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有些迟疑地确认道:“你叫它咪咪,它也乐意?”
宋念:“对啊,我和我同学都这么叫他。”
逐光似乎有些欲言又止,千言万语最后只化作一句:“恩,你们开心就好。”
宋念来不及思索师兄的反应,忙着追问道:“咪咪居然是个将军?快给我讲讲,你是怎么遇到它的。”
逐光回忆道:“我那时候在南部地区云游,有一天路过一座香火鼎盛的庙宇。”
那座庙每天香火不断,方圆几百里的百姓有什么事全都会到这里上香祈求。
庙门十分气派,牌匾上有四个金灿灿的大字:毛将军庙。
一进庙门,庭院里立着一座近两米高的等身金塑雕像,那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像,手持超过两米的三戟叉,一派气宇轩昂。
但逐光却从中这气派的金身雕像中看出了一丝端倪。
原来,原本平滑无比的塑像脸部位置,稀稀疏疏出现了几缕毛发,但这毛发明显不是金身塑造之初就雕刻上去的,而是真真正正后期长起来的。
就像,逐光一袭白袍站在庭院里仰望着那座高大的金像,心想:就像是寺庙供奉的主人换了,导致金身雕塑也逐渐朝着新供奉的样貌发生变化。
但是寺庙供奉发生变化是很稀奇的事情,发生这种情况无非有两种:
一是先前的供奉失了民心,导致老百姓推翻了之前的供奉,重新推选了新的信仰。
二是,逐光看着那满脸长毛的毛将军,觉得这个寺庙的情况更倾向于第二种。
第二种情况就是,这座寺庙的香火被别的东西鸠占鹊巢,对方侵占了原本并不属于他的香火。导致院子里的供奉雕像越来越偏离原先的长相,反而向着新的供奉靠拢。
但是逐光想不出来,这鸠占鹊巢的是谁,他还没见过哪种人是满脸长毛的。
好奇心使然,逐光没有按照预定计划当天离开这里,而是在寺庙周围埋伏了起来。
入夜后,原本人流如织的寺庙渐渐平静下来,黑暗中传来了几声嘹亮的猫叫声。
随着这几声猫叫声的开始,远远近近,包括周围住户家中、远处山林中,不断有新的猫叫声加入。
随着这些猫叫声越来越近,逐光看见一大群猫簇拥着一只身披威风披风的黑猫走了过来。
周围簇拥着的猫倒还正常,无非是来自城里的家猫和山上的野猫。
家猫大多脖子上挂着一串铃铛,而野猫大多身形瘦削却充满力量感。
奇怪的是为首的那只黑猫。
它居然能直立行走,身后挂着一袭迷你的玄黑色披风,爪子上握着一柄迷你三戟叉。
仔细一看,这披风居然是由一整片的黑鱼鱼皮缝制而成,而三叉戟则是由鱼骨打磨而成。
在众猫一声又一声殷切的喵叫声中,黑猫雄赳赳气昂昂地朝寺庙的方向走了过来。
逐光早就给自己加了一层隐身防护,故而这么一大群家猫、野猫浩浩荡荡地从他身边路过,居然没有一个能发现他。
倒是那众星捧月一般的黑猫有些狐疑地朝逐光的方向看了一眼,但也只是迟疑了一会儿就继续走了。
黑猫进了寺庙,熟门熟路地蹦上了供奉毛将军的神殿,居高临下地看着大殿里挤满的猫民们。
“喵呜~喵呜~”大殿内的猫咪们好像在进行某种衷心的告白,不停地朝神龛上那只黑猫叫着。
一直叫了一刻钟左右,神龛上的黑猫威严地抬起三戟叉,顷刻间所有的猫咪全都住了嘴。
黑猫抬头朝庭院内的毛将军金身像吼叫了几声,逐光发现,金身塑像脸上的毛更多了,长得越来越像那只黑猫。
等结束了这场奇怪的朝拜,黑猫一甩身后的迷你披风,在夜风中发出“彭”地一声巨响。
这声音好像是某种信号,大殿中的猫咪们全都一拥而上,扑上了白天信徒们带来的供品。
不大一会儿功夫,供桌上堆得高高的供品全都一扫而空,除了黑猫以外所有的猫咪全都吃得肚子滚圆。
虽然吃相不怎么优雅,但却吃得十分干净,最后供桌上只剩下被舔的干干净净的瓷碗器具,就好像原本上面就没有任何东西。
吃饱喝足的猫咪们又朝黑猫作揖,发出感激的喵呜声,随后才一个个排着队伍离开了寺庙。
逐光看着这群半夜偷腥的猫咪们,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只黑猫成精了。
说它坏吧它居然还能好心叫同类来这里打野食。
说它好吧,它居然胆大妄为到偷神灵的的供奉增长自己的修为。
逐光看了一眼庭院里的金塑神像,这位正统的毛将军周身散发着淡淡的神威,明显是位列仙位的大人物。如果被正主发现自己的供奉被偷了,这黑猫还不够人家一叉子的。
一时间,逐光替这个胆大妄为的黑猫捏了一把汗。
再看向独自一猫留在神龛上的黑猫,此刻它已经像个人一样,两条后腿盘着坐在神龛上,两只前爪并拢合十放于身前。
头顶的屋顶嵌着一块玻璃,月光刚好透过玻璃照在黑猫身上。
白色的月光将它漆黑的毛发打出一层柔光,远看去黑猫整个沐浴在圣洁的光辉下。
逐光看着这一幕,心里一惊,这黑猫也不知道在这里吸收了多少香火和月光精华,俨然成了半仙!
逐光在心里估算着要拿这只黑猫怎么办,按理说碰到这种窃取他人香火的妖怪,于情于理都要灭了。但是回想刚才这黑猫呼朋唤友来吃供品的样子,貌似对方压根就没有一般妖怪的复杂心思,完全就是一只单纯的小猫咪。
再联想到白天在当地居民口中听到的评价:
“这毛将军庙可神嘞,我们谁家小孩有个头疼发热的,只要在毛将军庙里许个愿、再进贡两斤小鱼干,保管第二天小孩子就活蹦乱跳了!”
“这是毛将军在显灵哩,我们这十里八乡能庇护在毛将军羽翼下,真的是上辈子修来的福份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