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李子天的话,章兴昌自是高兴,便聚集了群鬼,带着李子天一起去往三同山。
那些厉鬼见过李子天等人厉害,离得远远的,不敢靠近,生怕这些上仙一个不高兴给他们一下,那就真正地魂飞魄散了。但听说这些上仙能帮他们脱离红衣嫁裳女鬼的控制,却又是兴高采烈,对着李子天等人遥遥相拜。
李子天瞧着那些厉鬼,不禁想起之前与怀素一起押着阴兵北归的情景,不胜感慨,心道要是怀素在这边就好了,或许可以直接超度了这些厉鬼,免得他们在世界受苦。可惜怀素偏说佛心有了顿悟,坚持要在小庙念佛参悟,不愿南行。
章兴昌原本居住的三同山距离此处不远,李子天一行人脚力非是凡人,一夜行程,就随着章兴昌来到了三同山。
此时天色微光,章兴昌与群鬼不能见太阳,便匆匆先去了山脚下的古墓等待。
不多时,太阳升起,登高远望,只见整个三同山,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漫山遍野的绿意盎然,松涛阵阵,鸟语花香。山脚下,溪流潺潺,村落中石桥古朴。初阳的光辉洒在青石板上,一片金黄,恍若画卷。
赵楠楠和林雪颖等人打量着这此情此景,顿觉心旷神怡,仿佛要忘却尘世烦恼。
吴雨骆道:“想不到一个不知名的三同山竟有如此胜景。”
李子天道:“雨骆兄,若不是这山清水秀之所,那古墓主人也不会将其墓葬选在此处。”
吴雨骆点头道:“确实如此,不过那些无辜村民却因此而丢失性命,亦是不幸。”
李子天胸口衣襟处微动,一个小小的蛇头从里面探了出来,四处张望着。
吴雨骆笑道:“这小家伙怕是肚子饿了。”吴雨骆起先见小黑蛇吃石头,觉得甚是惊奇,后来见这小黑蛇行动起来,迅如鬼魅,便知其非池中之物。
李子天心中一动,从咫尺物中将章兴昌交给他的那块红玉拿了出来,凑在小黑蛇跟前。
小黑蛇见了这红玉,伸出长长的红信在上面舔了一舔。那红玉一阵光泽波动,异变顿生,一只小红蛇从里面窜了出来,往远处逃去。
小黑蛇哪里肯放过,立即便弹射而去,追了下去。
赵楠楠等人本来还在欣赏风景,忽见李子天那边骤然窜出一红一黑两条身影,瞬间远离,很是诧异。赵楠楠问道:“子天,那可是小黑?它在追何物?”
小黑是林雪颖给小黑蛇起的名字,小黑蛇本是不喜这名字,可耐不住林雪颖手中的龙胆石诱惑,只能没有骨气地屈从。
只见那一红一黑两条身影在三同山的山林间飞快穿梭,要不是李子天等人都是境界高深之人,否则也是难以捕捉到这两条身影的所处方位。
不多时,小黑悠悠然窜回到李子天肩头,对着地面吐着红信。地面的草丛中一阵悉索,一条红色的小蛇游了过来,盘匐在李子天脚下。
吴雨骆刚才看得真切,差矣的问道:“子天,这小红蛇可是刚才从这古玉中出来的?”
李子天点头道:“正是,这古玉其实是一个咫尺物,那红蛇便是居于此间。”
林雪颖听了这话,甚是高兴,玩心大起,说道:“子天,把那古玉给我看看。”
李子天顺手便将红玉给了林雪颖。
林雪颖接过红玉,朝着地上的小红蛇招了招手,小红蛇不敢动弹,先是朝小黑看了看,见小黑点了点头,才猛地窜向林雪颖,消失在红玉之中。
林雪颖见状,很是高兴,随手拿出一块龙胆石,凑在红玉旁。红玉光泽滚动,小红蛇伸出脑袋嗅了嗅,伸出红信舔舔龙胆石,却是不敢动口。
小黑窜到林雪颖手臂上,一口将龙胆石咬碎,吐出其中一块,那小红蛇才小心翼翼地将这小块的龙胆石吞下腹中。
不过即便是一小块,那小红蛇亦是有些吃不消,只见它落于地面上,围着众人不停游走,身上不时腾起阵阵白气。
小黑看着这小红蛇,似乎有些不屑,吐着红信,亲昵地蹭蹭林雪颖的脸颊,逗得林雪颖咯咯发笑。
过了片刻,那小红蛇才慢慢停了下来,不过这才没一会儿,小红蛇的身躯便似乎大了一圈,气势也比之前要强了几分。
小红蛇窜回到林雪颖的肩头,学着小黑的样子,也蹭蹭林雪颖的脸硖。
林雪颖道:“子天,这小红蛇,我们就叫它小红吧。”
李子天笑道:“送你了,叫什么,你说了算。”
林雪颖惊喜道:“真的?”
自从有了香火小人、水位金鱼、小树人、小黑,李子天此时对这小红这类生物已经是免疫了,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奇异,因此大方地随意挥挥手道:“拿去拿去。”
林雪颖倒是觉得好玩,不停地逗弄着小红,要它在古玉上进进出出。有小黑在旁边虎视眈眈,小红只能乖乖地听从。
小黑倒是乐得清闲,心道自己总算是脱离了这个女魔头的掌心,可还没开心完,便被林雪颖一把抓住,将它与小红这两个小蛇头对在一块把玩起来。
李子天懒得去管林雪颖怎么折磨这两个小家伙,反正只要她开心就好。他转头对赵楠楠道:“楠姐,这周围我们已经看过,现在去古墓看看如何。”
吴雨骆却是指着山脚下那处古墓入口道:“这古墓背靠三同山,前有蜿蜒的河水如玉带般环绕,水流缓缓而过,象征着风水学中至高的“玉带缠腰”格局。两侧山峰如龙虎护卫,左侧龙峰低矮婉转,右侧虎山雄壮高耸,形成“青龙右白虎”的格局,守护着古墓。而墓前,有一片开阔的平地,仿若藏风聚气的“明堂”。地面上,偶尔有几块散落的白石头,看似随意摆放,实则暗合天地五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五行困阵”
李子天奇道:“雨骆兄,你还会这点龙看穴的手艺?”
吴雨骆道:“江湖走的久了,被人骗过几次,因此略知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