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向赵宏伸手要钱,那我们就得自己想点办法了。
凝绿眼珠一转,有了主意,在玉书耳边轻声说道:
“我记得我爸曾经说过,他初到大唐时,手头紧,就卖了一面镜子,换回了一大笔钱。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学他的招儿?”
玉书听了,眉头微微一皱,他沉思片刻后回应道:“你的主意倒也不错,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了。我观察过,大唐现在已经能够生产玻璃,镜子也不是稀罕物了,虽然质量比不上现代的,但也还算过得去。所以,我估计卖镜子可能换不了太多的钱。”
凝绿敲了一下玉书的脑壳,笑着嗔怪道:“笨!谁让你非得卖镜子了。现代的东西那么多,随便挑一个大唐生产不了的,就能卖个好价钱。”
玉书一拍脑袋,恍然大悟:“对啊,我怎么这么笨!我这就找找看。”
他马上取下身上的背包,在包里翻找起来。
掌柜的看到他俩嘀咕了一阵子,又翻起包包来,心里不禁有些无语。
这俩人明明没钱,却还要装大头,说什么把我店里的书都包圆了,就这?
害得我辛苦了半天,看来还得把这些书放回去。
正当掌柜刚拿起一叠书准备放回原位时,玉书突然兴奋地喊道:“找到了,掌柜的,你看这个怎么样?能不能抵这些书?”
掌柜的接过玉书递过来的一个银白色的小圆棒,还没等玉书解说,就惊喜地叫道:“手电筒!”
“你认得?”玉书有些意外,他还以为人家不认识这东西,好让他露一手,让大唐人震惊一下呢。
没想到人家识货啊。
掌柜的得意地说:“百年前有个仙家子弟来到大唐,带了一些手电筒来卖,那时大唐有不少人买过这种手电筒,我家就有一个祖传的手电筒。”
凝绿好奇地问道:“百年前的手电筒?那还能用吗?”
掌柜尴尬地挠了挠头:“这个……早就不能用了,只能当个摆设。毕竟一百年了,早都坏透了。现在大唐根本就没有一个能用的手电筒。”
我就说嘛,什么手电筒能用一百年?手电筒再耐用,电池也顶不了这么久啊。
原来人家只是当个摆设,显摆一下自家的身份,毕竟在当年能从张妙声手上买到东西的,都不是寻常百姓。
玉书却从中抓住了重要的信息,大唐已经没有能用的手电筒了,那他手上这个手电筒可就值钱了。
他拨了一下手电筒上的开关,一道明亮的光束立刻射出,即使在白光也清晰可见。
“啊,这手电筒还能用?”掌柜的惊喜地喊道。
“那当然,不但能用,还有不少功能呢。”
玉书当即给掌柜的介绍起来。
几十年过去了了,这个手电筒的技术远比张妙声当年的那款先进得多,它不再依赖传统的电池,而是采用了高性能的储能电池,光度更强,充一次电能用很久。
更神奇的是,它还配备了先进的太阳能充电技术。
只要拉开卷在电筒里的一张布,布上覆盖着的太阳能发电涂层就能在光照到的地方充电,十分适合他这种经常在野外作业的人员,自然也适合没地方充电的大唐人。
掌柜的把玩着这个小巧的手电筒,越看越喜欢,他知道这种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便毫不犹豫地同意了用这个手电筒抵这些书。
玉书兴冲冲地跑去叫赵宏的仆人前来,让他们将这一大堆书运回去。一家人欢声笑语,满载而归,几辆马车缓缓驶离,消失在了街道的尽头。
而此刻,太子李亨正与臧学文一同漫步在南市的街头,恰巧从另一个街角拐了过来。他们本是打算闲逛一番,却不料与玉书一家完美错过,无缘相见。
张妙声一家走后,书铺掌柜的店铺空空荡荡,也该关门回家了。
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在这条街上吹嘘了一番,很快街坊们都知道有人将一家书铺的书全部买光了,引得人们纷纷赶来看个稀奇。
臧学文原本只是想随便逛逛书铺,看看有什么好书。
可当他走到这家书铺前,看到门口挤满了人,心中不禁生出好奇。
究竟是什么书铺,竟然能如此热闹?他逛过的书铺数不胜数,却从未见过这般景象。
就连李亨也被这阵势所吸引,两人好奇地走了过去。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有人将整个书铺的书都买空了。这等壮举,让两人都感到十分惊讶。
掌柜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心中一动,决定当场拍卖他刚得到的那支手电筒。
人们对这个稀奇的手电筒也很感兴趣,纷纷出价,10贯、20贯、50贯,价钱一路飙升。
但出到了200贯,价钱就再也升不上去了。
掌柜的顿感失望,想来是这里人的不识货,而且手上也没多少钱,在这里卖不出什么好价钱来。
算了,改天去长安,到贵人聚集的东市卖卖看。
他当场宣布手电筒不卖了,才200贯他不愿卖,这时就听一个公子哥叫道:“800贯,我出800贯。”
掌柜的一眼便看出这位非富即贵,尤其是对方腰间的玉佩,无不昭示着他的皇族身份。
于是,这支宝贵的手电筒便以800贯的价格成交,由李亨购得了这支大唐唯一能亮的手电筒。
臧学文向李亨讨过手电筒研究了一下,也大为震惊,这手电筒绝对不是百年前仙家子弟带来的那种。
他虽然没有见过实物,但科学院里有记载,他很清楚当年的手电筒有什么功能,这个明显要强很多。
能拿这种手电筒出来卖的人究竟是谁?
询问过掌柜卖手电筒那人的相貌特征后,臧学文和李亨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光的惊讶。
没错了,这人肯定就是火车上的那个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