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论老父如何自蹈险境,他始终是青安的父亲。
从郭嘉那里获知一切后,
青安的思绪不禁飘向原历史中,
青操如何化解潼关之战的危机。
他记得,在潼关战役之初,
青操的手下被马超击溃,西凉铁骑一路追杀,迫使青操割须弃袍逃命。
接着,许褚赤膊与马超激斗,双方胶着。
最后,青操施展反间计,离间了马超与韩遂的关系。
最终,在青操和韩遂的合力之下,马超败北,只得投奔汉中的张鲁。
按原着剧情,青安原本无需担忧青操,
但实际上,战场的凶险远超书本描述的千百倍。
不提其他,
单是被迫割须弃袍保命这一项,
马超便是独一无二。
要知道,即便是吕布,曾多次将青操逼入绝境,也没能让青操如此狼狈。
加之羌兵凶悍,他们的战斗力非同小可。
马超敢号称拥有三十万军士,
其实际兵力恐怕已过十万,
很可能在十五万左右。
五万对十五万?
这岂不是自寻死路!
再者,青操对青安的猜忌更添了一份不确定……
于是,历史上曾投身潼关激战的青仁、徐晃、许褚,此刻并未列入远征的行列中。
然而,令人庆幸的是,由于青安的影响,典韦在命运的漩涡中幸存了下来。
许褚未曾现身,典韦却依然在侧。加之原作中的关键人物,那位在危急关头拯救了青操的青洪,此刻也随行出征,这或许是青老板身上的神秘光环在起作用。
但这仅有的助力,远远不足以应对严峻的挑战。
毕竟,马超的勇猛在整个三国世界中都是赫赫有名的。更别提现在马家新近遭遇丧事,无疑为马超的情绪增添了愤怒的增益。
对此,青操的出征,青安心中满是忧虑。“郭大人,如果我的猜测没错,马超虽勇,但我青军历经南征北战,也非等闲之辈。因此,对于父亲的胜利,我不持疑虑。真正让我挂心的是,父亲与马超的对决中可能出现的未知变数。”
“变数?”郭嘉闻言,先是一怔,随后即刻回应:“公子所指的变数,莫非是西凉郡守韩遂?”
“正是,韩遂此人。”郭嘉的敏锐让青安不禁感慨:“果真,与智者交谈总是事半功倍。”
就在青安沉思之际,郭嘉继续说道:“韩遂现下为西凉郡守,且与马腾义结金兰。按理说,马超举兵之事,韩遂必定知晓,甚至可能出兵相助。”
“然而,马超此番举兵,表面上看策划已久,实则愚不可及。若我是韩遂,即便表面与马超并肩,内心也会暗自为己预留退路。毕竟,世上再难找到如马超这般愚笨之人了。”
“当然,马超也可能是出于恶意而非愚蠢。但无论他是蠢是恶,以韩遂的深思熟虑,他绝不会与马超同流合污到底。”
“所以公子的意思是,必要时可以争取韩遂的合作!”青安只点了两点,郭嘉已将局势剖析得井井有条。
青安见郭嘉已洞悉其意,无奈地默默竖起大拇指。他吩咐郭嘉将这个情报传达给青操,并再三叮嘱不要在言语间提及自己。说完,青安便转身离去。
郭嘉望着青安渐行渐远的背影,深深地叹了口气,对青安的评价不禁又提升了一级。
与此同时,十分钟前的另一场景。
青操因愤怒拂袖而去后,忽然意识到作为父亲,无端猜忌孩子是何等失礼。况且,他已是大汉的丞相,若无包容之心,将来如何能君临天下...
思绪至此,青操意识到将青安独自留在回廊尽头实乃失礼之举,决定寻他一叙,同时暗中观察,探查青安是否对他存有芥蒂。
然而,正当青安步入隐蔽之处,他听到了郭嘉的声音,谈论的正是他在朝会上的举止言辞。
但今番不同,朝会上郭嘉虽对他的决策有所保留,却未曾直言批评。如今,郭嘉在提及他的行为后,言语间却透出了无奈的叹息。紧接着,回应郭嘉的,竟是青安的声音。
“怎么可能!”
这岂是寻常之事?怎能忍受!青操心中明白,郭嘉向来是他最为倚重的智者顾问。
如今,郭嘉竟与青安私下讨论自己,且言辞间颇有微词。
郭嘉啊郭奉孝,我怎会察觉到自官渡之战归来,你竟如换了个人一般,不再食五石散,不再涉足风月之地,更频频赞誉青安。
原先,青操还以为是自己的猜忌误解了郭嘉,但现在,他们的“密谋”已被他亲耳证实。
想到这里,青操胸中怒火熊熊,但他并未失去理智。毕竟,青安的武勇与郭嘉的智计,是他们势力的至高组合。
倘若此刻冲动而出,万一惹得二人恼怒,转而对付他,该如何是好?尽管直觉告诉他青安不至于如此行事,但昨日之前,他同样认为郭嘉不会“背叛”。
此刻,青操越想越恼火,内心的决心也越发坚定:绝不采纳青安和郭嘉的提议。
“对,就是如此。”
他为自己壮胆,说完重重地点了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