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下,就在前面一点点。”
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要是不给他们一点点希望,恐怕都会坚持不下去。
刘昊说完就往前走去,他必须尽快找到入口或避风处,不然吴邪他们肯定称不住。
没过多久,胖子突然大喊道“宝贝,好多贝,终于找到了,真是太好了。”
刘昊一直走在最前面,并没有发现其他东西,他知道,胖子这是向书籍上所说,人在这种极限的情况下,会越来越困,甚至产生幻觉,胖子看到的所谓宝藏,只不过是他的执念罢了。
等他回头准备提醒的时候,突然发现胖子居然不见了,然后接连着吴邪,陈皮阿四他们一个接一个的被绳索拉着往下滑去。
看到这里,刘昊哪里不知道,肯定是胖子已经支撑不住了,摔先倒了下去,本来有绳索拉着是没事的,但所有人都自己精疲力竭,被他这么一带,立马行成连锁反应,一连串的跟着滚了下去。
巨大的冲击力,一时间刘昊也拉不住,不过他将身上的工兵铲丢到地上,冲当雪橇板,跟着滑了下去。
等到了底下之后,他发现除了黑瞎子之外,其他的人都晕了过去,还好下面不是深渊,除了身上变得有些青肿之外,并无大碍。
不过这次也是误打误撞,不管怎么样,至少暴风雪没有吹进来。
刘昊从背包里拿了一些固体燃料生了一堆火,没过多久,他们已经陆续醒了过来,不过身体还有些虚弱,需要修养一番。
他们吃了一些巧克力,渐渐的恢复了一些体力,开始打量起这块地方来。
这里应该是一处封闭的小山谷,上面的雪还在不断的坍下来,很多时候这样的塌方之后,四周的积雪会像流沙一样汇拢过来,将塌出的地方重新埋住,这一过程极其快,很多高山探险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减员,几秒种整个队伍就消失了。
继续往前走去,他们发现下面还有空间,反正现在也无法出去,探一探也无所谓,这里处于龙穴之中,说不定走了大运,入口就在下方。
他们将绳索绑在了凸起的石块上,试了一下还是挺结实的,然后沿着绳索往下而去。
这个过程并不长,大概也就几米高,等他们陆续下去之后,就在里面寻找起来。
王洋喊道“大家快看,这里有块石雕,好奇怪啊!”
他们立马跑了过去,然后将石雕上面的杂物积雪清理了一下。
一条伏石而卧的石头盘崖石龙出现在他们面前,用黑色的石头雕的,磨崖石雕非常传神。
胖子看了后说道“这是龙吗?怎么这么多脚,跟蜈蚣似的,那么丑,比我在京师博物馆的龙壁上差远了,该不会是工匠雕刻坏了之后扔在这里的吧!”
陈皮阿四道“不懂别乱说,这是百足龙,不是蟠龙,在东夏国早期的龙刻都是这样的,在远古时代,龙是有各种形态,有的龙还长着猪鼻子呢!长着蜈蚣的脚也不奇怪。”
胖子焕然大悟道“我知道了,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这百足龙可能是龙跟蜈蚣杂交出来的也不一定。”
不得不说,胖子这脑袋想的跟别人就是不一样。
吴邪说道“龙的演变时间是非常漫长的,一开始的时候,龙是匍匐爬行的,随便找个兽头安在蛇的身上,就可以称做是龙了,那个时候,每个部落都有他们自己的龙图腾,形态也随着部落的演变各不相同,之后汉文化的传播,夷夏文化大融合,最后吸取了各个部落图腾的精华,才形成了如今蟠龙的模样。”
其实整个龙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春秋以前可称之为“古代龙”。古代龙多做匍匐爬行状结构,形态比较粗陋蛇身兽头保持着爬行动物的特点。但它们的形状极为丰富也异常怪异。或尖角或齿角或无角或长鼻或卷鼻或无鼻或多鳍或一鳍或无鳍或一足或前后有足或无足……
它们带着一身粗野与狂放暴力与恐怖展示着神秘的威力。这不仅反映着上古时代各地文化未经系统化之前的形态同时也反映着部落兼并战争的文化特色。
第二期从战国到唐代可称之为“中世龙”。这是龙的形态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中世龙”开始脱去了爬行动物的特点从匍匐走向飞腾。龙的体态多呈s形显得刚健有力。形态结构也开始复杂化出现了头发、节毛角开始分杈由原先的牛角变为鹿角羊须的特征开始突出有时则表现为兽身。而且气势渐增表现出不可一世的姿态来。如汉画砖上的青龙龙头高举引颈长啸大有腾身欲飞之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世龙不管龙姿怎样变化形态怎样不同除圆形造型外它们的头大多奋力高举或引颈欲鸣有引身向上的飞动趋势。这一点与古代龙和现代龙是大不相同的。这种造型艺术乃深深植根于强盛的帝国与夷夏文化大融合的历史运动之中。
第三期是宋以后可称之为“现代龙”。宋以后龙的形态基本定型所以宋、元、明、清七百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现代龙的主要特点是蜿蜒多姿通体华美虽仍保持着不可一世的威严但却失去了中世龙的刚猛。它们的头角由短变长呈叉状但却没有进攻性而展示的是一种“威仪棣棣”的容度。上腭由卷变直口由深变浅原始龙带血的巨口变成了满足生存需求的觅食工具。身躯延长须发长飘身体的各个部分表现得极为协调优美的姿态更富有神韵。它标志着民族性格与民族文化的基本定型标志着一个历史时代的终结。
胖子听了后说道“那也不对啊!照你们这么说,这应该是一条早期龙,而这东夏国的龙应该演变得更加完美了,怎么还是这么丑。”
黑瞎子道“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犟呢!说不定人家从那个古迹遗址中见过这种龙,然后他们奉为图腾也不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