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瓦诺也觉得周伍不怀好意,但他咬着复笙的衣角的力气太小,完全阻止不了复笙的脚步。
就像他来到这个世界,却什么也改变不了一样。
复笙跟着周伍很快到了他口中所说的寨子。
寨子坐落在山坳处很是隐蔽,住户也不多。
大家见复笙来并没有像其他村民那样露出奇异的眼神,复笙想了想这儿似乎没什么不好。
可能周伍等会就会叫他去田里犁地了,不然把他带回家干嘛?
他想他吃得不多,也有力气帮他们种庄稼。
但是周伍只是将他领到了一个茅草屋前,说他以后就住这儿了。
虽然这间茅草屋很小,但复笙很喜欢,比山洞要好很多。
直到第二天,周伍才告诉他,他的任务是去西边的那块空地和大家一起去练武。
复笙没有问为什么就去了,这让周伍有些诧异。
他想他今天早上吃了周伍给的饭,做些事情是应该的,毕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其实复笙也看出来了,这个寨子不像土匪窝,是一个反清组织。
但这对于饭都吃不饱的复笙来说,土匪窝和这种组织也没有什么区别。
反正他也不喜欢皇帝。
仅仅两天周伍就发现,复笙在习武方面很有天赋,因此他更加认真地训练他了。
而且复笙这小子还听话,从来不乱跑,只是在寨子里练武,有时和寨子里的小动物说说话,或者对着空气自言自语,让他做什么就乖乖坐,也不问为什么,只要每天给他吃的,每天习武都很勤勉。
其实复笙不问,他也完全猜出来他们要干什么了。
冬天就要来了,若是寨子也不需要他,他一定会冻死的。
况且复笙不讨厌这里,寨子挺好的,寨子门口的老奶奶还给他做了一件新衣服呢!
虽然是用颜色不一的碎花布缝的,但是很暖和。
后来周伍才发现复笙写的一手好字,他想复笙一定是一个富家少爷。
这样漂亮的小楷可不是穷人能练出来的。
富家的小少爷居然被他一个玉米馍馍就骗走了。
他每次看到复笙勤奋习武时,心中都有些于心不忍。
明年的秋猎时,他们准备刺杀皇帝。
这个寨子就是为行刺准备的。
寨子里的人也都是训练的杀手。
不管成功与否,他们寨子里的人都难逃一死。
像这些专门的刺客更是如此,不管行刺是否成功,都逃不了。
最后周伍跟复笙说了,但复笙也不准备离开,因为他不知道要去哪里。
走向毁灭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第二年的秋天来的很快。
周伍给他带来了几本佛经,说是让他熏陶熏陶。
皇帝到时候要先到寺庙拜佛,他要伪装成和尚刺杀。
复笙还从未看过佛经,摊开书仔细看了起来。
他希望能找到一种心中的依靠,可是没有。
甚至看得他想睡觉。
复笙对自己的头发没有什么执念,为了扮成和尚,连短发也剃了。
行刺的计划十分简陋,复笙觉得这跟去送死没有区别。
他也只认识周伍,对这个组织内部的领导不太熟悉,而且他们也不对他说这些。
因此复笙只好自己完善一下计划,刺杀不至于一眼就能望到结局。
能杀死皇帝,换一个新的复笙自然开心。
现在的皇帝确实昏庸无道。
现在的复笙甚至都没有想到其实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制度,而是天真地以为换一个也许会好很多。
阿尔瓦诺就算知道这一切都无法改变,他还是死死咬住复笙的衣袍。
他知道复笙这次去就是他口中的死。
但复笙似乎是无所畏惧,对他来说什么结果他都能接受。
若是刺杀成功,皇帝死了他会开心。
若是没有成功,也会连累他不喜欢的父母。
不出意外,复笙行刺失败。
复笙习武一年多的时间自然比不上皇帝身边的亲卫。
这其实也如复笙所料,皇帝并没有那么好杀。
复笙的小刀只划破了皇帝的衣服,他就被人控制住了。
当他被带走时正巧看到了父亲惊慌失措的脸。
大概是认出他来了。
复笙见他如此惊慌的样子,心里窃喜到不行,只觉得自己狠狠报复了他。
审问时,复笙什么也不说。
其实是他知道的不多。
但在问及他的父母亲人时,他如实说了。
父亲一直相信他会克死他,那就如他所愿。
昏暗的牢房里,复笙靠在墙边不想吃饭,牢饭比他自己烤的鱼还要苦。
复笙以为他会被斩首,但等来的却是更残酷的刑法凌迟。
可能是皇帝太愤恨,在入冬时就降下了旨意。
凌迟比复笙想象中的还要痛,他感觉锐利的刀尖似乎划在了他的骨头上,血似乎也流干了。
他眼睛模糊,已经顾不过来往他身上扑的小蝴蝶了。
他想说可惜他要死了,不能再娶小蝴蝶当娘子了。
原来妖怪变成人需要这么久,他是等不到了。
阿尔瓦诺流着泪一次一次飞扑向刀口,但刀刃每次都穿过他落在了复笙的身上。
他无法改变!什么都不能改变。
巨大的无力感笼罩着他,他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复笙在刽子手的刀下慢慢没了声息。
但这却不是阿尔瓦诺最心痛的,因为在复笙的成鬼的只言片语中,并没有提到小蝴蝶。
那就是他没有陪在复笙身边。
正在阿尔瓦诺恐惧时,他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引力。
他马上扑在复笙满是血迹的怀里,别带他走,他还不想离开。
但是事与愿违,最终阿尔瓦诺化作一只莓玫卧雪倒在了复笙胸口。
大片的血迹染红了它雪白纯洁的枝叶,连嫣红的花瓣也染上了血色。
等复笙变成鬼时,他完全不知道到了哪儿。
他找了好久好久都没找找到以前那只会发光的小蝴蝶。
他想也许他早就变成了人的模样。
可是他从未见过像小蝴蝶一样奇怪的人。
小蝴蝶有着澄澈的蓝眼睛和毛茸茸的白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