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朱彪居然派兵攻打楚国时,沈光眼里都满是笑意,本以为攻灭梁国至少还要等一到三年,但架不住,对方要送人头啊。
作为宗主国,附属国被打了,乾国当然不能坐视不理。
沈光在开朝会的时候提出:“以救楚为名,行攻梁之实。”
这一次,朝臣们都罕见的一致没有反对。
不过沈光又补充了一句:“先准备好十五万大军的粮草、战备等军需,十个月之后,发兵救楚。”
这下,有大臣就不明白了。
左藏阎论就提出疑问:“陛下,兵法云兵贵神速,为何还要再等十个月?”
沈光:“一来嘛,楚国军民一向顽强,十个月内,梁国一定打不下楚国,反而能消耗他们两国的兵力。二来嘛,朱彪早就尽失民心,此次又劳师远征,我想再过几个月,梁国就会爆发不少起义了。三来嘛,再过十个月,就是各位欠债的爱卿,归还国库欠款的最后日子了,我打仗之前总得先把国库填满吧?不然拿什么给士兵发军饷呢?”
听沈光这样说,所有还没还上钱的大臣都臊眉耷眼的不吭声。
接着,沈光又说了:“不过呢,如果此次能灭亡梁国,梁国国库里的钱,朕分出三成,赏给所有还上钱或是没借钱的爱卿。”
听到沈光这样说,尚书王子安第一个站出来表态:“臣保证,三天之内一定把钱还上。”
接着,几乎所有欠钱的大臣都一个接一个的站出来表态,一定尽快把钱还上。
沈光嘴角勾起一个弧度。
而梁楚战场的形势此时已经陷入了胶着
虽然梁军的人数依旧碾压楚军,但由于这几年朱彪倒行逆施,不少梁国士兵都是被强征来的壮丁,因此对朱彪怨气极重,打仗时出工不出力,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是大打折扣。
已经打了六个月了,梁军只推入楚地二百里,攻下四座城池,就再也无法前进半步。
梁军的新任大将军李刚对于士兵们消极怠战的情况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可不管他如何威逼利诱,大部分士兵们还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李刚也是个身经百战的将领,他知道,一支没有士气的军队迟早是要出大事的,于是写信命信使回国,请求朱彪让他撤兵。
朱彪虽然一时上头下达了攻楚的命令,但冷静下来以后也发现这样做只会白白便宜了乾国,反正已经拿下楚国几座城池了,也算是让楚国吃到教训了,于是也顺坡下驴,准备写诏书命令李刚班师回朝。
如果这一切能这样顺利发展,那么沈光的计划就会落空,但是人生总是处处充满意外。
就当朱彪把班师的诏书写到一半。
一个太监匆匆忙忙的闯进来,冲进来的时候还一不小心撞翻了屋内放着的冰鉴。
(冰鉴:古代在夏天储存冰块的容器。)
碎冰散了一地,朱彪一看这副情形,正想发作,开口将这名太监杖毙,却先听那太监开口道:“陛下,大事不好,大事不好啊。太子殿下,出事了!”
一听自己的独生子出事,朱彪吓得把还蘸着墨汁的毛笔扔到了还没拟好的诏书上,诏书上瞬间一片墨迹,有一大部分内容已经看不清了。
朱彪急忙问道:“太子怎么了?”
太监颤颤巍巍的开口:“奴才也说不清楚,陛下还是自己去东宫看看吧。”
朱彪匆忙走下台阶,一把推开太监,直奔东宫而去。
到了东宫,眼前的一幕简直让朱彪痛不欲生,只感到一阵眩晕。
只见太子的寝室内,朱科躺在床上,下体处全是鲜血,御医正在施救,不知是死是活,地上还有一名赤身裸体的女子尸体。
朱彪愤怒的咆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东宫詹事秦悲吞吞吐吐的开口道:“启禀陛下,太……太子今日又去民间微服私访了。”
朱彪愣了一下,他当然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所谓的微服私访,到底是什么意思。
无非就是亲自去大街上搜罗有姿色的民女呗。
但他反应过来继续问道:“既然是微服私访,我儿为何会如此?”
秦悲:“太子今日在街上看上了一名女子,奈何那女子是和她未婚夫一起上的街,太子就和那女子的未婚夫争执起来,那男子要对殿下动手,太子为求自保,一时激动,命护卫砍了那男子四十几刀,然后又将那女子带了回来。”
(在场的其他人:“自保需要砍人四十几刀,这话说出来你自己信不信呐!”)
“刚刚太子把我等都赶了出去,说要和那女子单独待着,结果我们没出去多久,就听到太子一声惨叫,进来以后,发现太子受了伤,那名女子也被砍死了,这才一边通知御医救治太子,一边派人禀报皇上。”
朱彪现在已经不想再听前因后果,直截了当的问太医:“太子的情况怎么样了?”
太医面露难色,跪在朱彪面前说道:“陛下,臣无能,殿下的性命是保住了,但,太子殿下已经没了阳具,今后,恐怕不能生儿育女了。”
一听这话,朱彪简直像只被开水烫了的活猪,揪着太医的衣领暴喝道:“这怎么行?朕就太子一个儿子,他现在还没有子嗣,这不是要朕绝后吗?”
太医浑身颤抖,哆哆嗦嗦的说道:“若太子的阳具完好,臣或许还有办法接上去。”
于是朱彪回头问东宫的官员:“太子的阳具呢?”
秦悲也是小心翼翼的回复:“还在,那名女子的口中……”
等士兵掰开女尸的嘴,把朱科的阳具取出来以后,朱彪看着眼前儿子已经残缺不全的命根子,一时急火攻心,一口气没上来昏死了过去……
随着朱彪昏死过去,那道没写完的班师圣旨也只能不了了之。
而迟迟收不到撤兵圣旨甚至于任何回复的李刚也只好继续带领大军攻打楚国的城池。毕竟前任大将军李孝的下场还历历在目,他实在不敢做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