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天的时间一到,宋恒就起身开始收拾了,今儿是他第一天上朝的日子,一定得准备好了,绝不能出差错。
赵香儿不知怎的也有些睡不着,便跟着一起起床了。
“相公,我去厨房看看饭菜做得怎么样了”,赵香儿帮宋恒整好了朝服,就去厨房看了看。
早膳宋恒素来喜欢吃些清淡的,厨房便准备了几道清粥小菜。
宋恒吃着很是可口,赵香儿在一旁想说些话,但又不知道说什么,最后嘱咐宋恒多吃点,等一切收拾完了,赵香儿还送他出了门,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宋恒轻笑了声,随后摸了摸她的脑袋说了一句,娘子你放心。
赵香儿随后点了点头。
管家早已经把马车都准备好了,就等宋恒了,到时候好送他去皇宫。
宋恒走后,天还没亮呢,赵香儿去隔壁屋里看了看自己的儿子,两个大儿子年纪大了,赵香儿便给他们一人收拾了一个院子出来住。
但小儿子还小就在他们隔壁住着,见孩子睡得正香,赵香儿就回自己屋里去了。
屋里点着灯,她也不想去睡觉了,转身去了自己的妆奁前,打开了那几个盒子,里面有不少金银各种首饰,塞得慢慢当当的,有人送的,也有自己买的,还有一些是宋恒给买的,这些都是她的。
以后也是她的,她也没有闺女,之前还跟王氏抱怨过,想着儿女双全,谁知道王直接骂她傻,都是儿子多好啊,以后就跟着享福了。
女儿以后嫁出去了,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过的要是不好,也是心疼的。
赵香儿当时听到这里也没话说了,没事她以后说不定有孙女什么的,也是能留给家里人的。
赵香儿在去柜子里把自家的家当都拿出来放到了一起,看着这一切,感觉有些恍惚。
他们之前住的那个小院租出去了,一年也能有些进账,宋恒如今升官了,想来俸禄也是会上涨的,还有就是这几年庄子上也是有进账了。
庄子上种了不少粮食,养着各种牲畜,还种了不少的菜,除去自家和里面人一年的吃喝,剩下的都卖给了京城的粮食铺子。
庄子里还有一座小山里面种着不少的果树,这些也都是留够了家里人吃的,剩下的全卖了。
说起来一年大概也能有个几百两银子的进账,眼下虽然还没有赚回本钱,但这都是可持续赚钱的,赵香儿倒也不担心赚不回来,如果收成不好左右就是晚几年罢了,庄子买了就一直是自己家里的。
如今家里一年的花费也就是日常购买衣物和那些人情往来,还有家里下人的月例罢了,这些加起来,一年最多也就二百多两银子顶天了,吃喝都是有庄子上供应的。
家里的日常衣物都是成衣店制作好的,每到换季的时候,那家成衣店的老板就会过来,给他们量尺寸什么的。
孩子每天都在长,每年都会长一截子,衣服肯定是每年都得重新做的。
赵香儿让成衣店他们一个季度会做上六身新衣服换着穿,用的料子也是好的,毕竟家里有条件了,也不能亏着孩子不是。
还有赵老汉王氏和金宝,都是会做衣服送过去的。
她和宋恒日常都是要出去应酬的,有时候还得参加宴会什么的,肯定也不能太埋汰了,因此每年也要新做衣服,用的料子花样也都得是好的。
要不然也出不去,还怎么应酬交际,搞不好还得被人笑话。
家里下人到还是好做,一也就春夏秋冬奇迹四套衣服就行了,两年一新做,而且一般的布料也就好了。
他们家如今下人也不少了,婆子已经二十个了,后来又添了十个丫鬟,看门的小斯也添了几个。
人情往来,也是少不了的,人家送了东西过来,你就得送同等的东西回去。
赵香儿想到这里,在清点了一下自己家里所有的银钱能有个一千多两。
旁边还有几张单子都是库房里的东西,这些东西加起来肯定也是值不少钱的,更别说还有一张上面都是皇帝赏赐的东西,东西肯定更值钱,不过本朝有规定皇帝赏赐的东西不能买卖,但是送人倒是可以的。
赵香儿看了半天,最后把家里的银钱和皇帝赏赐的都锁在了匣子里,剩下的也都放进了柜子里,上了锁。
宋恒如今升官了,日后人情往来怕是比之前还要多了,接触人肯定比之前的档次高了。
赵香儿坐在那里思量了半天,在抬头,天已经大亮了,六月份的天亮的也早,此时应该已经五更天了,估计皇帝也已经上朝了。
昨儿宋恒被皇帝封为了右通政司参议这事情已经传遍了京城,那些达官贵人当然也是看不上宋恒的,在他们看来一个没有家室后盾的五品小官,也翻不起什么浪花的,皇帝也不过一时赏识罢了,以后怎样还未可知呢。
说不定这辈子就到这里了。
但也有一些跟宋恒平级的,纷纷上前来和宋恒说话,想看看这位皇帝亲自封的人是个什么样的,其中翰林院的大学士在宫门口看到宋恒当时立马就过来了。
他能想到宋恒此次会升官,但没有想到宋恒竟然已经升了五品官,和他是平级了。
但宋恒对他还是很尊敬的,跟之前没什么两样的,客客气气,说话也是不卑不亢的,没有因为升官发财就在他面前耀武扬威的。
说实话宋恒不过才过了而立之年,将来前途肯定比他好的,毕竟他年纪大了宋恒许多。
等到了朝堂上,像宋恒这种五品小官都是在最后面的,几乎见不到皇帝。
不过第一次上朝,宋恒还是很激动的,他相信自己也不会这一辈子就站在这最后被一排,总会升上去的。
左参议看着一旁的宋恒也是好奇,此人看起来甚是年轻,眼下得了皇帝的赏识直接就成了五品官,他也是羡慕的。
好不容易下了朝,左参议就在后面叫住了宋恒,和他说了不少话,两人最后一起去了通政司所。
他们的顶头上司通政使几日前家中老母亲去世了,这几日都在家里忙着,因此不在,左参议一进去,就召集了里面的官员给他们介绍了宋恒,宋恒也认识了他们。
这个地方换个翰林院可不一样,表面上都是皇帝的臣子,但这里的人明里暗里后背还是有主子的,宋恒很明显肯定是当朝的皇帝。
左参议是太子的人,之前那个右的是二皇子的人,也算是互相制衡了,不过皇帝当面贬了他,但今儿在朝堂上却没有训斥二皇子。
这在一些人看来皇帝心里还是有二皇子的,也更加坚定了二皇子还是有机会的,更别说贵妃的母家可比皇后的母家强了不止一点,综合来看,眼下两人都是有机会的。
太子虽是储君,但毕竟皇帝还在,当初皇帝喜欢了能封,但也能废的,不能说是地位稳固。
这通政司最大的是通政司正使,后面就是宋恒和这位左参议了,也就是说在这个地方宋恒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
这些人都上前恭喜宋恒,宋恒说了如今家中长辈去世不久,正在孝期,等过了孝期定会请到家中做客的。
本朝本就重孝,宋恒这么一说,这些人也不好说什么了,但嘴上都是答应了。
眼瞅着时候不早了,众人都忙起来了。
在这里宋恒竟然还有了单独公务的地方,让他有些意外,桌子上也摆了不少的奏章密信,这些都要他一一查验之后,送到皇宫的御书房里给皇帝查看的。
之前的右参议负责就是江南一带的地方官员奏章和密信往来,宋恒也是直接接手了,北方一带的都是左参议负责的。
宋恒随后坐在桌子上开始查验这些奏章,说实话这还是宋恒第一次见奏折,之前上交给皇帝的是策论。
先是检查还要看里面有没有伤人的东西,之前就有人给奏章里面放了药粉,当时的皇帝不下心用手碰到了这个药粉,好奇之下在鼻子边闻了闻,结果粉末吸进了鼻子,没几天就去世了,后来查明是前朝的逆贼所为,只为报复。
当时这个事情闹得很大,后来通政司的官员就多了一个任务,要检查这些奏章里有没有别的东西。
然后在开始看折子,分类,把要紧的事情放在最前面,也好方便皇帝及时查看。
通政司本就在宫里,等检查过后,装好送到皇帝的御书房即可。
宋恒今儿也是第一天上任,不过他做事认真努力,一天下来也算是完全能上手了。
重要的折子要立即送到御书房,其余根据事情轻重缓急也必须得在三日内给皇帝送过去。
除非发生了重大的事情,否则地方上的折子都是一个月才送上来一回的,还都是请安折子。
干了几天下来,宋恒已经完全熟悉了这些,期间有一次送折子过去,皇帝又召见了他一回呢。
通政司正使也回来了,他自然也知道手下换人了,但宋恒不卑不亢,不骄不躁,比之前那个二皇子的人好的多了,不管是对上司还是下面的人收拾客客气气的,也不耍官威,已经很难得了,出人意料让像来坚持己见的通政司正使对宋恒的印象十分不错。
在宋恒出孝在家里举办宴会的时候他都亲自去了。
这回宴会规格不大,但是只要是比宋恒下帖子请的人,不管是从前翰林院关系好的同僚,还是如今通政司的人,全都来了,甚至大学士也带了礼物来,说起来这还是他这么多年第一次来宋恒家里呢。
之前也是请过的,但他最多让人送礼物过来,从没有亲自拜访的。
宋天也从信中知道自家大哥升官的消息,他也很开心,他和宋恒就跟亲兄弟似的,宋恒若是日后有机会高官厚禄了,他这个弟弟也是差不了的,而且有一个在京城当官的大哥就是好啊。
连知府大人日常对他都是很客气的,之前去府城办事,地方上来了六个县令,知府大人对他是最好的,送的礼也是最重的,宋天这几年也是积攒了些家业的,他虽不是那种绝世好官,但他也不是贪官,从来没有说是搜刮过民脂民膏的,干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
这些东西大多都是城里那些有钱人家送的。
宋天也没客气都收下了,毕竟这些都是有钱人家的,也不差钱,而且他不收那些人还会想办法继续送,或者给李氏的,后来他就收了,但是想要他包庇是不可能的,正正经经的做生意宋天也是没有找过他们的。
时间长了这里的商人图安稳,还是会定期给宋天送东西,但是他们也知道宋天不会故意难为他们的。
宋恒觉得自己日后还要打点关系,也是要用银钱的,宋恒在京城当官,用的肯定更多。
说起来这几年他攒下来的家业甚至比宋恒还多呢,毕竟翰林院就是个清水衙门,这是谁都知道的,宋恒后来进的通政司也是差不了多少的。
宋天几次信中问候都给准备了不少的银票给宋恒,宋恒虽说都给退了回来,但宋天觉得日后说不定还是用的到的,也都给宋恒留着呢。
家里后院的那片空地,赵香儿早已经让人收拾出来了,她准备在哪里划分一个新院子出来,剩下的一半就改造成后花园,这样前后院都有花园了。
前院的花园修缮过后可以招待宋恒的同僚,后院的呢,就可以招待来家里赴宴的女眷,如此划分也是正好。
赵香儿在这期间又置办了一些下人,毕竟宋恒升官了,之前家里的人本就不多,如今来家里的人也不少,总不能让人看着上不了台面。
她又提拔了一个嬷嬷在自己身边当管事,管着府里的那些丫鬟婆子的。
这嬷嬷是当初她在人牙子哪里买的,年纪也不大,也就三十多,长相一般,但这人是从皇宫里出来的,很是难得,所以价格也贵不少。
赵香儿最后还是买了,她十三岁就进宫了,二十五岁才出宫,之前还是在贵妃娘娘身边伺候的,见识也是有的,还有手段。
要不是被自家那黑心的丈夫卖了,恐怕也不会成这个样子。
要说府里的人多了,男的倒也罢了,可那些稍微有些姿色的丫鬟就有不安分的,竟然还在家里涂脂抹粉的,想着勾搭宋恒。
好从此翻身做主,宋恒年纪不大,长相不错,官位不低,以后前途说不定大着呢。
再加上赵香儿本就是个性子温柔的,之前家里人不多了,但是都是些安分的,倒也算了。
宋恒虽说一个也没有看上,但是赵香儿还是觉得膈应的不行,一个个年纪不大,心思后来这位嬷嬷一来一出手整治,真是给赵香儿好好上了一课。
赵香儿以前就是口头训斥罢了,这位嬷嬷直接就动手了,还罚跪,掌嘴,处理了几个心思不正的,直接给卖到了青楼。
提拔了几个老实的,让当了管事的,恩威并施下,剩下的人一下子就老实了。
这给赵香儿好好上了一课,有些人不是你对着她好就能好的,该出手还是得出手的,后来她把儿子身边的丫鬟也都换成了婆子。
宋恒每日早出晚归,也都是她亲自照料的,一下子就断了那些人的心思。
宋晟的书童就是虎子了,比他年长日常和他一起读书,既能照顾他,日常两人也能一起学习进步,宋恒和赵香儿很是满意,更别说虎子本就是个好孩子。
宋谦的书童是赵香儿在庄子上挑的,比他大两岁,父母早都去世了,跟着家中老奶奶,老奶奶去世以后也就剩下一个了,赵香儿看着小小的人儿也是可怜,就带回家里,让他给宋谦当书童了。
至于宋怀还小,暂时还不考虑这个。
家里如今前院是宋恒的书房,孩子们白天都在哪里读书。
后院是住的地方,孩子们还小,如今自然住在后院的,但是等他们大一些了,到了及冠之年,肯定要住到前院去的,毕竟后院说起来都是女眷居住的地方。
赵老汉和王氏从梨花村来了以后,就把自己在村里的地全部过户给了儿子金宝,还给了两个女儿一人添上了二亩地,如今他们也不种地,就让赵小宝一家免费种着,收成也是他们的,就当是帮他们了。
说起来都没人敢信,当初赵老汉带着家里人来京城的时候,高氏居然也想带着一家人一起来,说什么都姓赵,他们两家本就是一家子,但最终还是被赵老汉拒绝了,毕竟两家早已分家,而且把地都免费给他们种了,也算是帮他们了,把地过户给金宝也是担心他以后万一读书不成还能有个生计。
别看他们都来京城了,但除了逢年过节的来和赵香儿一家一起,平时都是在庄子上的。
赵老汉觉得这里才该是他们住的地方,本就是农家人,运气好得了个好女婿,来了京城,但骨子里还是觉得自己不配住在大宅子里,认为住在庄子哪里是最好最合适不过了。
金宝休息的时候会和赵香儿一起过去看看爹娘,有时候也会带着宋恒和家里的孩子一起过去。
一家人也就这么过着,赵香儿在这期间有认识了不少的官眷,看起来比之前的那些还要更注重规矩形象的。
但宋恒如今也升官了,她的地位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了,虽说她娘家没有别家显赫,但是宋恒要有以后出息,她的日子就差不了。
更别说宋恒的三个儿子都是自己生的,可以说赵香儿的位子是很稳的。
宋恒也不是那种无情无义之人,发达了就抛妻弃子的,对赵香儿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每次领了俸禄都会给她买东西,因此一些人很是羡慕赵香儿。
期间又有人动了给宋恒送小妾拉拢她的意思,但几乎都被宋恒拒绝了,实在拒绝不过就总到了庄子上。
毕竟那里人不多,本就需要干活的人,有人见宋恒压根不收房,没有这个心思,送了也是白送的,也吹不了什么枕边风,后来也就没几个送了。
宋恒也知道皇帝眼下也是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的,这些女子都是来历不明的,谁这知道是那家,跟别家有没有藕断丝连的,皇帝敢用自己,就已经提前把自己身家背景调查好了。
可别最后为了这些人,得罪了皇帝,不值当。
更别说他压根就没想过纳妾这些事情,儿子都有三个了,一母同胞,最好不过,好好教养孩子,日后也都是有出息的,宋天家里也是有孩子都是姓宋的,他们宋家子嗣也不算是凋零。
况且宋天之前来信说了,银花又怀上了孩子,还是双胎,不管是女儿还是儿子,都是他们家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