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府将上百个亲随送到了矿场,给这些部曲、家仆安排的事情,有采矿的,也有在此冶炼的,但都是小头目。
就比如那李正、李亮,李亮是李正的族兄,就被送来了冶炼,他的职责,是管理这高炉。
别看这小家伙从前是个小纨绔,来的时候还不乐意,甚至闹了几天,可是在饿了两天之后,整个人就老实了,让干啥就干啥,他终究是晋王府的部曲子弟,是读过书的。
读过书的人肯定比不识字的匠人,是不一样的,因为有学问,所以学东西快,并且还能总结经验写下来;
时日一长,这高炉或是其他的东西出了问题,他渐渐的都能修理了。
普通人只知道按部就班的做工,而李亮却开始慢慢琢磨高炉的各种运作,慢慢琢磨出高炉里不同的热度,产的紫铜是不同的,这紫铜里含有的杂质也有所不同。
久而久之,他就脱颖而出、成了冶炼作坊里的技术骨干。
在这里虽是又苦又累,可慢慢的尝到了艰辛之后,不但适应,也开始享受这里的生活了!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增长,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尤其是下了工,许多人还求教自己学问和技术,那些捧着课本大字不识的人,也想家里多发一些粮食,都想请李亮教授一些课本的内容和技艺!
这些人都是"患难之交"的工友,大家都有强烈的求知欲,为了求知,平日里都伺候他、捧着他,叫他李先生。
另一方面,是大量的铜块产出之后,李亮一点也不傻,一下子就意识到这是晋王府下金蛋的金鸡啊,自己那堂弟李正将自己调来此外,莫非是因为他不放心用别人?
有了这个心思,他便开始安分起来!
此时,他已对高炉冶铜的原理大致摸清了,从前不太重视的课本,蓦然让他产生了极大兴趣!
而那小学的课本,他兴趣不多,可初中的物理和化学课本,在冶铜过程中,他却发现能产生许多的吻合。
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许多课本里的原理竟和生产时不谋而合,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了。
李亮一下子便如获至宝了,反正在这里日子过得枯燥,每日除了上工,下工之后,方圆十里之内,连个母猪都看不见,于是最大的娱乐,就成了看书。
今天,他见了自己家小王爷竟带着皇帝和百官来,心里乐开了花,老余一直都说小王爷乃是我们大唐新龙,现在他越来越深信不疑了!
嗯,哪怕是送自己来此做冶炼,这也一定是小王爷和老余有意的安排和布置,我懂的。
他乐呵呵的一边卖命劳做,一面时不时朝这边瞄来,心里暗绰绰地想着,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今日陛下见了我们晋王府的高炉和冶炼,将来大唐新龙一定会水涨船高,我们晋王府,迟早会超过像京兆韦氏和杜氏那样的豪族,成为天下最富。
他用心听着李治和李世民的奏对,虽然只听的隐隐绰绰,先说跳进高炉去,此后却又在呼唤自己,登时他面如,土色了!
跳进高炉里去?
你晓不晓得,人一旦进了这高炉,立即就化成了,灰?
天呐,这岂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嘛?小王爷你怎么能这么干啊?!
李世民听李治胡咧咧,一时也是无语,朕不过是顺嘴提一句吗?
你李治还真让你们晋王府的人一个个往高炉里蹦?
那,朕岂不是成了商纣、隋炀这样的昏君了?这还得了!
于是乎,李世民便绷着脸道:"好啦,好啦,小九,开玩笑到此为止。"
李治委屈,"儿臣没有开玩笑。"
李世民便暗绰绰地想,这小屁孩又是故意的,不过他不介意,便道:"时候不早,在此久留无益,回长安吧。"
李世民当然不愿在此多留,奶爸新式炼铜法的效果,大家都看到了,留的越久,别人偷学到这技艺的可能就越大!
现在看来,朕的内帑,十之七九要从这铜矿上来了,当然是让这些人,越迟明白越好,特别是那长孙无忌。
他却不知这高炉冶炼里面的学问大了去,那里是这些连初中物理化学都不懂的大唐人,那么容易就偷学会的。
目前这高炉只是初级高炉,奶爸的打算是先解决有无问题,然后再逐步升级,由此可以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
于是李世民不再耽误,一声令下,立刻摆驾回长安!
回到宫里,直接到了太极殿,而后,召来了李格、李泰和李治。
出了这趟门,去的时候得意扬扬、心高志满,可回来时的李泰却,万念俱灰!
但他最后仍然想垂死挣扎一下,于是入殿之后,立马拜下道:"父皇,儿臣还想在长安多留一年,等明岁开春~~"
他不甘心啊,自己多年读书和假装乖巧,最后换来的却是被赶出了长安,一旦离开长安,他就再也没有任何争位的希望了。
李世民强压怒火道:"青雀,朕说过,你已长大了,朕也早就册封你为越王,若是再不就藩,难道要朕夺你爵吗?
这几天你便动身吧,不可犹豫,如若不然,休怪朕罔顾父子之情。”
李世民的话,说的很是绝情,李泰听的,如坠冰窖、心身冰凉。
李世民的脸阴云密布,李泰令他过于失望,他原本还以为李泰当真是乖巧,可现在他才看明白,平日他说一些大而空的漂亮话倒也罢了。
可是他如此热情高涨地"为民请命",令李世民深刻的意识到,这个儿子,若不是读书读傻了,那便是蠢了。
可若是此子明知这里头的利益瓜葛重重,却还如此,那么就纯粹是坏了,并且是从心里向外的坏。
李世民颇具深意的瞄李泰几眼:"你要时刻记着,朕乃天下人的君父,不是几家几姓的天子,大唐的基业,凭借几家几姓,也撑不起来。到了扬州之后,好生读书,朕和你的母亲,你就不必挂念了。"
李泰的眼眶早就红了、垂泪欲滴哽咽着,仿佛也意识到他的哭泣没有效果。
李世民随即道:"退下吧。"
李泰还不肯走。
李世民挥挥手,姚公公便和几个宦官,七手八脚的将他搀走了。
李泰才一被搀出去,李世民蓦然痛心疾首道:"朕最痛心的是,朕所养育的亲子,竟为了些许名声,而坏朕的大局啊。"
说着,他看向李治:"小九儿,虽有时也荒唐……"
李治便委屈眨眼道,"儿臣没荒唐啊。"
但李治实际上却觉得很爽,他这个四哥,实在太戏精,明明大家都明白他沽名钓誉。
可偏偏,李泰这么个戏精,在自己的父皇面前甚是得宠,李治心里恨的牙痒痒,偏偏只能乖乖忍耐,拿这讨厌鬼一点办法没有。
而这人一旦忍耐的久了,容易精神失常的,却没想到今日父皇居然会狠狠的训斥李泰,而后又要让李泰就藩!
他心里清楚,若自己想做太子,已经十有六七成稳固了,问题是他真想做这,太子吗?
做皇帝有什么好?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奏折一大堆,每天起早贪黑、一大摊子烂芝麻谷子麻烦事,那有做一个闲王,舒坦!
当然,这一切都多亏了奶爸,这是恩情,得记着。
李世民故意气哼哼道:"你不要在此强辩,你是什么人,朕会不知吗?"
李治像霜打的茄子,讪讪道:"儿臣往后,一定……"
李世民摆摆手:"朕现在不想听这些,李格,你似乎有话要说?"
"是。"李格正色道:"儿臣确实有话要说。"
李世民饶有兴趣,今日看了这奶爸新式炼铜法,只怕要天下震动了。
可是他很清楚,李治的本事并不止于此,因此,他就先敲打一下李治,然后再压榨一下,这叫帝王之术。
李格道:"父皇,儿臣想问一个问题,这钱到底有什么用处呢?"
"嗯?"
李世民心里想,钱还没有用处?谁不知道钱的好?谁能嫌钱多?
当然是,钱越多越好啊!
李治便微笑言:"若是铜钱紧缺的时候,这钱自是物以稀为贵,可一旦朝廷可以大规模的铸造铜钱,那么铜钱恰恰也就没有了好处,反而是坏处了。
父皇啊,这铜钱究竟有没有用、有何用,其实还是掌握在父皇手里,它既可以成为朝廷谋取巨利的工具,也可以成为掌握国计民生的利器,这就看父皇如何宏观调控了!"
李治顿了顿,继续道。
"奶爸的新式炼铜法,最有用的并不是它可以冶炼出数不清的好铜,而是用此法可倒逼出世家大族们手里储藏的大量铜钱,让他们的钱流向市场。
这些世家大族,经过多少代人的经营,家中私藏的钱之多,绝对能令人瞠目结舌。
可为何,市面上的钱却是不多呢?
根本原因就在于,钱都被私藏了,钱被私藏了,所有人都不愿意多花,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钱藏的越多,越有价值。
儿臣之所以建议父皇,今日带百官去鄠县,其实就是故意让他们看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儿臣的本意呢,就是告诉他们,从前私藏钱的方法,不管用了!
从今天起,私藏钱已经不再是世家大族们积累财富的手段,因为若是他们继续无节制的储藏,那么必定,他们储藏的铜钱不但不会增值,甚至会越来越没有价值。"
李世民同意点头,这个道理,他懂。
"那么下一步他们会如何呢?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私藏的一万贯钱,到了明年,可能缩水成九千一百贯,到了后年,则成为了七千八百贯,他们还乐于储藏钱币吗?
也就是说从明天开始起,他们就不乐意私藏钱了,他们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将这些钱花出去,父皇啊,这么多世家大族,若是人人都想花钱了,这也是极其恐怖的事。
一旦如此,那么市面上流通的钱币就会泛滥,到了那时,钱币流通得越多,就极有可能让钱币变得越来越廉价;
而天下的各种货物、土地乃至于粮食,由于,总量是一定的,而钱却变多了,那么,这些货物必将价格暴涨。"
"父皇啊,总之,大家都私藏钱不是好事,而物价若是暴涨,肯定也不是好事。"
李世民道:"朕还愁不涨呢,我们的手里不是有的是土地吗?涨一涨,对朕和晋王府没有坏处。"
李治却道:"若只是涨了一点点,当然没有问题,可若是涨的太多,对于普通庶民而言,却也是危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