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岩不在乎自己是否被人“算计”,如果真的是,他也认了。在这一点上,他很有觉悟,自己智商不够,就不用抱怨。
此刻天色将黑,路上行人匆匆,纷纷都在往家里赶,如果不能在坊门关闭前,那可就回不了家了。
谢岩一直认为,大唐的“宵禁”是把双刃剑,虽然保证安全,但是影响商业和民生,想要改变这一点,恐怕还需要漫长的时间过程吧。
“校尉,我们这是去哪?”韩跃问。
谢岩想都不想,道“走,我们进宫。”
若是进“长安”而不去拜见皇帝,那谢岩可就是作死了,更何况,李治对谢岩还算是很不错的,于公于私,都是必须的!
“宵禁”开始的时候,皇宫是关闭的,除了极少数重臣和部分皇亲外,任何人不得入内,
谢岩其实对于能不能进宫并不在意,只是他必须要让所有人知道,自己来求见过皇帝,至于没有见着,那就不是自己的问题了,有的时候,姿态也很重要。
“皇城”下,谢岩到时,宫门果然紧闭,值守禁兵看见谢岩他们靠近,大喝道“站住,尔等再敢靠近格杀勿论。”
谢岩知道,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穿官服的原因,于是停下来,大声道“我是‘新安县男’、钦命‘大唐特别政区卫岗乡长’、‘左武卫校尉’谢岩,请求进宫觐见陛下。”
一长串唬人的名号,甭管有用没用,说出来,先给自己增加点气势。
负责看大门的,通常都是新人,他们还真就搞不清楚谢岩那些官职是个什么意思。其中一人大声道“如无陛下诏令,任何人不得入内。”
谢岩道“不知可否请代为禀报一下城门值守校尉,就说‘新安县男’谢岩请他出来说话。”
守门禁兵似乎觉得这个要求很低,抬头对着宫墙上喊了一嗓子……
谢岩隔的有些远,只听到有说话声,不知道说的什么。
很快,禁兵的声音传来“谢县男,请你一人将官凭送过来。”
谢岩闻言赶紧过去,将官凭递给守门禁兵。
禁兵仔细看了看,确认无误后,还给谢岩,道“县男请退后,待我们校尉通知宫中。”
等候,是意料之中的事,能够有人往宫里递句话,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了,其他的还能奢求什么呢?
谢岩不知道的是,当初他主持选拔去“波斯”的人选时,所用的方法,虽然残酷,但是公平,而公平这种事情,从来都是奢侈品,正因为如此,加上他本人也是从下级军官升上来的,所以他的名字在整个“十六卫”,那是非常有名,特别是中下级军官里,更是顶礼膜拜的偶像,这才有了今日之便利。
李治和平时大多数时候一样,在“甘露殿”处理一下政务,等晚一点才会去武媚那里,又或者想想该去哪儿。
禁兵传进来的消息,是不可能让皇帝直接知道的,只有先传进内宫,由宦官传给王伏胜,最后由王伏胜决定,是不是要告诉皇帝陛下。
谢岩想要觐见皇帝的消息就这么一级一级地快速传到了王伏胜耳中。
王伏胜很是奇怪谢岩怎么会突然出现在“长安”?不过他知道皇帝对谢岩这个人还是很有心的,于是他轻轻唤道“陛下,‘新安县男’请求觐见。”
“哪个‘新安县男’?明儿再说吧。”李治一时没想起来,随口说了句。
如果换个人,王伏胜绝对是一句也不会多说的,可是谢岩不同,想想自己那些铺子,王伏胜也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皇帝,于是他又轻声地说了一句“陛下,就是那个‘卫岗乡’的谢岩。”
“新安县男”,李治想不起来,可是“卫岗乡”三个字,那可是太熟了,连续几次都为了那里的事在朝廷引起纷争,想忘都难。
“那个谢岩记得来见朕了?他不是一直躲着朕吗?”李治似笑非笑地自己说着。
这话,王伏胜可不敢接,但是不妨碍他问道“陛下,您看……”
李治道“叫他进来吧,不过,可别那么快,让他多等会。”
王伏胜会心一笑,下去办了。
没有等到回音,谢岩走不是,不走似乎也不对,他倒没觉得有什么,王三狗却是觉得不耐烦了,开口道“校尉,他们有没有通传啊,这都过去快半个时辰了,怎么也该传到了吧。”
谢岩道“冒昧前来,本就是我们不对,等吧,哪怕是站一夜,也不能走。”
谢岩之所以来见皇帝,其实是担心,自己上次不告而别,会引起皇帝不快,这一次,虽说是刘弘基的缘故,可是,如果自己再不第一时间见李治,那就完全说不通了,正所谓“礼多人不怪”,哪怕是真的站了一夜,也等于是向皇帝“认错”了,起码可以消除自己上次的影响。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谢岩他们几个,就站在宫门外不远处,没有说话,没有动作,远远望去也就几个人影。
王伏胜估计了一下时间,谢岩他们在外面站了应该有一个时辰,是时候找人让他们进来了。
皇城的大门终于缓缓打开,一名小宦官疾速走出来,来到谢岩面前道“陛下口谕,宣‘新安县男’觐见。”
“微臣遵旨。”谢岩应了一声,随后在小宦官带领下,进了皇城。
谢岩跟在小宦官后面,两个人快步前行,一句话也不说,只顾闷着头向前走。
谢岩据既搞不清楚走了多少路,又不知道去了哪儿,只知道最后进了一座大殿,殿中灯火通明,李治高高在上,坐在龙椅上,身边只有王伏胜一个人在伺候。
“微臣叩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谢岩一见李治,马上行大礼道。
李治道“你不是怕见到朕吗?怎么还会主动求见呢?”
谢岩道“陛下误会微臣了,臣只是不想留在‘长安’给陛下添麻烦。”
“麻烦?你以为你去了‘卫岗乡’,麻烦就少了吗?”李治反问。
谢岩道“微臣知道给陛下增添了麻烦,因此特意来给陛下解惑。”
“那你说说看,你惹了什么麻烦?又该如何来告诉朕?”李治问。
“微臣想来,给陛下添了三处麻烦,其一,给做工百姓发钱,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此事陛下已经解决,臣在此谢过陛下;其二,百姓做工,必定有人说微臣众商轻农,影响百姓耕种,此事眼下看来,担心纯属多余,臣离开‘卫岗乡’时,已经得报,今年乡里粮食增产约一成,只是具体多少还没有算出来;其三,臣连晚觐见陛下,影响陛下休息,微臣在此恳请陛下恕罪。”
谢岩一段话里,有公有私,说得清楚,道的明白,李治本就没什么气,对谢岩也是有意为之,现在听说“卫岗乡”粮食增产,不禁龙颜大悦,道“念在你为国操劳的份上,朕恕你无罪,起来吧,来人,赐座。”
空旷的大殿里,不知道从哪里走出来一个宦官,给谢岩端来一个锦墩,见他坐下后,李治问道“卿家缘何突然回到‘长安’?”
谢岩道“‘夔国公’刘老公爷病重,派人通知‘司农寺少卿’刘仁景时,让他带微臣回府见上一面,臣因此而来。”
刘弘基病重的事情,李治知道,更知道他大限将至,命不久矣。
“唉,先帝留下的老臣,陆续离开,朕心难安啊。”李治感慨了一句。
谢岩却道“陛下莫要伤怀,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老臣们用一生陪着先帝开创了大唐,陛下和众多微臣一样的臣子守护着大唐,而大唐的真正未来却是更加年轻的一代人,正是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
李治轻轻地默念了一下谢岩最后说的三句话,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过心中也承认,很有道理。然而,他总认为,谢岩不会无缘无故说出上面的话,就问道“谢岩谢卿家,莫非你又想搞什么花样出来?”
谢岩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陛下明鉴,臣有意在乡里办学。”
办学,是为政一方的必要之事,可以说丝毫也不奇怪。但李治总觉得谢岩口中的“办学”,一定有什么蹊跷,而且只是感觉没有理由。
“卿家打算如何办学?”李治问。
谢岩道“臣想以乡里的名义,开办公学。”
这是一个新鲜说法——“公学”,李治感觉自己以后又要“头疼”了,却又不得不问“何为‘公学’?”
谢岩道“乡里出资来办学,提供给乡里所有的孩子们,其中天资聪颖者,可跟进一步进学,目地只有一个,至少给乡里的孩子们一个进学的机会,或许能够从中发现蒙尘明珠也不一定。”
李治似懂非懂,只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个“公学”,应该很大,人也很多,可是如此一来,耗费也很惊人,那钱从哪里来呢?
“谢卿家,如此办学,耗费想来不少,钱从何来?”李治问道。
“陛下放心,所需钱财,百姓出一小部分,乡里出大部分,差额部分,由乡里所有的作坊等商贾共同来出,微臣计算过,每家需要出得钱财很少,决不会是巧取豪夺。”谢岩大概解释了一下。
李治还是有些不放心,可是谢岩说的合情合理,他一时半会还想不出问题在哪,只能说道“朕记住了卿家之言,日后希望不要出现有人向朕说,卿家在乡里横征暴敛,激起民愤。”
谢岩道“微臣可以向陛下保证,绝无可能。”
“好!”李治提高声调道“朕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