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正式收到通知,又唤醒了他内心的念想。
转世此生,虽一些方面有所不一,但社会发展的轨迹基本一致。真心期盼这一世的祖国,发展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华国人也少受点欺负。于是乎有些未来要发生的问题,让他不吐不快。
他也知道,这番好心,不一定能够让一些保守、或闭门造车的专家学者们理解。故昨晚反复斟酌,最后决定今天的演讲尽量少讲理论和观点,多用数据分析和举例。这些领导和在座的专家、学者大多是“久经沙场”,点到为止,或许反而更能让他们接受和延展思维。
当然,他也有私心。现在并非那种“笑贫不笑娼”的年代,学者、专家地位还极高。华国几千年官本位,以及“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人心。以他现在企业家的身份,和渐渐被人忘却的学术地位,尚不能真正入一些人的法眼。
事实上,的确有一些专家、教授,就在多种场所替他“惋惜”。一位天才少年,出国后就昙花一现,过早沉沦了。不在学术界继续发展,却去下海经商。简直不务正业,白白浪费了天赋。这样的论调甚至是学术界的主流思想,可以想象企业家的地位在这个时代,可没那么吃香。
改革开放仅年,人们的观念不会轻易被改变。除数千年来的所谓“三教九流”等级划分影响外,这时经商的,不少是“上山下乡”出身(蹲过监狱、找不到工作的那类人,最先放下面子街头摆摊,因胆大,最终不少人就先富起来了),虽这时企业界已并非都由类人员组成,但他们的存在,的确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蓝星集团要在华国长期发展,能得到上层的关注或重视,许多事情推动起来,势必事半功倍。所以他很注重今天这样的机会,力争给这么难得聚集这么多的领导,留下良好的印象。以后,若能成为“学者型企业家”,或许就有更多的话语权了。
“第一部分、未来年全球经济、科技发展趋势性分析。”
他开篇选择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数据分析。并总结和分析了这个趋势中,资本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金融的国际化、销售的国际化、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等特点。
上个月,华国复关谈判转为加入wto&bsp&bsp的谈判。正是目前的领导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以此切入,当然引起了领导和专家们的兴趣。
接下来,他以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为题,将其转移的产业规模、历年转移的速度、以及转移走的产业领域,做了详尽的分析。并以这些数据为支撑,预测了未来年内,华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的工业制造大国,初步完成工业化及基本形成完整产业链。甚至部分领域,可初步达到工业现代化。
原本历史-年,华国超过米国,成为世界制造第一大国。但工业现代化这个目标到年尚未完成,只能算是部分达到了工业现代化。但这一世,马由有信心,将蓝星集团存在的作用发挥到极大,联动效应下,这个目标定能提前实现。
报告中的数据,大多是针对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系统性归纳总结,显得极具说服力。加之马由明知后来几十年发展的轨迹,由此反推前面的轨迹,自然容易找到支撑点和逻辑关系。
这样系统和严谨的推论,或许在这时的华国,马由是第一个提出这样的报告人。随着报告进程,不少与会领导和学者们逐渐理解,并开始接受马由隐含的提示和观点。
马由话锋一转,直率地指出,若华国不注重技术引进和消化,盲目满足于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可能沦为外资加工场、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用的世界工厂的窘境,产品绝大多数利润被外企拿走。
发展经济,解决就业是当前主旋律,钱少赚点不可怕。但可怕就是,若大多数企业自身没有投资研发,没有“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觉悟,指望西方国家良心发现,配合我们实现“市场换技术”策略,简直就是一厢情愿。
制造大国目标容易实现,但制造强国尚需现在开始,从产业结构等各方面就开始优化和技术创新的引导。
他特别提到,面临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中低端制造业,既是机会,也容易产生虚假繁荣的假象、一些大型国企很容易被麻痹,最终导致年后进步甚微,还可能丢掉华国长期坚持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以汽车产业里的合资企业举例,几大国企都在引进外资,实行“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未来-年(年),全国汽车产销将达余万辆,位列全球前列。但赚取的利润仅。其中主要的家车企,利润总额为亿美元,还不如丰田或大众任何一家车企的利润额度。如此实例,马由都是用极为详尽的数据推测出来,与前世实际发生的数据几乎相等。
企业利润低,导致缺乏资金投资研发,研发成果少,就只能给别人缴纳专利费用,甚至高价都买不到别人的核心技术,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他还举例了不少计算机行业的龙头企业,满足于组装电脑的低级层面。自身不投资研发,最终可能几十年过去,除了赚取了国人一些钱财,技术领域却一无所获。一旦被西方封锁,则十分被动。
再举例了正在发生各地大型国企盲目引进外国落后技术,导致宝贵外汇的巨大浪费。尤其是在钢铁、汽车、圆晶等产业问题特别突出,甚至有些地方有点病急乱投医之嫌。如何针对国企的合资进行合理的评估及严谨的审批,而不应为了拉投资,而放任自流。
……
他的这些“预测”,尤其是实例,让在座的一些领导及专家们,既有惊叹,也有汗颜。心里也有了不少感触和想法。
马由没有只当“批评家”提出问题,更是提出了不少解决问题的建议。
例如在顺势而为承接产业转移,培养产业工人,熟悉国际工业化流程同时,应注重在引资合作开始,就应重视合约的严谨和严肃性。专门约定引进技术的条款,可容忍对方只转让部分技术或落后的技术。但应拒绝只加工、不谈技术的懒惰思维。
华国的廉价人工不会永远存在,多年后,人工工资将大幅度提升,到那个时候,国外资本又会大幅度将产业转移到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届时,华国将面临制造业大量外流的尴尬局面。
再如他特别强调了研发的艰辛,以及法律层面对技术和其他专利、著作权的保护。才能激发创作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建议国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至于不是建议成立一个国家机构,而是市场化第三方机构,就是防止新的温床),追溯和鉴别专项科研资金投入后,所产生的技术成果真伪。坚决杜绝“论文式”研究,并应制定以实用专利数量和质量上等标准,进行综合考核。同时也应将研发成果、利润递增速度等指标与国企、科研院校管理者的任用和责任挂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