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新式建筑的开端
很快,周梦臣两个弟子就到了。
周梦臣先问冯保,说道“冯保,大内的玻璃作坊而今如何?”
冯保一愣,说道“回老师,运行正常。”
周梦臣说道“怎么要的人不多吗?”
冯保沉吟片刻,说道“这个作坊玻璃几乎全部供应宫内。还有一些做望远镜,千里镜之用。”
周梦臣说道“外销的多不多?”
冯保说道“没有多少。”
周梦臣说道“没有多少用玻璃代替窗纸吗?”
冯保说道“有,但是不多。主要是太贵了。”
周梦臣点点头,说道“你有没有想过,在外面建立一个玻璃作坊。”
冯保说道“老师,这一件事情我做不了主。”
周梦臣说道“无事,等一会儿,跟你一起回去,给黄大伴打个招呼。”
在此之前,冯保的玻璃作坊,已经通过皇店销售出不少玻璃,但是这些玻璃主要在奢侈品的行列。而不是民用消耗品。一方面是玻璃刚刚出来,物以稀为贵。另外一方面就是冯保的作坊,就在皇城之中,产量相当有限。
而冯保的精力主要在更好的光学仪器,比如千里镜,显微镜等等。
甚至可以说,冯保生产的玻璃都是顺带的。产出千里镜,与显微镜才是冯保玻璃作坊的主要责任。特别是千里镜这种军国重器,这才是嘉靖一直让冯保的作坊在皇城之内,而不迁出来的原因。
而今,周梦臣需要的引领建筑风尚。他思来想去,发现水泥虽然有很大的用处。但是他革命性更多是在施工之中。但是这个时代的大明可不是一直在建房子。必须要让水泥有更广泛的用途。
周梦臣就将水泥引到了装修行列之中。
不过,周梦臣忽然发觉。在这个行列之中,玻璃是比水泥更不可替代的。
因为在没有水泥的时代,华夏先民们,也不是没有想过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来装饰房子。总结起来,就是九浆十八灰,有各种配比,加入糯米汁的仅仅是一种而已,其余的又加入桐油的,加入白矾的。甚至有加入血的。
如是等等。
在装修行列,各种各样的灰,有自己一定之规。甚至在某些细节的表现能力,要比水泥还好。所以,并不是没有水泥的年代,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抓一大土的土坯墙面。
当然了。老百姓们与这些东西都
无缘的。
毕竟,成本在哪里放着。
但是水泥将来会降价,但是而今这价格却不会。而今水泥与这些各种灰来说,成本优势并不是太强大的。倒是有一些方便。
所以,周梦臣想到了玻璃。
嘉靖住的房子已经都用了玻璃窗户。以水泥加玻璃,可以号称宫廷风了。如此一来,之前水泥的流行,是被动形成风尚,而今周梦臣主动营造流行趋势的。不要以为只有现代,才有流行趋势。
其实,在古代早就有了。
只是明前期,还是京样与苏样平分天下。所谓的京样就是宫廷风格。只是越到了后来,北京的经济越不发动,而江南越发富裕。特别是苏州,简直是天下第一大都市,明代之魔都。
苏州的流行风尚,一统天下。甚至传到了宫中,宫中嫔妃,都以身穿苏样为荣。
不过,京样作为一个流行趋势不在了。但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恶死这样的情况,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周梦臣这个计划,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玻璃的供应量。唯有将玻璃定成日常用品,价格决计不能高了。最少不能是奢侈品的价格。周梦臣的策略才能达成。
不过,周梦臣并不觉得黄锦会拒绝这一点。
北京城下一战,宫中出了不少内库银,宫中虽然不能说是空空如也,但也留下了好大亏空。平日亏空,嘉靖都会想办法,将户部的银子挪到宫中来,只是如今户部尚书的头发都快掉光了,正在全国范围之内,大规模将各省的结余,调入京师来。
大明的财政结构很奇葩,正要说起来,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在一两千万两上下,虽然北京太仓结余很少,但并不是大明没有钱,而且大明的赋税分配,都是层层截留。到了北京这里的,只是各省上缴的数目,其余的钱都在省,府,县,都分配过了。
这个时候,朝廷从下面抽钱,其实是很不符合财政原则的。不过,地面上大体上还是有些钱财的。毕竟大明底子还厚,只是到了明末,这种非制度的从下面抽血的行为,造成了全国任何一个官府,都没有一笔多余的钱。甚至某一个府县几千两的杂项,都要上解京师。
那时候血已经抽干了。不死何待。
而今却不是这个样子。
而今的财政危机虽然困难,但是还是能熬过去的。
只是嘉靖未必肯熬过去。或者嘉靖或许想让别人熬。而不是他自己。
如果这个时候,能给嘉靖添一笔钱
,不管是刷嘉靖的好感度,还是减轻朝廷的负担都是有好处的。
周梦臣吩咐过冯保,转过头来,将手中的图纸递给了徐杲,说道“这里有一个大概的样子,你能不能做出来?”
徐杲拿过来一看,却是一副建筑图纸。周梦臣画的很是写意。但是毕竟画图的根底还是有的。所以徐杲也是能看的明白,他细细琢磨一番,却是发现,周梦臣的新设计,其实并没有什么质的变化,无非是大开窗。多用水泥。将很多可以用木料,或者其他材料的地方,用上了水泥。
这种东西,放在现代。就是被无人吐槽的不能仿古如古的仿古建筑。但是在这个时代,却给徐杲带来很大的启发。心中暗道“原来可以这样?”
很多东西,就好像是一张窗户纸一般。
比如很多院子柱子。如果用木头的话,要辽东或者其他地方的大木。但是用水泥柱子的话,只要外面刷好漆,是看不出来的。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从外表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内里都变成的水泥与竹筋结构。
对,是竹筋。因为钢铁太贵了。
而且大明这个时代的,也不会有太高层的建筑。即便上都一层两层,三层都是相当少的。这足够用了。
至于周梦臣没有在设计风格上大做更改。原因也是很简单。周梦臣只是想推销水泥。而不是改风易俗。真要说起来,后世那种偏西方的建筑风格,未必能入了这个时代明人的眼。
徐杲说道“没有问题。”
周梦臣说道:“那就好。准备一下跟我进宫。”
随即周梦臣到了宫中,与黄锦一说,黄锦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随即让徐杲带人接管对宫中的修缮。毕竟宫中采购了这么多水泥总是要用的。而徐杲在这上面是最拿手不过了。
几日之后,宫中焕然一新。
特别是水泥代替砖石,铺设小道,深入花园之中,比寻常的砖石路要好的多。
嘉靖自然是大为高兴,赏赐了徐杲一个工部主事的官职。
当然了,这个官职更多是一种荣誉头衔,仅仅领俸禄而已。毕竟,中旨封官,就是所谓的斜封官,根本不被朝廷上下认可,如果周梦臣不是在科举之中证明了自己,也是徐杲的待遇。
周梦臣也在闹事之中选了几件房屋,按照宫中的方式修缮,多用水泥与玻璃。一时间本来吹起来的风潮,被越吹越高,似乎要吹到天上去了。
只是周梦臣的困境还是没有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