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听了这话愣了愣,手上又捻起玉珠子。
这怎么可能,死的人居然大都是太子的亲卫……
伤亡的人极少,这怎么找太子的错处……
默了半晌,皇帝找不到开口的理由,太子却突然出声道:
“除此之外,儿臣还有些情况想告知父皇。
儿臣在巡水之时遭遇了刺客,好在儿臣有亲卫守护,并没有受伤,后来儿臣派人将那人拷问了一番……
这是那人的证词,请父皇过目。”
纪廷云从怀中掏出两张纸,递给了皇帝身边的大公公。
皇帝接过了证词,发现证词上写的,正是襄王暗中派杀手杀害太子的证词。
皇帝的鼻子中重重得哼出了一口气,出声吩咐道:
“传襄王进殿!”
襄王进殿之后,看到跪在地上的太子,暗暗握了握拳头。
待襄王跪下之后,皇帝将那两张证词带着一个茶杯丢到了襄王跟前。
“你看看你干的好事!”
纪廷云看着盛怒的皇帝,心却慢慢凉了下来。
襄王看着那白纸黑字的证词,句句都将矛头指向他,不由得磕头求饶。
“父皇明鉴,儿臣真的没有谋害太子之心!”
说着又转向太子。
“太子殿下这证词,究竟是何人说的?让他出来当面与本王对峙!”
纪廷云看着目光锐利如鹰的襄王,知道他是有把握,让那暗杀之人说不出指责他襄王的话来的。
纪廷云身边的确有暗杀之人。
从他巡水那天起就没有断过,在景堰坝那几天尤甚,只不过都被他的舅舅或者他的护卫给化解了。
暗杀他的人多是忠心的死士,从他们嘴中撬不出一个字。
所以这份证词,其实是纪廷云伪造的。
纪廷云之所以伪造证词,是为了能有一个借口,让父皇处罚襄王的借口。
父皇怎么可能不清楚他和襄王的明争暗斗?
这次巡水也是,不过既然他纪廷云躲过了暗杀,处理了洪灾,完成了巡水,还找到了襄王刺杀的罪证。
如今,也该分出个胜负了。
现在,就看父皇该怎么做了。
纪廷云看着襄王想把他扒皮抽筋的眼神,淡淡地道:
“襄王做了什么事情,自己心里清楚……
对于那名证人,孤说,他在说完证词之后,便重伤身亡了,怕是不好再与襄王对证。”
襄王恨得牙齿咯咯作响,随即跪下向皇帝道:
“儿臣并没有谋害太子,请皇帝明察!
另,儿臣也有事启奏。”
“说!”皇帝声音沉沉。
“太子泄洪的那个宁平庄,有许多百年古建筑,更有许多村民辛苦种植的良田与菜田,只被太子一句话,就都被浇盖在了洪水之中!损伤高达数十万两!
敢问太子又该如何处置宁平庄的村民?宁平庄村民的救济金与补偿金又是谁来出?
只因为太子的一句戏言,万千百姓就要劳民伤财,大虞就要蒙受损失!”
襄王义愤填膺地说道。
“襄王此言差矣。”纪廷云向皇帝行了一礼道:
“前段时间暴雨连绵,长河水位一度涨到了十六丈,这事父皇您也是知道的。
大虞自建朝以来,长河水位从来没有涨到如今的地步,那景堰坝更是摇摇欲坠,若是景堰坝毁,洪水自河道顺流而下,那居住在长河下游的大虞百姓将遭遇灭顶之灾!
儿臣与徐州太守以及文水将军商议过后,觉得炸拦淤坝疏洪的方案可行,便将此事告知了父皇。
父皇忧心百姓,勤勉谨慎,劝吾三思而行,而吾莽撞率断,擅自指挥了炸坝。
好在上天庇佑,宁平庄的百姓全都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
宁平庄人的救济金也由京中世族捐献而来,这都依仗父皇平日对世族的荫庇,世家才会如此慷慨。
如今山河无恙,百姓安康,民间上下都对陛下指派儿臣巡水的指令称赞不已。
这是父皇的福泽保佑,更是上天对大虞的福荫啊!”
襄王看纪廷云巧舌如簧,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手指着太子,怒吼了一声,“你!”
襄王的话还没说完,就听见皇帝的一声怒吼。
“你身为皇子,怎敢对太子不敬!”
襄王被皇帝的威严所震慑,顿时脸色苍白,跪伏在地,颤声应答道:
“儿臣……儿臣……”
皇帝怒目圆睁,厉声呵斥道:
“皇家之中,尊卑有序,太子乃国之储君,未来之君,岂容你轻慢无礼!
你如此不敬,不敬是对太子的亵渎,更是对皇家的不忠不义!”
皇帝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宫殿之中。
“朕今日不取你性命,但处罚亦是难免。
朕决定褫夺你襄王封号,从即日起,你不再是皇子,降为庸郡王,并减你封邑之半,以示惩戒!”
襄王刚听到这话,冷汗就冒了全身,不多时,他脸上变得惊恐万分,涕泪横流,却也说不出话来。
因为他知道,父皇说出口的话,再没有人能劝得动他。
最后,皇帝冷冷地道:
“限你五日,滚出京城,滚回你的封地去,无召再不得入京!”
庸郡王的嗓子仿佛哑了,再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是徒劳地张着嘴,仿佛在说冤枉,冤枉。
纪廷云见庸郡王被内侍带了下去,心中却没有多少喜悦。
皇帝并没有用他的借口,而是自己寻了一个借口。
对太子不敬这个罪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此处罚倒也合宜,襄王如今是彻底失去争的资格了。
不过,若皇帝真的怜惜他这个太子,在清楚襄王做的种种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就将襄王降为郡王这么打发的。
皇帝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提点他,不要太飘。
废掉襄王是他一句话的事,废掉他太子也是一句话的事。
皇帝处置完襄王之后,平了平心绪,又看向了太子,脸上难得露出一丝温和。
“太子,你乃朕之嫡子,国之储君,当以宽仁之心待人,然对于不敬之徒,亦需有雷霆手段。
今日之事,望太子能引以为戒。”
皇帝在引以为戒四个字上放了重音。
纪廷云垂下了眸子,行礼后出声道: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