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黄昏,这是张凡来到东汉末年有印象见到的第二个夕阳。
张凡牵着那匹劳苦功高的大白马走在队伍的中间。
自从昨日靠着它渡过津水逃出生天之后,张凡对它的依赖就仅次于裴元绍,甚至都高于梅成!
这个时候裴元绍带着几十个人在前方探路,而梅成则在队伍的后方压阵。没有这两个保镖待在身边,张凡一刻也不敢离开这匹大白马。
这时候他正带着分兵后的近三千黄巾又渡过了津水,逃出生天之后回头朝着太行山区前进。
十数万人的广宗城黄巾主力,除了那些战死的和被俘的,还有一小半跟着张宁他们北上下曲阳的就都在这里了。
是的,经过昨夜张凡的一番蛊惑煽动,最终以张宁、于毒为首的广宗黄巾残部还是同意了张凡分兵的计划。
但是,事情却跟张凡所想的有很大的出入。
于毒一改常态,经过一晚上时间的串联活动,最终说服了大多数首领跟着他和张宁前往下曲阳去救援“地公将军”张宝。他还带走了这剩下的散兵游勇当中为数不多的可战之兵。一千五百多人加上周仓带来的五百下曲阳接应人马,两千多人也有些气势。
而且更重要的是,不知不觉间于毒已经成为了他们目前大家默认的领头人。张宁虽然依然在队伍里还有着不小的话语权,但是大多数的小头目,这个时候已经不知不觉间靠向了于毒。
而最后留给张凡的近三千人,就基本只剩下了老弱病残。
对于于毒竟然放弃了他自立山头落草的想法,还提出了要亲自带人去增援下曲阳这件事,张凡还是很意外的。有一瞬间张凡甚至为一直对于毒有所误会而感到惭愧。
不过,到底也是在后世的商场上摸爬滚打过的人物,虽然不成功,但是张凡失败的经验多啊。近三十五年的后世信息爆炸时代的生活让张凡这种有点小白的人也没差太多,他这次还真没看错人。
于毒的确是有了自己的想法。
昨夜就在张凡打个哈哈让大家忽略“黑山张燕”什么的,不要在意这些细节的时候,大家果然还是一致被张凡成功忽悠,决定分头行事。紧接着于毒就慷慨激昂的先张宁一步站起身,表态要带着还有种的黄巾兄弟们继续跟官军干!是个爷们儿的就跟他明天一早就出发北上去增援地公将军张宝。
“大小姐且跟着地公将军派来接应的人杀回下曲阳,向地公将军禀明一切。我自带着剩下的兄弟们在外围联络还在抵抗官军的我黄巾部众,定要将官军的后路搅得鸡犬不宁!以解地公将军之围!”
虽然张凡对于毒话里的“有种”“是个爷们儿”什么的十分不满加不屑,但是看他一番慷慨激昂就悄悄的把张宁送去了下曲阳那口热锅里,而他自己却成了剩下的精锐黄巾部众的领头人这点却十分佩服。最重要的是他还不用进到下曲阳那个包围圈里,到时候在外围如何行事就是他自己说了算的事了。
张凡出于本能的对于毒的不信任,很快就察觉出了这些猫腻儿。但是他可不敢说出来,万一再把自己搭里面就不好了。
于是大家很快就开始了分派人手。
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凡惊讶的发现于毒竟然能忽悠的大部分黄巾剩余的可战之兵跟随他行动。一边心里意外于毒在一众首领中的地位之高,一边也暗自庆幸没有拆穿或者影响刚才于毒那一番慷慨激昂的忽悠。
如果这个时候和于毒起了冲突,那后果可真是生死难料。
不过,也许是可怜张宁这个刚没了爹的孩子,也许是不愿意看到于毒这种人大权独揽,又或许是为了那些准备跟于毒继续热血抵抗的黄巾们着想,张凡在第二天临分别时还是忍不住找了个机会在张宁和廖化周仓面前提醒了几句。
“回城给地公将军报信通知他我们接下来的计划这种事,只需一队人马即可,大小姐大可不必亲自前去。倒是这在外围联络,骚扰官军后方的任务甚是艰巨,没有一位忠勇双全智慧过人的人物压阵恐怕行事多有不便。大小姐可要好好想一想。”
张宁不知道听懂了没,好像没什么反应,更多的是在惊讶,好像张凡跟她说这番话让她非常的意想不到似的。不过一旁的廖化应该是能够明白的,这会儿张凡刚说完他就陷入沉思。
“此番黄巾起事,前途我是不看好的,你们此去下曲阳也是生死难料。周仓忠心耿耿,廖化行事稳重,都是黄巾兄弟当中难得的人才,如果事不可为,大小姐可以跟着这两人一路逃生,这两人看面相都是福寿绵长之人,大小姐跟随他们一起应该也能够逢凶化吉。”张凡憋了半天,绞尽了脑汁回忆着影视剧中神棍的说话语气,不文不白的忽悠了几句就扬长而去。留下三个人目瞪口呆的在原地沉思张凡说的这几句话。
周仓明显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那类型的,既然能够参加黄巾,是很吃神神叨叨的故作神秘这一套的,明显是被张凡话里的内容给震住了,瞬时间一股热血涌上大脑,责任感爆棚。
张宁和廖化就靠谱多了,尤其张宁。作为张角最亲近的亲人,她当然知道她自己的父亲有没有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这样的本事。对于张凡刚刚的一番话似乎能够未卜先知一样,她是出于本能的不屑一顾的。
她陷入沉思更多的还是对张凡这么直白的就跟她表达出了对于黄巾前途的不看好而感到意外。虽然现在黄巾的形势也的确没什么人还有信心。
而廖化则是细细的品味着张凡说的这些话。他倒是没太多想后面的那些神神叨叨的内容,在他看来那就是张凡不看好黄巾此去前景,希望大小姐能够紧随自己和周仓二人,好在事有不谐的时候能护得大小姐的周全。他在意的是张凡前面的那段内容,他觉得张凡是意有所指,好像是对于毒首领不太放心。至于是不是真是这样和为什么他会这么想,自己一时之间还真有点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也没办法,张凡可没有给他们机会多问什么,早早的就带着人踏上了他自己的路。毕竟他自己还一脑门子的疑问不知向谁去寻求答案呢,能跟张宁他们说这么多,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昨夜,收拢到最后能够像张凡他们这么幸运的逃过河来的黄巾残兵毕竟还是少数,等到天亮也集合了不超过五千人。
不过,后来的逃过河来的那些溃兵还是带来了一些好消息。
昨天广宗城的激战当中皇甫嵩率领的北军斩首达到了三万,还有五万余人同张凡、张宁他们这些人一样,在他们逃过河之后不久,也被驱赶至了河边的河堤上。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些人会被官军驱赶着投河而死的时候,黄巾军在广宗城当家做主的“人公将军”张梁站了出来。
他以黄巾军起事之初在冀州境内俘获的河间、常山、赵国等封国的刘氏子孙为人质,作为交换条件,想要换取他们这些人的一条活路。
皇甫嵩当然严词拒绝。
这些被俘的刘氏子孙,失国本来就是大罪,即使没有被黄巾所害,逃得一条性命的他们也跑不了国除去爵的命运。为了救下他们就放跑广宗城里的黄巾主力?他皇甫嵩可没有那么大的胆子。
不过,张梁狮子大开口的坐地起价,本来就是为了留出跟汉军讨价还价的空间。不说别的,就自己这颗人头皇甫嵩是说什么也不会放过,张梁心里就明白得很。
一来二去的两三个回合,双方就谈妥了条件。张梁手上的筹码不多,好在还有个够分量的河间国王刘陔。毕竟当今的天子,历史上的汉灵帝刘宏就是出自河间国所属一脉,皇甫嵩也不好做得太过决绝,也就半推半就、半遮半掩的答应除首恶张梁外,准许逃至此处的黄巾余孽投降,且不会杀俘。甚至连黄巾失落在广宗城内没有逃出来的家眷也都免于一死。
也许真的是被压迫的太久已经没有活路可退,又或许是宗教信仰这东西蛊惑人心太厉害。被汉军围在河岸边的广宗黄巾败兵竟然大部分人都拒绝了投降。
谈好的条件最后竟然是那些已经无路可退的黄巾余孽不接受!这让皇甫嵩大感意外的同时也有些尴尬。
这些人既然身处绝境而不降,那必然都是黄巾的死忠了,皇甫嵩可就更不能放过了。正准备大开杀戒,下令麾下三面合击,将这些人赶尽杀绝,张梁那边却来人了。
那人除了带来了张梁的首级,还带来了张梁最后的遗言。张梁临死之际恳请皇甫嵩准许这些被围困在河堤上却又不肯投降的五万余黄巾赴河而死。
皇甫嵩当然知道张梁这是什么意思。
无非是想要为这些广宗黄巾向官军乞活而被他们拒绝之后,改为了向苍天乞活。
五万多人,如果跟大汉官军死战,估计是一个也活不下了,如果是大家一起赴河那多多少少还是会活下来一些的。自身难保的张梁至此,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的能救多少就救多少了,毕竟这些宁死不降的人们,可都是他们黄巾的死忠,活下来的那就是给未来留下的种子。虽然他们黄巾的前途渺茫,已经让人看不到还有什么未来,但是张梁还是希望能够给后来者留下点儿什么。
这也是皇甫嵩愿意看到的结果。
不用跟困兽之斗的黄巾死磕,那真是最好不过了,至于会有一些人能够从他们身后的那条津水逃得一条性命,那也绝对不会太多。张梁这种没经历过战阵的沙场菜鸟还是太想当然了,他以为数万人的野渡是什么?更何况还是在敌人的逼迫下,没有组织没有秩序也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算是精通水性的好汉子,也会被身边无数的惊慌无措的同伴给生生的拖累死。
而最终的结果也没有出皇甫嵩所料。
张梁悬挂在汉军军旗上的首级,见证了五万余黄巾赴河而死的悲壮。其中,能够逃得性命的幸运儿,百不存一。
最终,历时近半年之久的广宗之战落下了帷幕。
汉军如同历史上的一样,攻入广宗后悉虏黄巾军家眷,并将已经死去月余的大贤良师张角破棺戮尸,传首雒阳。张梁依旧战死,也依旧有三万余黄巾在此役中被杀,五万余黄巾军赴河而亡。
不同的是,也许是见识到了黄巾最后的亡命抵抗,皇甫嵩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焚烧了大批的辎重,而是将这些数量惊人的粮草等物资留给了新上任的冀州刺史王芬也留在了冀州,这个举动给天灾之后的冀州多保留了几分元气。
当然,还有些不同或者也许相同的是,那些赴河的黄巾到底还是有四五百人的幸运儿。他们逃过了汉军破城时的搏杀,也逃过了津水之中的湍流,最后在河东岸将黄巾的火种保留了下来。
在他们同样幸运的“神上使”的带领下,也许有一天,他们这些希望的火种,还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