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周内卫 > 第1005章 重回赌坊

第1005章 重回赌坊(1 / 1)

不可否认,以前的政策很有效,在很多年里解决了大周朝的棘手问题。如今时过境迁,到了必须改一改的时候。

好在公孙剑前面做好了准备,裁军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边关的军兵精筒到以前的半数左右。最要紧的,他们是招募的军人,服役够了可以回家,他们的家人都已经迁到内地。这样一来,相当于边关吃粮食的人只是以前的十之一二,运送粮草的任务不再那么繁重。

去除长途运送粮草硬加进去的成本,300文的售价是不是可以降下来三四成?

杜滨早已计算过,没问题的,而且还不止。

如果大周朝的税率不变,食盐的售价完全可以比宋朝更低,也就是降低到50文以下。

这时候,文震盂等人陆续进来,听到后发出感叹,从300文降到50文以下,这也太夸古了吧?

公孙剑却觉得不夸古,在内地可能会价格稍高,但是在此处,在江南,在山东,因为临近大型盐场,运送食盐的成本很低,如果没有额外增加的部分,食盐价格真的高不了。

公孙剑是经济学专业出身,他知道一个最基本的规律,价值决定价格,价格随价值上下波动。

如果食盐的真实价值在50文以下,那么价格定为300文就是蛮横无理。

这中间存在250文的巨大利润空间,于是就会有人参与其中,私盐的存在合情合理,这与后世药品的昂贵情况类似。

怎么让一种昂贵的药品没人用,那就是强行降低售价,只要把中间的利润空间挤压没了,立即没人推动这种药品的使用,哪怕它效果很好。

食盐也是如此,如果百姓到处都能买到50文的盐,私盐只能比它便宜,私盐贩子就会少。等到没有利润了,私盐贩子就没了,海鳘帮这样的庞然大物将不复存在。

这就是杜滨有信心说服公孙剑的原因,海鲨帮根本不用打,只要食盐的价格降下来,他们就会分崩离析。

公孙剑冲杜滨竖起了大拇指,经济学的知识他无师自通,了不起。

杜滨却说,皇帝是他的老师,凡是在《大周日报》上刊登的那些知识,还有故事,杜滨逐字逐句的认真看,这才有今天这样的思维。

公孙剑很欣慰,他没答应去顺义大学授课,但是在报纸上偶尔分享经济学小故事,还是影响到一些人,比如杜滨。

文震盂提出了不同意见,而且还很尖锐。他认为杜滨是在瞎胡闹,食盐价格降下来,朝廷税赋从哪出?毕竟,这是朝廷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内阁成员的质疑,杜滨很自信,言道:“宋代的食盐只卖50文,但盐税的收入占了政府财政的一半。我大周卖300文,吃盐的人比宋代多了一倍,微臣测算了一番,按照宋代的标准,大周朝每年的盐税应该接近1500万两。实际上昵,很多年份甚至不到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

按理说,售价是六倍,赋税如果同比例增加六倍,岂不是仅盐税要接近一亿两?

有这么多钱,还需要让商人去边关运送粮食吗?

杜滨用数字说话,摆事实,讲道理。

文震盂听了也无从反驳,不得不承认两淮巡盐使说的有一点道理。今天皇帝请大家都过来,事关国计民生,如果大周的盐政理顺了,不止是解决朝廷税赋不足的问题,还能降低百姓的生活成本。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两全其美昵?

杜滨的奏疏中已经提起,虽然不够清晰明确,总体方向是对的。

文震盂等人是有顾虑的,自去岁皇帝登基,朝堂内外已经发生了很多大事,用“动荡”来形容并不为过,现在的大周朝需要稳定,只要是坚持原状,北面“逼死”女真是迟早的事。

如果皇帝在“盐政”方面有想法,可以再缓一缓,寻找一个合适的契机。

公孙剑显然没耐心,他要在有生之年见到工业大革命,见到火车和轮船,见到大周在海洋上的无坚不摧,见到大周版日不落帝国的建成。

他今天喊各位来不是凑热闹,他要做出重要的决议。

首先,大周边关的粮草供应彻底与食盐脱钩,在前期军改的基础上,军卒数量已经降低到一半左右,军户已经安置到内地,粮草供应的难度已经明显降低,大周朝有足够的财力完成这项工作,就不要和食盐捆绑在一起。

其次,允许民间晾晒食盐,允许士绅开建盐场……

公孙剑的话还没说完,几位大臣脸上露出焦虑的神情。盐税可是国家的根基啊,轻易地放宽限制怎么能行?

公孙剑停顿了一下,对他们说:“郑芝龙的家族通过海上贸易,每年向朝廷进献1200万两银子。相比较之下,盐税只是其中的十之一二,甚至有些年份连人家的零头都没有,还谈什么国家根基啊?”

公孙剑要提升盐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就不能固守以前的常规,除了官府开办的盐场,允许民间制盐,这将有利于提升食盐的产量和质量,也会客观上通过产能过剩,拉低过高的食盐价格。

只有限制,才会滋生黑暗产业。公孙剑索性放开,谁都可以制盐,只要你在官府备案,只要你符合质量要求。

接下来,公孙剑谈第三点,食盐征税必须改一改。

“万历朝时大周陷入危机,古太岳先生提出“一条鞭”法,具体内容各位比朕都熟,在此不一一赘述。但是有一个特点众爱卿要记住,太岳先生在化繁为筒,把品类繁杂、样式繁多的税赋变得简单,容易执行。那么,盐政也是如此,我们只收一次税,只对一个人群收税,剩下的全部交给市场。”

除了杜滨,现场的人都还没搞明白,怎么就只收一次税了?

公孙剑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食盐的生产领域征税。

万历四十五年《纲盐法》实行之后,官府不再干预具体的盐务,一门心思的只管收税,基本思路的对的,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杜滨在奏疏里同样有数字计算,算出种种条条框框之后,官府每斤盐抽取的收入居然只有几文钱,与30。文的售价差之甚远。究其原因,计算过程中有很多匪夷所思的地方,比如按人口计税,大周朝的人口问题同样很复杂,牵扯其中让盐税的计算尽是纰漏,最后出现一个谁都不相信,偏偏谁都难以找出问题根源的怪状。

因此,按照古居正改革中化繁为简的基本思路,公孙剑不管你怎么售卖,不管各地多少人口,也不管是官办的还是民办的,只要你的盐场朝外卖盐,我就按比例收你的税,以后的环节都让市场去指挥。

这样的话,官府只需要管理好盐场就可以了,杜滨的计算表明,此举可以让盐税至少增加两到三倍。这是皇帝要讲的第三点,然后便是关于食盐的销售。

公孙剑指着海鲨帮所在的烂石肌方向,允许所有商人、百姓贩盐,允许所有店铺卖盐,只要不违反大周律,不顶撞官府,也不扰乱其他人,他们可以选择任何方式、任何途径、任意地点、任意价格卖盐。

此举好处多了,因为售卖者众多,属于“市场”的大范畴,朝廷只要确保税赋不高,盐场出来的盐价就会相对合理,卖到百姓手中就不会太贵。

杜滨同样在奏疏中有所提及,他估算如果政策实行,最多一年之后,百姓买盐的价格会降低到100文左右。待制盐、贩盐的人多了,三五年之后,食盐价格哪怕比宋代高,也会在六七十文的样子。

用市场平抑物价,这是公孙剑在《大周日报》上经常强调的,看来杜滨是个好学生,他学的很到位。

在价格趋于合理的同时,食盐的利润空间会被严重压缩,就不足以支撑诸如海鲨帮这等庞然大物的存在。

谁都可以去贩盐,干嘛还需要海鳘帮出面?大周朝已经没有官盐与私盐的存在,“贩卖私盐”这个话题已经不存在。

这相当于釜底抽薪,海鲨帮表面上再强大,一旦失去贩私盐的巨额收入,立马会像少了地基的高楼大厦,倒塌只是时间问题。

这便是公孙剑“盐政改革”的主要观点,开放盐场,自由买卖,一次性收税。

当然了,他除了是经济学的学生,还一直试图做个出色的商人。

从亨通钱庄到驿站的快递,从江南丝织到兖州的煤矿,还有尚儒客栈与计划中要开业的京味饭馆,公孙剑已经入手不少产业。

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公孙剑岂会轻易放过商机,同时也是为了调控食盐售卖的市场,他计划成立一家国营企业,投身到食盐的售卖工作中去,公平公正的与所有参与者竞争。

在他的认知里,这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融合,这家国企的盈利尚在其次,同样有利于帮助朝廷平稳的渡过盐政改革的初期阶段。

把盐政梳理清楚,让盐税重新成为帝国的财政支柱,这是大周朝振兴的一块基石。

皇帝的船队扬帆起航,继续向江南进发。

岸上的徐弘基不停招手,表达对皇帝离开的依依不舍。

这一次,他没有关闭码头,没有禁止百姓出入,也没有出什么事。

在山东地界,鸡飞狗跳,巡抚李精白吓得险些自裁。相比之下,徐弘基是幸福的,皇帝待的时间很短,

自己也没犯什么错误。

可仅有的一件事让徐弘基忧心忡忡,他看了眼身侧不远处的杜滨。身为两淮巡盐使,他不想着怎么维护领导,反而招惹到一个大麻烦。

杜滨给皇帝上疏,提出盐政改革的诸多要点,并承诺在自己的任上身体力行,打开大周朝盐政的新局面,为朝廷赋税增收至少两三百万两。

这口气可不小,徐弘基贵为魏国公,担任漕运总督,也不曾有这么大的能耐。

杜滨行吗?

杜滨站在他面前,说道:“下官自己肯定不行,但如果有国公支持,实现目标不在话下。”

徐弘基愿意听他说说,毕竟这件事要是搞砸了,到时候惹怒了皇帝,他徐弘基是第一责任人。

杜滨显得很有信心,两淮是大周朝的食盐产地和重要市场,仅仅盐城、泰州两地,生产的食盐数量占全国的三四成。只要徐弘基愿意帮忙,杜滨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政务,一年的时间足够他“兴风作浪”,一年后的盐税将让朝野震惊,老百姓一定能吃到物美价廉的食盐。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