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占坑,我把八千字写完,再替换。这章也没法看。都是重复章节)
高铭先生提及的先生,大多数他印象深刻的。
他提及到余逊先生,就是著名文献学家余嘉锡之子。
余嘉锡曾经是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42年的时候,48年的时候,当选中研院人文组院士。
当年,人文组一共有28位院士。
民国时期,那些大师,几乎囊括其中。
比如中国文学方面,就有胡适跟余嘉锡,遗憾的是,刘文典跟唐兰两位先生都没能当选。
哲学方面,就有陈垣、汤用彤、冯友兰、金岳霖等人。
史学方面,就有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等人。
考古学及艺术史方面,就有郭沫若、李济、董作宾、梁思成、梁思永等人。
为啥到了后世,人们依旧觉得民国时期大师多。
这些大师,指的是哪些大师?
直接从48年中研院选出来的一批院士,就知道具体都有哪些了。
如果觉得院士名单还不够全面的话,那么继续了解他们的候选人名单,那基本上囊括其中了。
说回余逊先生,绝对是家学渊博。由他上中国历史文选,是北大历史系学生的幸运。
这个幸运,苏亦他们没机会体验了。
也只有诸位先生的口中,才会听到关于他们的故事。
高铭先生,提到世界史的杨人楩以及张芝联两位先生,也提到中国是余逊张政烺两位先生。
当然,张政烺先生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我们的专业课,主要是放在二年级和三年级上的,中国古文字学,上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