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已经颇显炎热,北方稍微清凉一些,枝叶繁茂起来的树木清晰传达出初夏的讯息。许州忠武节度使府的二进大院内,有两棵绿阴如盖的老槐树,在青石板地面上投出一大片阴影。
此刻阴影中站着一名作书生打扮的年轻人,他束手抬头,望着枝叶缝隙中星点般的阳光,双眼微微眯起,好似在思考什么。
他身材普通,容貌寻常,跟丰神俊朗这四个字完全沾不上边,走在大街上绝对不会被大家闺秀和江湖女修多看一眼。
但他衣着得体,边幅修饰得一丝不苟。他站在那里,便有一股气质,不只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有一股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厚重与沉稳。
他的眸底不时掠过一抹闪电般的厉芒。
“吴司马,廉使有请。”一名书吏走到年轻人身边,执礼甚恭。
吴钩对来人点点头,跟随对方穿过回廊院门,来到三进院落,径直走进东书房。
忠武军节度使秦宗权已经起身迎出座位,他满面笑容:“吴先生来了?快请坐。”
秦宗权本为蔡州刺史,之所以能够占据许州,乃是发兵击败了前忠武军节度使周岌。在这场以下犯上的战役中,他面前的年轻书生出谋划策,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秦宗权对吴钩表现得十分亲近。
此刻秦宗权看吴钩的眼神,就像看天上掉下来的珍宝一样,而实际上,这名年轻人的确是跟天上掉下来的差不多。
昔日秦宗权还是蔡州刺史,在蔡州招兵买马时,一日忽闻有布衣书生求见,在问过对方的身世出处后,秦宗权拒绝了对方请求,因为对方并没有显赫家世。
不出自书香门第,没有名师教导,没有家族历练,又哪里会有多大的真才实学呢?
都说孔明躬耕于南阳,是一介乡野村夫,而实际上孔明并非平民百姓。祖上世代为官不说,诸葛氏更是琅琊有名的士族之家,孔明结交的也都是一时名士,是真正的往来无白丁。
最后拗不过吴钩日日到刺史府外等候,秦宗权当时又正在招贤纳士,不想落一个怠慢士子的名声,这才屈膝接见。
没想到,一番座谈,秦宗权意外的发现,对方学识不凡、才思敏捷,尤其很多针对蔡州时事的建议,让秦宗权获益匪浅。秦宗权也不是庸人,当即将吴钩纳入府中做了门客,并且以礼相待。
一番寒暄后,回到主座的秦宗权问:“先生此来,可是有什么指教?”
吴钩拱了拱手,语调平稳道:“安王败李克用,李茂贞攻打长安,朱温发兵平卢,敢问廉使有何看法?”
秦宗权露出笑容:“天下大乱,我忠武自然要趁机崛起!”
吴钩点点头:“那便请廉使授命,让钩出使河东。”
秦宗权怔了怔:“去河东做什么?”
吴钩道:“跟安王结盟,共同对付朱温。”
秦宗权脸色肃然下来,他看了吴钩好几眼,这才徐徐道:“安王攻河东,我趁机夺忠武,这对安王而言,是对朝廷秩序的冒犯。安王回过头来之后,不对付忠武就不错了,怎么能在这个时候跟他联手对付朱温?”
吴钩笑了笑。
这一笑,有千般从容,万般丘壑,就好像滔滔江水,终于遇到了缺口,可以肆意倾泻而出。
他道:“廉使夺忠武,是破坏朝廷秩序,正因如此,才更应该在此刻匡助安王。安王承了廉使的情,事后就不会追责,廉使若能有一些作为,立下一些功勋,事后要让安王承认廉使的节度使地位,也顺理成章。”
秦宗权默然不语,陷入沉思。
吴钩继续道:“朱温攻平卢,无论成与不成,他接下来都要向宣武四面藩镇下手,以求荡平中原。到了那时,忠武首当其冲,如何面对有道门支持的朱温?没有安王声援,忠武独木难支。”
秦宗权点点头。
吴钩又道:“廉使有大志向,北取河洛,南下淮河,是必有的谋划。而朱温若是做大,廉使的谋划便无从实现。一山不容二虎,中原之地,除了廉使之外,不应该再有一个强力藩镇。”
秦宗权眼前一亮,他期待的看向吴钩:“先生有把握能够说服安王,跟忠武结盟?”
吴钩嘴角微微扬起:“事若不成,钩提头来见。”
旬日后,吴钩带领忠武军的使者队伍,离开许州城,自北门出。秦宗权亲自相送出城。
明媚的阳光在马蹄下扬起的黄尘里翻腾,百十人的使者队伍堪称大张旗鼓。服色各异的大小官吏,在甲士的护卫下跟在吴钩身后,身着劲装的练气高段修士贴身扈从。
秦宗权给了吴钩他该给的底气,此行要面见安王,队伍里还有近十辆马车,装载着秦宗权带给安王的见面礼。
吴钩回头看了一眼许州城,彼此相距已经超过三里,秦宗权带领的官员还在城门前目送。官道两旁的行人百姓,见到如此阵仗,都向吴钩投去敬畏的目光,行走在其中的小娇娘与江湖女修,看吴钩的眼神也神采奕奕。
吴钩收回目光,看向官道前方,他忽然笑了笑,谈不上志得意满,但绝对意气风发。他对自己说道:“出名要趁早。”
绕过宣武,一路北上,经过多日的长途跋涉,吴钩终于到了太原城近郊。
道旁的小亭内外,许多即将远行的人,正在和送别的人话别。在这个天色阴沉的上午,离别的愁绪好似格外浓厚,很多人脸上都有了泪水。
吴钩收回目光,轻轻一笑,心里念了一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他看向高峻巍峨的太原城墙,意态勃发。
城楼前的甲士后面,立着一个玄袍飘飞的年轻人,两人的目光不期而遇。
而这时,有一名白袍剑客,跨着青鬃马从使者队伍身旁飞驰而过。
吴钩陡然神色一凛。无论是站在城楼前的玄袍年轻人,还是从身旁疾驰而过的白袍剑客,都让他感受到了非同一般的气质。一个如君王临世般霸道无匹,一个如仙人般飘逸绝尘。
“千年太原城,果然人杰地灵。”吴钩心里默念一声,心里多了一些敬意。
李晔送完南宫第一回府,处理公文没多久,就得到下面的人上报,说是忠武节度使周岌的使者求见。
李晔接了帖子,但是没接见对方,而是让人把他们带去驿馆。
过了两日,李晔已经决定动身去成德,在启程之前,他见了吴钩一面。
接过秦宗权的信浏览了一遍,李晔将书信放在书案上,开始打量站在堂中的吴钩。
秦宗权的来信言辞甚为恭敬,前面一大半都在吹捧李晔功高盖世,说他如何钦佩敬仰李晔等等,后面小一半则是说明了派遣使者的意图。
在这部分中,秦宗权先是把朱温好生唾骂了一顿,说他以下犯上,祸乱中原,罪不容诛,然后表示愿意和李晔马结盟,共同对付朱温,还中原太平。
吴钩自然已经认出来,面前的安王就是前两日站在城楼前的玄袍男子,面对李晔的打量,他只能尽量站直身子。不过让他感到意外的是,李晔并没有用修为威压来给他一个下马威。
饶是如此,吴钩也半点都不敢怠慢,他进府的时候就发现了,府邸内外有无数大修士,整个王府深邃如海。
即便没有这些修士,吴钩也得恭恭敬敬,因为他知道,忠武和他的命运,都掌握在眼前这个男人手里。
在见李晔之前,吴钩脑海中已经想象过无数遍,今日会面会是怎样的景象,针对李晔会有的各种态度、言辞,他也想好了应对之法。
然而再度出乎吴钩意料的是,李晔没有问许州的事,没有诘问秦宗权为什么敢夺取忠武,也没有斥责秦宗权蔑视朝廷权威,甚至对秦宗权恭敬和送上的礼物,都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李晔徐徐道:“吴长史学的是哪一派的学问?”
临行前,秦宗权已经把吴钩升为长史,算是增加他的出使的份量。
面对李晔这个问题,吴钩虽然意外,但还是很快回答:“卑职勉强算个读书人。”
李晔笑了笑:“儒家?”
吴钩认真道:“卑职窃以为,读书人当习百家之学,不必拘泥于哪一家。如此方能真正有所作为,不误事、不误民。”
李晔哦了一声,有了点兴致:“长史年纪轻轻,竟然已经精通百家之学?”
吴钩谦逊道:“不敢说精通,只是略知一二。”
李晔眼中多了一丝玩味之色:“既然如此,长史便说说,孤王会如何处置秦宗权?”
吴钩悚然一惊。
李晔用的是“处置”这两个字。
吴钩想起,原忠武节度使周岌,在黄巢之乱中,可是跟着李晔鞍前马后,立过不少功劳的。要说周岌跟安王没有交情,他绝对不信。但现在秦宗权却夺了忠武,还把周岌囚禁,李晔的心情当然不会好。
但吴钩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略微斟酌了一下语句,马上道:“朱温倒行逆施,竟然进犯平卢,此乃十恶不赦之罪。秦廉使自知对社稷无甚功勋,所以愿意跟殿下联合,共同对付恶贼,还大唐一片朗朗乾坤”
李晔冷笑一声,打断他的话,“联合?结盟?他秦宗权有什么资格,敢说跟孤王结盟?你现在就回去告诉秦宗权,他祸乱藩镇,蔑视朝廷权威,罪在不赦,要想戴罪立功,就乖乖听孤王军令,立即进兵汴州。否则,孤王反手就让他脑袋搬家!”还在为找不到小说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或搜索热/度/网/文《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