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贵妃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轩辕永瑜冷冷的看着宜贵妃问道。
“没有。”宜贵妃咬牙道,这件事纵然是知道也不能说。
“这封密信,可是经你手送出来的,你就不想解释一下?”
宜贵妃有些慌乱,这封密信落入轩辕永瑜的手里,里面的内容他是否已经看过了,是在千城战死之前看到的还是之后,若是之前……
“是你,是你杀了千城!”
“宜贵妃,司空将军是战死沙场,被楚天阔所杀,可不是本王杀死了他,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轩辕永瑜将密信扔给宜贵妃看,“本王已经对比过皇上的笔迹了,这封密信跟皇上的笔迹很像,可若是仔细对比,也能发现诧异,这是一封伪造皇上笔迹的密信。”
齐宣听了,有些疑惑,将密信捡起来,打开一看,确实是轩辕永照的笔迹,上面还有轩辕永照的私印,只是内容就不太友好了。
“陛下不曾下过这样的密令。”齐宣当即解释道。
“齐宣,你这意思是,这封密令是宜贵妃假造的?”
宜贵妃不敢说话,她不明白,这封密信怎么会落入轩辕永瑜的手中,而司空千城的死只怕跟这封密信有关,想到可能是她害了司空千城,宜贵妃只觉得眼前发黑。
“千城真的死了吗?”宜贵妃有些不相信的问道,自从她们被送到皇家别院之后,就与外面断绝了联系,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消息传不出来也传不进去,但是她没有想到再次出来,等待她的不是喜讯,而是噩耗,司空家已经没有指望了。
“宜贵妃,这是怎么回事?”齐宣询问道,这可不是小事,若是轩辕永瑜这时候发难,本就混乱的局面,只会更加混乱。
宜贵妃无所谓的笑了笑:“能是怎么回事,我想除掉四王爷,让千城掌握兵权,而千城不会听我的,我只能仿造陛下的笔迹给他下命令,只是没有想到,竟然会落到你手中,无所谓了,如今千城没了,司空家也没有指望了,皇上竟然为了那个女人放弃这个天下,可笑,当真是可笑!”
“确实可笑。”轩辕永瑜冷笑一声,“你一个深宫女人,怎么会想到夺兵权?”
“月云兮,是月云兮那个女人挑拨我的!”
轩辕永瑜笑不出来了,若是月云兮的话,那么一切就解释的通了,她从一开始进入南齐就不安好心,不过她当真是狠心,敢拿自己做诱饵,就那么确信皇上不会杀她吗?
“齐宣,皇上到底在哪里?”轩辕永瑜再次问道,“月云兮只怕会对皇上下手。”
“不知道,皇后娘娘也不会对陛下下手,陛下若是殒命,她也活不了。”齐宣冷静的说道,对于这点,她还是很确信的。
“你就那么确信?”轩辕永瑜冷笑道,“以月云兮的医术,这天下能难倒她的毒怕是没有吧?别忘了,当初皇上中了多少无解的毒,都被她给化解了,当初皇上的蛊毒也是她化解的,你不会真的以为毒能控制她吧?”
齐宣有些摇摆,毕竟他也不相信月云兮,但是他是一个忠实的下属,会将主子的命令执行到底,纵然他担心轩辕永照,也不会泄露轩辕永照的所在。
“奴才确实不知道陛下在哪里。”
“齐宣,你这是要眼睁睁的看着皇上去送死吗?”
“奴才说了,奴才确实不知道陛下在哪里。”齐宣肯定的说道,轩辕永照所在的地方,比皇宫安全得多,这一点他还是可以确信的,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月云兮,毕竟他到现在都还没有看透月云兮的为人!
轩辕永瑜气极反笑:“行,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就算了,本王也没有心思替他收拾烂摊子,这烂摊子,谁愿意管,谁管去,本王不管了。”
轩辕永瑜拂袖离去,齐宣也只是冷静的看着,宜贵妃备受打击,她被月云兮挑拨,将自己的亲弟弟送上了不归路,她还以为她总有熬得过月云兮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自己早就成了她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促进南齐灭亡的棋子。
没过多久,宫中就传出宜贵妃悬梁自尽的消息,前去司空府传消息的太监,又发现司空夫人服毒自尽,偌大的司空府,如今竟然死绝了。
岭南关告破之后,白狼关跟着告破,蒙远独木难支,最终只能选择退守江州城,三大关被攻破之后,江州城就是南齐最后的屏障。
只是他们不知道,江州城是南齐最后的屏障,他们知道,月云兮更清楚,早在多年前就在谋划江州城了,如今的江州城,说是月云兮的地盘都不过分,只是月云兮从来没有表现出来过。
李少游跟沈玉楼跟着撤到江州城,因为战乱,江州城的百姓早就逃走了,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无法逃离,留在故土,等待老天的垂帘。
“这江州城如今也变得荒凉了。”李少游感叹道,当初他跟沈玉楼结伴出游,还来过这江州城,那时候的江州城繁华热闹,江州城最出名的就是烟花之地,多少文人骚客都会来这江州城游玩,如今繁华热闹的渭水河清冷得连一艘画舫都瞧不见,以往,这条河上,画舫连着画舫,丝竹之声不绝,宴饮之声不断,是多少人的温柔乡。
“想当初我与你来江州城的时候,还来看过这里的花魁大赛,那时候人声鼎沸,热闹非常,如今却萧瑟得令人难受。”李少游叹了一口气,“这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不知道。”沈玉楼摇摇头,“三大关接连失守,若是这江州城也被攻破的话,战争大抵很快就要结束了,因为南齐要被灭国了。”
李少游的神色有些复杂,他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感觉,总觉堵得慌,他渴望战争结束,可又不想南齐灭国,如今的他十分烦恼。
“玉楼,你说有没有办法,让战争结束,而南齐又不会灭国呢?”
“有,东临投降,归顺南齐。”
(/31735/31735222/10484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