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伏刀修到第四式,心境修为已经极深的高文强以心为眼,作出观想。
人的眼睛之上,一物不可住,却可照万物。
心不动,则心湖如镜!人身之情绪,如天中朗月,尽照于心湖之上。
这正是青山不动,白云自来染虚空。
自他心湖之上,自然而然凝聚出一尊与他相貌相同的明王怒目相。
也是在一瞬之间,他看到了虚空海中,一股股浪潮,朝着他而来。
它们汇入高文强下元气海之中,让本是一片泥浆沼泽的气海,有了源泉。
让泥足深陷的泥牛,能从沼泽之中抽身。
所谓生我之门死我户,这渊泽正是生死之门。
古今修佛修道之人,都言前路艰难,大多流浪生死。
精魄如明珠,入了泥丸。游魂如泥牛,入了死关。
自古以来,亿万游魂入死关,却少见有人生还。可以说是泥牛空嘶立,黄庭永绝攀。
高文强因修南北大侠杜心武的《自然门》秘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道家的理念理解越来越深刻。
道家称灵光三分化为性,命。
泥丸为天窍,天窍圆而藏性。下元气海渊泽为地窍,地窍为方,能藏命。
人因灵光三分,而成性立命,有了灵魂。
性为性质,赋予人天赋,为人心神所驱使,去来如电。
而命,则为分定之命,为身所累,困于四方海,是以有生死。
而现在,高文强参考裴嗣法和朱正悟的记忆,又得了密宗法门。
密宗法门,不讲性命,只讲脉轮。
法门中,称下元气海为海底轮,称命为拙火,为灵蛇。
称泥丸为顶轮,称性为大自在。
可是,无论道佛,说一千个名,讲一万个字,也不过是说的一个字,那就是先天的那个一。
先天一点灵光,能照万物,生万物。一分为三后,于上泥丸宫中,能让人在瞬间想万种场景,看各种东西,听各种声音。
于下元气海中,为拙火,为灵龟,能让人有力气,有精力去做各种事情。
这就是道,这就是佛。
道家经典说,立足于人伦日用间为道。
道,就是让人能看,能听,能想,能做,这就是人伦日用。
佛家经典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这就是佛。听起来似乎人人都在修佛,但却并不是这样。
以心逐物,是为欲望。而心如青山,物如白云随心动,则为佛。
理清了佛道无二异,高文强心中对“兵”字诀的领悟进度,可以说是一瞬千里!
下元气海之中,虚空海中的浪潮不断涌入,泥牛游于其中,本是萎靡黯淡的形象变得凝实了许多。
这一次,不用高文强使出梵天缺,泥牛也能在气海之中,吽吽出声!
不过这一次,这一声声吽声并不是对外,而是对内,它们震荡于气海之中,继而震动高文强周身百脉,让高文强的精气神在瞬间得到了增强!
至于第三转的“斗”字诀,高文强虽然有思路,但一时半会儿难以理清,也没有对照,需要自己以后慢慢体悟。
除了《九会曼荼罗法》,朱正悟给高文强留下的最大惊喜是《触目菩提》!
这门功法是朱正悟参悟《诸法三昧》,另辟蹊径,创出的独门功法。
高文强能感觉到这门法门的强悍。
因为,它涉及到了修行的本质,借假修真!
高文强还记得,在枯念禅寺的门前,那和尚说过,若入文殊门中,则一切无为,万千尘土,一草一木,都可助人发机!
红尘万象皆成悟道之媒,草木微尘皆点燃灯之火!这法门就是《诸法三昧》!
而从裴嗣法和朱悟正的记忆中,高文强看到了更多的信息。
所谓的《诸法三昧》就是修得一双法眼。
文殊是佛妙观察智,祂能以静三昧之法,观照世间一切变幻。
就如同天上明月,能观世间万物,也能投影于世间所有江河湖海之中。
是以,《诸法三昧》所修的法眼,不仅需要观看,还要照影!
《诸法三昧》若是练到圆满,能于万物之中照影,化身出亿万文殊。
就比如,高文强若是将《诸法三昧》炼到文殊境界,他可于一页普通的纸张上化出千万亿个自己,即使是神佛也拿不起这张纸。
但显然,这是极为高深的境界,现在的高文强很难去理解,更不要说想法了。
他现在能理解的是,眼根返源名文殊。
文殊是一种眼根修到圆满的境界,能照见万物,也能让万物照见自己,因一切有为法,是以能生亿万自己。
裴嗣法领悟了《诸法三昧》的皮毛中的皮毛,借《幽冥镇狱经》化生的虚无之门隐身,可却因为心神波动,被高文强窥破了行藏。
朱正文对《诸法三昧》的理解深了许多。他另辟蹊径创出的《触目菩提》,可以称得上一句惊才绝艳!
高文强初入佛堂的时候,朱正文就不动声色的施展《触目菩提》,隐藏了木门的真正位置,直接堵死了高文强出去的路。
再之后,他诱骗高文强拜佛,好让高文强成为他的信徒,那他就能从更高的维度观照高文强,这契合《诸法三昧》的观照法则。
若是高文强当时拜了佛,朱正悟就能照影于他身上,窃取他的一部分特质,并且显化出一个一模一样的高文强!
这种原理,用一句更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借鸡生蛋。
高文强于脑海之中,一遍又一遍观看着朱正悟关于《触目菩提》的记忆。
朱正悟将世间一切都视为假,只认为自己为真。
他将自己所看到的两个世界的所有东西,都视为自己修行的素材。所以,即使他杀戮了许多人也没有任何的心障。
在朱正悟看来,有些人看起来是恶鬼,自然当杀。而有些人不信佛,还造了一身恶业,也当杀。而那些信佛的,自然更该杀了,因为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佛。
朱正悟在这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心态下,对于《诸法三昧》的感悟,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并没有用太长的时光,他就创出了更适合他自己的《触目菩提》!
高文强的思维和心态,和朱正悟完全不同,他必须以自己的视角解析《触目菩提》这门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