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消息的阿尔考克,会怎么想呢?
只是稍加思量,阿尔考克就意识到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回到带英帝国的首都,或者说整个日不落帝国权力中心伦敦的机会,正在向他招手。
根据通信邮轮传递而来的消息,印度的土兵成建制的加入起义军,军队中的那些印度教徒、小白帽教徒整营整营的离开营房。即使是锡克人和尼泊尔人,现在也出现了一定的动摇。
幸亏尼泊尔人对于牛油和猪油并没有什么大的反感,不然带英在印度的十余万土兵,就得彻底瓦解了。
现下驻扎在印度的英军人数只有两万多人,加上皇家海军,也就四万人不到的样子。说句难听点的,这点子人,撒到广阔的印度半岛上面,连交通要道都没有办法全部顾及到。遑论大量的土邦君王开始骑墙观望,对英印政府阳奉阴违。
去年结束的克里米亚战争,使得带英帝国连死带伤小十万人。虽然近代军队已经是六便士能雇一个礼拜,操练三个月就能拉起来的军队,可是你也得给带英帝国拉啊。
英军常年施行的还是募兵制,并非隔壁法国曾经施行过的国民兵制,这就导致英军的兵力补充速度很一般。往往需要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两块殖民地拉人,但即便如此,之前伦敦还在为调集出征清国的人马而烦恼呢。
带英帝国其他的总督、公使、专员,都在发愁自己麾下的兵力不足,难以应付四面八方的战事,可是阿尔考克却有一支现成的大军,一支完全按照英式操典训练出来,中高层军官要么是英国人,要么就是英校生的军队。
传习队!
不需要多,先带几千人开赴印度,为带英帝国稳住孟加拉的加尔各答地区,带英就有了反攻印度的根据地。后面到底是参战还是协防,尽可以商量的嘛。
只要能够为女王陛下保全住印度殖民地,那么阿尔考克的功劳就大了,不是一般的大,直接回京做大臣也是轻易啊。
问题就剩下一个,如何打动幕府?
经历了全国性大灾害的幕府,显然是不乐意把军队调出去的。调不了兵,阿尔考克说再多也没有什么用处。苦思冥想一番之后,阿尔考克意识到了自己手上还是有点筹码的。事在人为,先和幕府谈一谈吧。
转天一大早,阿尔考克便拍了电报给忠右卫门表示自己想要同幕府这边商议一件大事,幕府这边执政的大臣们,什么时候有空?越快越好,事情很急。
收到了电报的忠右卫门下意识的心里一紧,前头才走了一个额尔金,这会子又来一个阿尔考克,这帮人满脑子都是杀人放火,就想着建立一番殖民者的伟业,好在日不落帝国你扬名。额尔金因为攻占勘察加,外加扩大在日居留区,已经美滋滋的回伦敦了,这个阿尔考克莫非……
不会是清国吧!
出于朴素的个人感情,以及某种冥冥之中的不可抗力,忠右卫门是绝对不可能同意英国借调数千传习队出战清国的。前头因为安政大地震,把这个事情躲了过去,这回应该怎么办?
这帮洋鬼子就没有一个安分的!
可不管怎么说,既然阿尔考克想要会面,幕府这边也不能够拦着啊。毕竟幕府在各方面和带英合作的还行,双方捆绑的越来越深了,无理由的拒绝英国公使的会面请求,很不合适。
见见吧……
“什么?”
包括井伊直弼在内的一众幕阁大臣,在听完阿尔考克的话之后,都是一连串问号加问号。
“英国公使是说天竺爆发了一揆,一揆众足有四五十万,而且有数万一揆众,就是原本英国在天竺的募兵。”在一旁翻译的忠右卫门原本的忧虑顿时开解了。
不仅心头的大石落了肚,甚至有空给诸位幕阁大臣好好地翻译阿尔考克的话。几十万一揆众的数字,让松平齐宣都皱眉头。
“几十万一揆众,难怪连英国也慌了手脚。”井伊直弼瞄了一眼阿尔考克,又望向忠右卫门,意思是忠右卫门赶紧问问阿尔考克是什么意思。
“帝国在亚洲的兵力稍显不足,希望幕府能够借调三五千人,协助帝国驻守加尔各答。”阿尔考克故意没有说要出战。
毕竟如果说是出兵攻打敌军,幕府害怕自己这点新军死人,保不齐立刻就給否了。先说是驻守防御加尔各答,把传习队给骗去印度,等骗了过去,再讨论其他的东西。
“不可不可,三五千众太多。”松平齐宣他英语囫囵句子不会说,可是简单的数字到是还听得懂。
“只要幕府愿意协助帝国,这份友谊一定会被女王陛下铭记。”阿尔考克知道光是一张嘴碰碰,是绝不可能忽悠幕府出兵了,还得给点子别的好处。
忠右卫门望着阿尔考克的随员从自己的公文包里面掏文件,感觉阿尔考克是有备而来,保不齐就是无息贷款的合同之类的。
于是忠右卫门快速的转头,同几位幕阁大臣交换眼色,签了不知道多少份贷款合同的井伊直弼看到洋人掏文件,下意识的一喜,然后又迅速收敛了起来。
大伙儿眼睛眨眨,然后又轻又快的互相通了一个数目。井伊直弼的意思是三百万,松平齐宣的意思也是三百万,水野忠精和久世广周看到了直点头,胁坂安宅则是你江户川殿下自个人决定完事呗。
那就三百万!
没有等到忠右卫门开口,阿尔考克便把文件摊到了自己的面前。又和自己身边的几名随员简单的商议了几句,慢悠悠的开口。
“大英帝国将为幕府武装六千名新军士兵,所有的开销都由帝国支付!”
“新募六千人?”忠右卫门没想到阿尔考克最先报出来的条件居然是这个,微微一愣,脱口而出。
“没错,只要幕府答应,六千支夏普斯火枪,便可以交割给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