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的朝堂上乱乱哄哄,这天下也是熙熙攘攘。不过这些现在都影响不到早已经离开雒阳返回河北的张凡等人。
张凡的糟心事现在多着呢,先且不去说他。
只说这已经回到周家庄园,褪去了男装恢复了女了装扮的周家大小姐“周三公了”周宜,此时此刻的心情虽好,但是却也有很多让他头痛的问题等他抉择。
他现在正跪坐在堂上,一边给自已煮着酒一边仔细的回忆着这趟雒阳之旅的点滴细节。
出于对张凡这个人的兴趣,周宜一路上是没少借故与张凡交流的。
对于张凡经常有意无意间流露出的一些想法和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周宜当时也都是被震惊的无以复加,但是稍后略加思索却又都觉得很有道理。
比如他对商人这个概念的理解,作为一个世代从商的东汉末年的大商人来说,周宜觉得在这个领域自已起码得是这大汉朝最有发言权的那一拨人当中的一个。
但是对于自家的商队和经营个各种产业却被稍作了解后的张凡就嗤之以鼻。
用他的话说,自家基本上只能算是三流的商人,仅比那些靠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和走乡串户的的小商贩强一些。自家商业里的最重要的大商队,也就是他口中的“运输业”,对这个社会的贡献也就是“平衡各地物资”,靠着各地种种物资的价格不同低买高卖赚钱而已。
一个“而已”有些刺痛了周宜当时的神经。
作为商人世家,本就被这大汉朝上下向来所瞧不起,一直都是低人一等的存在。
现在自家最引以为傲的在这大汉都有数的大商队,竟然也只是张凡口中的“而已”,周宜当场就面色不善的追问张凡,那什么样的商人才是他眼中的一流商人。
当时正围坐在篝火旁的众人似乎也对张凡的言论都产生了兴趣,也都想知道张凡口中的真正的大商人应该是个什么样,于是也都静静地听着他娓娓道来。
对于周宜的恼羞成怒,张凡似乎不以为意,一反当时在汉军帐中与周宜谈判时的识情知趣,一边拨弄着面前的篝火,一边对众人说,在他的眼中这世上
在他的家乡那边有一句话,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无士不兴。
说的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上,如果没有农业产出粮食等人类生存下去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物资,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混乱,人人都活不下去那么其他的一切也就都无从谈起。
而如果没有商业的平衡各方各地的不同所需,那么大家就都会过的穷困潦倒,只能勉强各自果腹,根本不可能做到各取所需,每个人都能生活的富足。
没有工业制造出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工具,我们不论个人还是国家来说,就不可能真正的武装起自已,农夫没有合适的农具,商人没有好的车马,军人也不会有先进的武器,那么这个社会也就是虚弱的。
而没有士人,这个国家或者说这个社会,不管曾经会有多么的兴旺和发达,那么他们都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知识积累和传承,很快的就会衰落下去。
张凡说这些话的时候,虽然所有人都在认真地听,也说得非常的通俗。但是除了他强调的“四民平等”这个概念大家是明白了以外,其他的都是听了个模模糊糊,根本不明所以。
没办法,不管是周宜也好,还是白绕也好,亦或者是那几位跟随护卫的广平郡卒,对于张凡口中很多的后世词汇根本就听不懂。
更何况,在张凡口中的四民也不是这个时代常人所理解的意义上的四民。对于农业、商业、工业、教育的概念,在这个东汉末年,想要让人能够明白张凡所说的这四个行业,那需要张凡长篇大论的说上几个时辰可能才会有些效果,更不要提现在人还只有模糊概念的国家和根本不明所以的社会之类的了。
不过对于周宜来说这都没关系,他还是从张凡的这些闲谈当中得到了非常多的他想要的信息,他对于张凡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但也却越发的觉得对方高深莫测起来。
尤其是张凡还告诉他,最下流的商人无非就是坑蒙拐骗投机倒把,这样的商人就应该严厉制裁。稍好一点的是那些走乡串户的小商
第三流就是他们周家这样的,依靠着自家商队沟通南北、东西,在各地低买高卖赚取巨大的利益差价,虽然收获颇丰,但是对于这个社会来讲,却没有生产出新的东西出来,只是进行了一下原有资源的重新分配而已。
比他们周家好一些是属于那些能够为这个社会生产出一些新的物资的,让这个社会人人所能拥有的物资能够更多,的生活得更好的,比如说酒馆、茶肆这些。
最高等的商人那就厉害了,那得是对这个社会对所有的人都有着特别的贡献,能够让非常多的人都能一起受益,让所有人一起赚钱的,那才算是最上等的一流的商人。
周宜不知道该怎么去判断张凡说的这些话的对错。
毕竟对于他来说,能够把张凡那些半文不白的话的意思都理解透彻,就已经是有些困难的了。更何况,似乎他所说的还有些道理,只是需要自已回去慢慢思索。
这些其实还算好的,毕竟能不能理解都对他们周家现在的境遇没什么影响,难不成现在就听懂了那些话,就能让他们周家一跃而成大汉第一豪商?
周宜当然不会去为这些头痛,他现在只是把张凡这雒阳一行的所有言谈举止和所作所为,慢慢的重温一下。
毕竟他们这次雒阳之行真的是收获颇丰,但是也是让他很多事都摸不着头脑,他需要把所有的事都仔细的重新捋一遍,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一些什么线索,能够让他明白事情最后为什么会比他预想当中的要好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