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怔怔的松开手,景侯的话,仿佛最终的判决,姚氏忽然发现,自己错过了许多。年少时,有身为太后的姑母,有拥有宝藏的姚家,姚氏总觉得自己有资格骄纵,所以她对景侯评头论足,甚至想要跟景侯府退亲,那般的肆意妄为,在兄长违背她的心愿,将她嫁到景侯府之后,变成了怨念。
怨恨姚家拆散了她和心上人,怨恨景侯府扒着姚家不肯退亲,之后,怨恨贺家二爷假扮兄长骗得了她的心意,怨恨兄嫂为着宝藏拿她的长子威胁于她。姚氏不得不承认,她将李湛跟贺瑞交换,是为了报复景侯府和贺家,李湛是太上皇当时的皇上送来的,将皇上安排的人弄丢了,侯府能躲过一番劫难?贺瑞是贺家二房的嫡子,便是贺家二爷不差这一个儿子,看着亲儿子养成个废物,能没点心绪的波动?
此时,姚氏忽然有些想开了,是啊,她本身就没安好心,又有什么资格怪旁人不护着她呢?
姚氏突然冷静下来,姚家和景侯府的人都有些茫然无措,见多了或是歇斯底里,或是阴阳怪气的姚氏,眼前人突然沉静下来,反而像是换了个人一般违和。
此时的姚氏,心里的怨言忽然落到姚家早年的家传上面,突然觉得,若没有这个宝藏,或许一切都会不一样吧!世上大多数人家都没有宝藏,出身贫寒的,想要过得好就要奋力拼搏,出身富贵的,想要这份富贵能长久,也要付出心血。唯独姚家,守着一个富可敌国的宝藏,不思读书、不思进取,只想着拿到宝藏一朝富贵,殊不知,这份宝藏终有一天会毁了整个姚家。
先回神的事承恩侯,承恩侯是恩赏给皇后娘家的爵位,三代除爵,姚家两代都没出皇后,他就是最后一任承恩侯,等他死了,姚家便要从公侯之家,落回商户之家。承恩侯不是没想过将女儿送入宫中,但太上皇早早就为当今太子定下亲事,便无异于断了姚家的青云路,当初去林家闹,也知道这事无法改变,不过出一出心头的恶气。
姚家的爵位无法承继下去,家中儿子又不是读书或是习武的料,承恩侯的希望便都放在那宝藏上面,期待着借着那一份宝藏,能保住姚家的地位。可这份希望,在姚轻絮逃回姚家之后,被打破了。老爷子竟然没有将话说完,姚氏竟然欺骗了他们那么多年!
承恩侯心中既有痛失泼天财富的心痛,更有被姚氏欺骗的愤恨,他早该想到的,姚氏若是真的知道宝藏的下落,该是跟他合作,取得宝藏才是,她,怎么可能不想要宝藏!想到这么多年,被姚氏拿宝藏的下落要挟着做了那么多事,姚家的日子不好过,还要凑了银子叫她们姐妹吃好喝好,承恩侯只觉得自己是个傻子,被姚氏姐妹从头到尾的耍弄着。
见姚氏沉默下去,景侯也不说留人的话,承恩侯向身后看了一眼,两个婆子上前来,将姚氏架起来,朝老夫人和景侯拱拱手,道“老夫人、景侯,姚家没教好女儿,今日带她回去,晚些时候侯府将休书送来便是。只是世子和勤哥儿、琰姐儿到底是姚家的外甥,往后还要走动着才是。”
承恩侯这些年替姚氏姐妹做了不少事,可到底在朝堂上摸爬了多年,为官的本事没有,看人的眼色却是有的。李湛不是侯府亲生的他是信的,当初妻子去逼问姚氏,失手掐死了外甥的事也提过,只是后来孩子好好地养着,他便只当那时孩子只是昏迷过去,后来救活过来了,但如今听说这件事,也算合情合理。
但承恩侯也知道,景侯府是宗室,宗室子弟尤其是世子,是皇上册封宗正备案的,景侯便是真的抱个孩子回来,大可以作为庶子养着,全不必冒着风险作为世子,可见,这位世子的身份皇上那里是过了明路的,甚至,根本就是皇上的意思。承恩侯生意做得不大好,商人的圆滑却是有的,趋利避害的本能让他立刻就做出了决定,半个字也不提景侯长子没了的事。
景侯目光扫过委顿在两个婆子身上的姚氏,姚家这么说,自然不会传出什么去,他虽不怕,但也不愿横生枝节。对承恩侯的那点心思,他也看在眼里,姚家的宝藏找不到了,姚氏也要归家了,姚家想要维系与景侯府的关系,就只有几个孩子。几个孩子都大了,便是李琰,眼看着也该说亲出嫁了,景侯并不担心姚家将他们教坏了,也就点了头。
承恩侯达到了目的,也不再纠缠,带上姚氏,便离开了景侯府。这般闹了一场,虽然姚家与景侯府没有发生什么冲突,但姚氏情绪激动之下,摔坏了不少东西,景侯摆了摆手,示意下人收拾东西,便同老夫人一道往里走。
陪着李老夫人一道回到静心居,看着陪在身边的儿孙,李老夫人叹了口气,道“行了,我这把年纪上了,什么事情没见过,用得着你们操心!”
景侯府听着这话,只觉得心头又沉了沉,道“儿子不孝,一把年纪了,还要母亲操心。”
李老夫人看已经开始续起胡须的长子,摇摇头,道“当初确实是我应下了太皇太后的指婚,那时,也就想着咱们家若娶个富裕的儿媳妇,以后子孙也能轻松些,谁料到会有这么多事呢?”
姑娘家养在深闺,是好是坏还不都是旁人说成的?何况定的是娃娃亲。完婚之前,李老夫人也见过姚氏,那时小姑娘生的漂亮,出入间举止才华也都是好的,虽有些骄纵,但身出名门的贵女骄纵些也谈不上什么毛病。谁知过了门才知道,姚氏曾嫌弃侯府不富裕不说,还差点跟人私奔,这就是德行的问题了,奈何媳妇过了门,又有了李家骨肉,便是再不喜,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只是,姚氏归了家,日后你是怎么打算的?”过去的事,李老夫人不愿去翻旧账,可以后的事,却不能不想,“眼看着几个孩子都该娶妻出嫁了,没个主母也不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