥,进村也不必再走河西村,而且单独修出来一条路。
现在不止整个河东村是一座山城堡垒,这条河更像是一条天然的护城河。
而那个山湾就是城中城。
他们不止铸就了山城堡垒的城墙,城里面的村民也是经过严格筛选的。
一些不稳定因素,已经被他们全部清除了。
没等车队上桥,城墙上的人就看到了是自家人,但他们不会贸然行动,直到马车走近了,他们确认了回来的是谁,才打开城门。
这边有人迎沈玉英她们进去,那边已经有人去湾里报信。
沈玉英她们回到湾里的时候,在地里研究稻苗和玉米面苗的,陆常山和陆大伯就已经回来了。
陆大伯今年已经六十大多了,在这个年代,能活到这个岁数实在不多。
而且老头身体倍棒儿,吃嘛嘛香,现在每天还和陆常山在苗床上忙活,陆常山不让他干都不行。
陆银凤和樊大娘也是越活越年轻,头发虽然都有些花白了,气色却鲜亮。
身体更是不知道比之前好了多少,干啥都不犯愁,尤其是看孙子,孙女。
铁头和樊大头现在也都儿女双全了。
这两年人们能吃饱穿暖了,保暖思那啥,这孩子也就多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