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江南的农户去辽东种地,而且最迟在五年之内便可实现。
这个信号就再明显不过,那便是大明王师将在五年之内收复辽东!
江南商贾与富绅对此都将信将疑,毕竟东虏气数未尽,皇太鸡尚手握二三十万雄兵。
北皇朱慈烺当真有如此之把握?
绝大部分人对双方的军力对比都不甚了解,一切消息都是道听途说而来的。
自从某新皇监国以来,便严禁对外公布关于大明王师及武器装备的信息,以免被东虏细作探得。
对外界,尤其是寻常百姓来说,京城乃至畿辅一带到底有多少兵马,一直都是个约束,但肯定不会少于十余万。
某新皇首次北伐辽东,报纸上说起兵七十万。
对于这个数额,外界有相信的,也有不信的。
主要是倭军到底来了多少人,外行人根本无从得知。
只有在户部的拨付钱粮的账目上能够知晓具体数字,进而算出实际的兵力。
除此之外,市面上流传的绝大部分信息都是捕风捉影、人云亦云罢了。
上次起兵七十万,都没打赢皇太鸡,更没收复辽东。
下次北皇朱慈烺打算起兵几何才能得偿所愿?
这便成为了一个京城百姓在茶余饭后乐意商讨的问题。
不过有一个前提条件,那便是某新皇一向说到做到,这是最让人津津乐道且佩服之至的地方。
之前某新皇说采用苟且战术,保存王师实力,加以时日便可扭转战局。
起初别说百姓,连朝廷官员都不相信可以做到。
然而从太子监国开始,八年之后,东虏难以叩关了,王师却北上打到千山了。
算上“千山大捷”,大明王师在某新皇的指挥下,这些年来已经消灭了不下二十万东虏。
由此可见,大明的国力与军力在不断攀升,而东虏则刚好相反。
再过五年时间,或许真可以做到收复整个辽东故土。
因为在五年之前,也就是崇祯十五年,谁会相信大明王师不但能出关作战,还能打到千山?
是年王师不但出关了,还一路北上,打到了千
山,而且还消灭了近九万狗鞑子。
为何不成乘胜追击?
既然昊菁皇帝说时机未到,那便是时机未到。
某新皇用兵如神,焉能是凡人所能了然的?
有人觉得用“用兵如神”这个词来评价某新皇有些过了,毕竟也不是百战百胜。
但反驳者所提出的观点是很有说服力,连用兵如神的徐大帅都打过败仗。
你说说昊菁皇帝从打监国开始算起,何时打过败仗?损兵折将甚多了?
东宫卫队的士兵均已本地子弟为主,只要有些关系,稍加打听便可得知,每次出战之后,王师的损失都很小。
能够让王师全身而退的战例也不是没有,这便是天大的本事,非寻常将领可比。
哪怕在最初阶段,王师甚是疲糜,战力不堪,仍旧能与东虏打得不分胜负,消灭数万狗鞑子不说,还保住了京城。
而后登陆旅顺、血战滦河、驰援锦州、北伐千山,非平即胜,未尝一次败绩,这还不算用兵如神?
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羽、奸臣司马懿、忠良诸葛亮,这些位里面,有谁没吃过败仗?
然而昊菁皇帝朱慈烺就是比这些位强,因为打仗就没输过!
有人还指责某新皇麾下之兵力远多于东虏,故而能够取得如此战绩,否则定会不堪一击。
对于这样无脑子的质疑,便引来更多人的嘲笑了。
当年曹丞相以水陆军八十三万讨伐孙刘,结果如何?
刘备以七十万大军进攻东吴,结果如何?
苻坚兴兵数十万发兵东晋,结果如何?
最典型的例子,赵宋在辽国末年,连金灭辽,面对区区数万金军,数十万宋军之战绩又如何?
打到最后,堂堂赵宋居然打不过起兵没多久的金国,以至于连国都汴梁都丢了,这还不够丢人现眼的么?
交战不是谁兵多,谁便胜券在握,具体还要看统帅的指挥能力、所部的战力与实际情况而定。
以为手里有了七八十万大军就稳赢了,那这人真是太天真幼稚了。
现在大明好不容易得到仙界太祖高皇帝陛下之庇佑,让昊菁皇帝朱慈烺来扭转乾
坤,拯救千万大明百姓,免于被东虏荼毒,这不是天大的好事么?
在畿辅地区,特别是在京城里,任何质疑、诋毁甚至中伤某新皇的宵小之徒,都会遭到反驳、抨击或者举报!
这便是某新皇这些年在百姓心里所建立起来的威信,大家愿意相信某新皇会让大明越来越好,不但能够战胜鞑子,还能中兴大明!
经过反复争辩,结果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大明王师的确可以在五年之内收复辽东故土。
至于江南的富绅与商贾帮助某新皇迁移农户,从中能够得到甚子好处?
某新皇早已为其思量妥当了,富绅不是喜欢土地么?
只要愿意定居东北,便可享受普通农户之待遇。
在便是可以低价购入大量土地,关内的良田一亩需要七八两银子。
关外同样等级的土地,价钱减半,甚至可以打三折批发。
再便是起初三年,不收任何农税,之后三年,收入一成收成作为农税,之后固定两成农税。
而且只收粮食,不收银子,不会让农户或富绅在兑换银子的时候损失自身利益。
不愿意过去定居也可以,还能得到相应的补偿。
按照介绍过去定居的农户的人数来计算所得,适龄男女按照每人二十两银子计算,老人与孩童的价钱减半。
某新皇手里也缺钱,但有办法搞定此事。
其一,用新城安装了电灯、电话、沙发、坐便器的新房作为充抵。
其二,用东北当地的貂皮、鹿茸、人参、虎骨等土特产作为充抵。
其三,用南洋一些面积很小岛屿作为充抵,想必对某些人来说,这玩意更有诱惑力。
如此一来,吕宋的那些荒岛正好可以套现,不然就无法体现出其自身价值了。
荒凉不要紧,在忽悠出手之前,先让人上岛修缮一番。
然后请那些富绅去参观一下马尼拉等地,让他们对在南洋生活充满好奇与希望。
再给一些优惠措施,比如对本岛的主宰权,此事的成功几率便有七八成了。
南洋可是个颐养天年的好地方,只要商船往来频繁,那就绝对不是鸟不拉屎
所在。
借此机会,某新皇也要殖珉南洋,将整个东南亚逐步“明化”!
不但要逐步吃掉,而且要彻底消化掉!
东南亚是连接本土与澳洲的纽带,还在东西方贸易的航线上,故而战略价值极其重要。
吃掉吕宋群岛及婆罗洲和周边岛屿是这个大战略的第一步,剩下的还得在干掉辫子之后再实施。
让某新皇感到高兴的是,此前逗留在京城的诸多藩王,这下终于带着一堆郡王和海量的仆役滚出去了。
婆罗洲安置了十只藩王,苏拉威西岛上面有四只藩王,这是后来的十四位藩王。
在他们之前抵京的五只藩王,这会儿也跟着郑芝龙的船队去了自己的封地。
斐济、汤加、图瓦卢、萨摩亚是惠王朱常润的封地。
俾斯麦群岛、新不列颠岛(布列岛)、新爱尔兰岛(新爱岛)归秦王朱存极所有。
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布里岛),新喀里多尼亚(多尼亚岛)属于襄王朱翊铭。
郑王朱翊钟与赵王朱常臾联手瓜分了新西兰北岛和南岛。
自恃甚高且抗命不尊的楚王朱华奎早已被贬为庶珉,再也不用惦记其他事情了。
安排是十九藩王去数千里外的地方就藩,这本身就是一项规模及其庞大的工程。
郑芝龙愿意承担如此重任,原因有两个。
其一,某新皇给予的好处足够多,上到飞艇,下到火车,能让郑芝龙称心如意。
其二,海外的诸多藩国想要维系与大明本土的联系,只能通过郑氏的船队。
这就等于给了郑芝龙一个偌大的海外市场,而且都是明人,规则与沟通完全不存在问题。
某新皇的计划便是至少给每只藩王塞过去五万人,可能话,送去十万人就更好了。
南洋庄稼一年三熟,还能捞海鲜来打牙祭,这种地方不去占,那真是天理不容。
先去的王光恩、惠登相、薛成才三人,以及后去的祖大寿均认为自己的岛屿甚好。
天天能吃到各种海鲜与水果,岛上还能耕种作物以及饲养牲畜。
那边没有一只狗鞑子,只要弹压住土著,
那便是人间仙境了。
像辽西士兵身患的地方病,到了南洋那边就得到了大幅度的缓解。
起初还有人抱怨自己为朝廷效力,却落得最终被发配南洋的下场。
等尝到了当地的诸多好处之后,这些人便再也不提此事了,闷头吃得跟猪一般。
除了督促土著耕作,帮助同乡修建木屋,再便是捕鱼摸虾,欣赏海边风光,日子过得悠哉游哉。
手下都是如此,那四位总兵官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准岛主,所掌握的岛屿就是个养大爷的好地方。
薛成才与王光恩先后在马斯巴特岛与宿务岛发现了金矿,在信中还提及了此事。
某新皇一如既往地表示,本岛所有产物,包括粮食、水果、矿藏,都归他们自己所有,可以随意支配。
让他们放心,不论是自己还是朝廷,都不会把手伸过去。
只要这些人不拖自己的后腿,某新皇就谢天谢地了。
处理掉投诚的流寇与祖大寿所部,这便是给自己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专心收拾皇太鸡了。
在回信中,某新皇还鼓励这些人,将本岛建得更好一些,作为示范样板,朝廷会拍人过去参观与学习。
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只要这些人安下心来,踏实过日子,动手能力肯定比藩王及其狗腿子要强得多。
薛成才等人做得好了,某新皇才能待时机成熟之后,安排刘国能、李万庆等人率部过去,这算是两支规模最大的投诚人马了。
硕托所部还在吕宋岛上进剿冥顽不灵的土著,某新皇也打算赏其一个岛,作为封地,以示皇恩浩荡。
重要的是气一气皇太鸡,要让硕托投诚大明之后立下战功,进而过上比在大清那边还好的日子……
硕托自从投诚之后,也没露出任何不臣之心,知道自己寄人篱下,只要稍有动作,某新皇便随时会翻脸。
于是便任劳任怨,凡是脏活、累活、苦活,旁人不愿意接下的任务,这位全都带着手下抢着干。
吕宋不同于关外与关内,湿热的气候是让硕托及麾下士兵最难以忍受的。
但这里的土著战力实在是不堪一击,想要
取胜易如翻掌,立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自打登陆吕宋岛以来,硕托部与土著交战十二次,取得全胜战绩,干掉三千有余,俘获上万人。
之外又在郑芝龙率部收复吕宋前后,又与西班牙军队打了两次,利用兵力与伏击战术,均取得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某新皇便要酌情考虑,赏硕托一个岛,让他在上面自娱自乐了,这算是这厮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对于皇太鸡与多尔衮,以及诸多旗主,某新皇坚持首恶必惩的原则。
但对硕托这种愿意归降,且归降之后十分卖力的家伙,还是要给点甜头的。
将归降的所有辫子都圈在一个岛上,只能通过海上来维系联络,这就等于剪除了后患。
往后东北的辫子也要迁移至南洋的岛屿上,某新皇可是不想在收复东北之后再全年去打山地战。
之前说五年之内收复东北也不是没原因的,甩锅爹的钱粮支援就剩两年了,不能再拖下去了。
还有一点,那便是当年组建东宫卫队所招募的新兵,门槛是十八岁。
如今八年过去了,最小的也有二十六岁了。
在这批士兵达到三十五岁之前,某新皇必须利用一下狗腿子们的剩余价值。
大明王师远未实现机械化,士兵岁数再大的话,别说作战,连负重行军都成问题了。
东北没有铁路,船只最远也只能抵达辽东湾北岸。
在蒸汽坦克与汽车远远不够用的情况下,辎重全靠马车与驮马,所有步兵都得走路去打辽阳和沈阳。
士兵的年龄与体力成反比,这是某新皇不得不尽快实施二次北伐的原因所在。
在狗腿子身上花了大钱,没等灭清就让其大量退伍。
对某新皇来说,这就算是赔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