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再次哄堂大笑。
后排甚至有年轻学生吹口哨嘲讽。
工作人员不得不拿起麦克风,示意大家保持会场秩序。
待到现场重新安静,陈帆继续说:
“PPT第1页,逆变换公式中出现了实数黎曼Zeta 函,这与第3页Gamma 函数引入到新的代数系统……是重复兜圈子的工作。”
“举个简单的反例。”
“已知Gamma函数积分定义域……”
现场很多嘘声:
“不是说了保持秩序吗?”
“他怎么还在继续?快把麦克风还给戈伯特教授。”
“对啊,这个学生在搞什么?”
“应该把他请出现场!”
“……”
工作人员都要上去抢陈帆的麦了。
但第一排评审团的位置,坐在最中间的那个人却忽然发话了:
“安静,让他说下去。”
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已是古稀之年,却仍然精神抖擞。他的名叫威廉·霍斯,是当今数学界的泰斗。
数学界的最权威发了话,现场的听众立刻闭上了嘴巴。
还有人回头望了陈帆一眼。
他面色平静。
即使这么多人质疑,也毫不怯场。
威廉·霍斯教授满意的点点头:
“继续说吧。”
“戈伯特教授,请准备回答。”
陈帆继续他的论述:
“……在证明围道于主径趋近于正无穷时的极限为零时,留数定理将这个围道积分进行展开……”
“也就是说,戈伯特在PPT的第4页至第7页……内容是注水的,整个过程兜了个圈子,毫无意义。”
陈帆的语速合适,抑扬顿挫,在不借助黑板和PPT的情况下,把问题描述的很清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陈帆停顿了一会,给在场所有人消化这个问题。
现场再次陷入片刻的沉默。
有些教授拿出记事本或者草稿纸,一边写写画画一边讨论。
后排的研究生们也凑在一起嘀咕。
“这样思路就清晰多了。”
“虽然明显是他做的更好,但戈伯特给出了证明黎曼猜想的总思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抓住这一节不放,也说不过去。”
“但这个年轻人很厉害啊,大家都只听了一次,他却思路很清晰,还找到了最优解。”
“……”
现在有人认同陈帆了。
戈伯特教授擦了擦额头的汗。
这确实是他洗稿时特地改动的。
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不能承认,只能硬着头皮狡辩:
“这只是一点小小的失误而已。”
“殊途同归。”
“我的证明思路能给到青年人启发,这让我倍感欣慰。”
陈帆嘴角扬起一个嘲讽的笑容。
数学论证,也像语文遣词造句一样,有自己的逻辑习惯。
洗稿的人,往往会颠倒是非,把明眼看见的东西说的乱七八糟。如果拿写文章类比,大概就是“不说人话”。
“那,继续下一个问题。”
在戈伯特的论述中,陈帆至少找到了20个刻意修改痕迹。其中,17个在证明过程里兜圈子,3个算是他学术不精,做出的内容有缺陷。
“对于椭圆复数C,当 C(y)时表示的是斜角坐标系下的几何,经变换将其拉回到正交平面……”
现场,很多人屏住了呼吸。
“他还有疑问么?”
“那那是疑问,这直接是质疑了。”
“这是直接来砸场了啊……”
“砸场?这叫什么砸场,正常的学术性交流。你的证明有问题,难道不允许其他人提出异议吗?”
“可是……”
前排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打断他:
“可是什么可是?”
“这一点,也是我在阅读论文后,标注好,准备提出来的。”
“如果在座的青年人,没有人敢质疑,敢评价,未来的数学界如何交给他们去守护和探索?”
周围人都不出声了。
大家静静的听着陈帆的叙述。
戈伯特教授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他胸口剧烈的起伏。
如果之前的问题,还能用“殊途同归”来解释,这里已经是逻辑陷阱了。
“这个……”
“那个……”
“或许是我失误了……吧?”
戈伯特教授被“挂”在讲台上,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台下窃窃私语:
“没想到前排教授团还没有出手,戈伯特教授居然败在一个少年手上。”
“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如果这里引用柯西定理后的取值不成立的话,黎曼猜想岂不是并没有证明完成?”
但这时候,陈帆却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也就是他发布在Arvix上的原文。
“……”
这是现场第三次陷入沉默。
这次,后排的学生们不吱声了,但前排的教授却开始窃窃私语:
“虽然戈伯特的证明错了,但这位少年临场的证明,却修正了戈伯特的错误答案!”
“了不起!”
“虽然戈伯特教授没成功,但他的思路,却推进了一位少年的思考。看来有生之年,我还有机会看到黎曼猜想被证明……”
现场,所有人看陈帆的眼神变了。
从最开始对后辈的关切,到对青涩少年的责备,最后只剩下崇敬!
也在这时,陈帆给出最后一击:
“对椭圆复数C的论证,你承认了错误。但你以错误的逻辑基础,却得出了黎曼猜想成立的概念!”
“我提问的内容不变……”
“再次请问,戈伯特教授,这篇论文的证明思路,请问是您原创吗?”
戈伯特在讲台上剧烈的喘息。
因为肥胖,他本来就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等基础疾病。
这一来,他感到眼前一片眩晕,一股血往大脑涌。
还好工作人员见势不妙,递上了速效救心丸,才没有悲剧发生。
但台下却已经一片骚动。
“啊这,我懂了……”
“怪不得这论文和ppt做的如此晦涩难懂,原来是洗稿在故意兜圈子。”
后边一个学生也认清了:
“还以为是我水平不够。”
“原来这篇论文根本就是骗局。”
“这么多教授、学者汇聚一堂,居然被他给欺骗了。对科研人来说,时间就像是生命一样宝贵……”
“我是范登堡的学生,之前听过戈伯特教授的名字。他本来就没什么成就,我还以为是厚积薄发,现在看原来是招摇撞骗!”
声讨声不绝于耳。
在所有人愤怒破口大骂的时候,会场里,一位女士的声音响起来:
“诸位,不必激愤。”
“戈伯特被打假,是迟早的事。”
“但黎曼猜想仍然被成立了。”
“作为一名学术新闻记者,我罗列了对戈伯特教授洗稿至少10条指控。”
“而黎曼猜想真正的证明人,今天也坐在这里……”
这位女士是莉莉安。
作为记者,她学过舞台表演和播音主持的一系列技巧,说话时抑扬顿挫,很快抓住了全场人的注意。
大家的心态被戈伯特造假事件搞蹭后,忽然说洗稿之事被证实,而且论文原作也在现场。
那么……
所有人的视线瞄向大礼堂的前排。
但前排的教授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视线又转回后排。
最后。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刚才起立发言的那名少年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