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
郑藜带着麦冬一起,去了西市书局。
正值冬日,赋闲在家的人多些,因此有条件到书局买话本子的,也不在少数。
小厮邀郑藜在二楼会客厅等着。
郑藜走出来,倚在栏杆处看着楼下进进出出的人,心中生了个想法。
“麦冬。”
“小姐。”
“若现在每月让你花钱买话本子读,你可愿意?”
郑藜知晓麦冬也时常爱看些话本子,无非是言情类和武侠类。
她与海棠分着买,买来了,二人换着看。
麦冬回答:“若是特别喜欢的,倒是也能买。”
“不过……”
郑藜回头看着麦冬,‘噗嗤’一声笑了:“不过,月钱还要留着买吃食,置办些头面这些,对不对?”
麦冬被拆穿了,面色绯红,嗔着给郑藜撒娇:“小姐,又取笑人家。”
“若开一个话本子馆,让你从那里租话本子看,租金是购买的十分之一,你可愿意?”
麦冬疯狂点头:“愿意,愿意。”
“若是收押金呢?”
“如何收?”麦冬着急问道。
“借阅时,先将话本子的售卖金先交上,待归还时再扣除租金即可。”
“可以。”麦冬毫不犹豫的回答。
“好,那就交给你一件很重要的事。”
“了解长安城的几大书局,看看哪家的话本子卖的最多。”
“啊?”麦冬有些为难。
郑藜微笑着看向麦冬:“麦冬,学以致用,学了这么久的文化,此时便是派上用场的时候。”
“况且,这件事就算做不好也没什么损失,不过是再去做一遍即可。”
“好,那奴婢就试试。”麦冬笑着应下。
不多时,西市书局的掌柜,佟掌柜走了进来。
“关耳?”佟掌柜笑着说道。
郑藜笑着打招呼:“佟掌柜。”
佟掌柜不惑之年,来他这交话本子的人倒也不少。
基本都是男子,且以一些落魄举子为多,像这种年轻貌美的女子,倒是少的。
郑藜将麦冬身上背着的布袋子拿了过来,从里面取出话本子手稿。
“佟掌柜,上次跟您聊过后,回去便写了这话本子。”
“我先看看。”佟掌柜伸手将郑藜手中的话本子接了过来。
一方小楷字体,很是娟秀,佟掌柜看的也极为认真。
大概看了十多页后,佟掌柜有些思索的抬头:“这话本子……”
“如何?”郑藜满怀期待的问道。
“话本子并非我书局主营业务,先前的笔者都是先写其中一部分,在我书局上架,我们看购买情况付费。”
“如今,关耳先生这话本子,全部写完。”
“我们并不晓得销量如何,也不好刊印数量。”
“况且,售价也不好定的。”
之前与各网站签约连载之时,也会遇到这种压价的情况,郑藜自是有法子。
“其他笔者的书,是如何定价?”
“会先按照笔者的意愿,按照七折定价,书局与笔者五五分成。”
“若售卖情况良好,定价再抬回原价,书局与读者四六分成。”
郑藜听佟掌柜说着这些,也在盘算着自己新写的这本。
“佟掌柜,这样可好?”
“如何。”佟掌柜能看出来,眼前的关耳先生是一位有想法的年轻人。
“我的书价按照定价的六折出售,我与书局五五分成。”
“若售卖数量大于三百册,我的书价按照定价的八折出售,我与书局还是五五分成。”
“如何?”
“成交。”佟掌柜第一次遇到愿意如此让利的笔者。
并且从郑藜的穿戴上,也能看出来,并非普通小户人家。
这单生意就算做不成,他们也不会亏了多少。
“按照书局的规定,新书上架,会先印十本,摆在书局显眼处。”
“若当日售空,第二日便会翻番印制,以此类推。”
“不过……”
“不过什么?”郑藜问道。
“若话本子一本都没卖出去的话,往后定是再无合作。”
“成交。”郑藜爽快的答应。
佟掌柜喊了小厮,将契约拿了上来。
郑藜仔细看过契约后,便同佟掌柜签字,摁了手印。
郑藜欢欢喜喜的出了书局门。
今日阳光和煦,可温度也极低。
呼呼的寒风吹着,撩起了郑藜的大氅衣角。
观易在门前的马车旁等着。
看到郑藜出来,便撩起了帘子。
郑藜走到马车前,犹豫了一下,转身:“麦冬,我们去逛逛?”
“成啊!”麦冬雀跃的答道。
守在马车旁的观易,小声的提醒:“世子妃,今日天寒,不若早些回去?”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还是逛逛的好。”郑藜倒也没反驳,而是商量的语气说道。
她这商量,只不过是来说服自己的内心。
说完,便笑着往前走去。
观易让车夫在此等候,自己快步跟了过去。
许是天寒,各个铺子里的人也不是很多。
郑藜从果子铺逛到了糕点铺,买了些新上的零嘴儿。
而后,又去了成衣铺子。
过几日,便要去马球大会,她想着给宋岱买点什么。
转了一圈,帮宋岱买了一副鹿皮绒的手套,想着届时打马球时可带上。
转身之时,看到观易正盯着墙上的一顶鹿皮帽发呆。
郑藜顺着观易的目光,向墙上的鹿皮帽再次看去,这样式看着倒像是老年人戴的。
掌柜走到了观易身侧,陪笑着说道:“公子,真是好眼光。”
“这是店里昨日刚上的鹿皮帽,家中长辈带最是合适,很是保暖。”
郑藜记得听王嬷嬷说过,观易是孤儿,并未有亲人在。
观易迟疑了一下,小声说:“不用了。”
说完,匆匆出了店门。
郑藜看了一眼那墙上的鹿皮帽,冲着掌柜说:“一同包起来吧。”
出了成衣铺,郑藜又去了头面铺。
口脂用完了,头饰也想看看最近有没有上新。
最后,将布包塞的满满当当,才恋恋不舍的向马车走去。
“消费,果然能买来快乐~”郑藜在心里感叹。
将上马车时,郑藜看到了一个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