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城南的洛水河畔,张诚目光坚定的说道“不必明日,今日便要将偃师拿下。”
他扫视着诸人,沉声道“张国栋,偃师城的南、东、北三面,你步营各派一部主攻,先登城破门者,记为首功,先登者与千总官各赏银十两,余下部中将士赏银一两。
本帅坐镇南门这边,张国栋你督战北门,张广达领重骑督战东门,现在各部砍伐城周树木,赶制攻城器械,申时发起总攻,酉时前,务必攻下偃师,咱们进城内开饭。”
他接着又道“陈忠与王铁人各领本部游骑、轻骑,于偃师西门外十里处丘陵谷道设伏,若贼寇弃城西去,务必齐力截击,不可使其主力退回洛阳。”
“喏!”
诸将纷纷领命而去,各做准备。
张国栋麾下步营中左部兵马负责攻打偃师城的南门这边,而中部陈大宽则负责攻打北门,右部靳勇负责攻打东门那边。
张诚只是吩咐左部千总崔士杰领将士们多多赶至云梯,至于其他的器械自是来不及打制,毕竟大军的众多军资都在车营那边,他们要晚间才能赶至这里。
左部甲司一局、二局在南门外约一里处戒备,以防城内贼寇突然冲出,余下军士则在城外砍伐树木,打制云梯等登城的器械。
张成芳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兴奋的在张诚身前拜道“父帅,成芳请命,愿第一个登城,为大军打开南门,一举拿下偃师县城。”
张诚看着已经十七岁的张成芳,已然是一个强壮的棒小伙子,心中喜爱,却问道“这攀爬云梯登城之事,此前你等可有操练?”
“回禀副帅,在赤城驻扎之时,也曾操练过云梯登城,虽非真的城墙,但孩儿们身轻体健,在攀登云梯时,确是比步营将士们更为灵活。”
他见张诚面上仍有迟疑之色,忙又接着道“父帅无须挂怀,孩儿适才听得张国栋将军言,贼寇专事破坏,本不善守城,且我军将士盔甲、盾牌齐备,登梯而上,必是无往不利。
而且,因孩儿们身轻体健,更是善于钩锁攀爬,在赤城时也常有操练,今日在这偃师城下,正可一试,还望父帅恩允!”
张诚闻言便点头说道“你与金泰所领童子营,本帅期望极高,本是不想你等冒险登城,不过,你即来请战,本帅会予以考虑,你且回去做好准备吧。”
…………
偃师城内贼寇首领谷大成也是坐立不安,他急急登上城南门楼之上,望着城外明军心中更觉忧虑。
“谷头领,官兵准备攻城啦,不如咱们出西门,去洛阳寻闯王吧。”一个贼寇头目说道。
另一贼立即附和道“是啊。谷头领,这偃师城里的钱粮都已运去洛阳,咱守着个空城有啥子意思,还是去寻闯王一同打下洛阳才是啊!”
谷大成心知这些河南新附众贼,还是惯于劫掠之事,偃师县内府库都已搬得空空如也,榨不出一丝油水啦,他们自是不愿困守于此,都想着飞去洛阳,杀进城去好好劫掠一番。
但袁宗第命他留守这里,虽说并未叫他死守,却也不好不战而走,至少也要将城外这股明军拖在偃师二三日。
当下他便对众贼说道“闯王军规森严,既命俺们留守偃师,以堵截援军,又岂能不战便弃城而走,再说城外只有几千官兵,俺们凭此偃师城墙,至少也要守得三五日,耗去他近半人马。”
观察了一会,谷大成又道“看城外官兵的排布,肯定是要三面攻城,俺暂时还确定不了那一面是主攻方向,只能三面布防应对。
谷 这眼瞅着天就要黑了,官兵也要打造登城的梯子啥的,估摸着今日就不该攻城,可俺们却也不可不防,各队都要安排人在城上守着,别叫贼官兵把俺们给偷了去。”
“谷头领,要不要出城去冲他娘的一下。”一个满脸胡茬子的贼寇大声说着。
谷大成看了城外的官兵一会,才道“不必,俺瞧着这伙官兵与前面遇到的有些不一样,还是安守城墙吧。”
此时,偃师城中尚有四千余贼寇,谷大成将他们同样分作三队,每队千人,各负责南、东、北三面的防守,而他自领麾下数百精锐老贼在县衙待命,若哪方忧急便前往支援。
另外还派出一队三百余贼寇负责守卫西门,更有四五骑策马自西门奔出往洛阳方向而去,想必是向洛阳的闯贼李自成报告去了。
…………
偃师既非边塞重地,又非重要的关隘,也不是大城,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县城罢了,其城墙并没有多高厚。
且城外的壕沟在此前流贼攻城之时,即已经全被填平,城墙前一马平川,那两丈多的长梯子可直接搭上城墙。
申时,众军士在南门外列阵以待,阵前摆着二十四架长梯子,个个都是有近三丈的长度,虽不精致,却很是结实。
每一个长梯子顶端都装有铁制的挂钩,用于勾住城墙,不叫守城的兵士们推开,而梯子的底部同样装着铁制的长钉,以使其能稳稳扎入土地中,不至于左右滑动不稳。
张诚这边左部共有军士八局二十四队,每队皆配备有一架长梯,按张诚的部署是每队以两甲军士分在长梯两侧抬梯搭城,然后由一甲军士披全甲攀梯登城。
他正站在一处新搭起的高台上,大声说道“诸军听令,崔士杰,南门攻城由你指挥,甲司在东,乙司在西,每队配一架长梯,以一、二甲军士抬起冲前搭上城墙后,三甲军士立刻攀梯登城。
儿郎们,先登城者赏银十两,待城破之时,凡参与攻城的每军士皆赏银一两。
不过,若有临阵退缩,畏战不前者,亦军法处置,当场斩首!”
他随即又大喝道“林芳平何在?”
林芳平出列大声应道“林芳平在此!”
张诚高声喝道“林芳平,本帅命你为南门督战官,领本部骑兵为督战队,但有临战之时交头接耳、回头观望、畏怯不前者,一律斩首!”
“儿郎们,擂鼓登城!”
“虎!”
“虎!虎!”
“虎!虎!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