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山之行,疾风可谓收获甚大,借此化形成功。对于妖兽修炼来说,化形是一道很重要的门槛。
渡劫成功,实力暴涨,从此天下任逍遥!
与此同时,他们可以修习更多的功法,与修真者交流更加的方便。尤其是出入修真者城镇,不再被人以蛮荒妖兽对待。
疾风急匆匆的离开,一方面是因为比试令他有失颜面。另一方面,自然是想趁此去修真城中逍遥嘚瑟一番,此因才是最主要的。
以往都是跟随李守朴等人一同前往,深觉不便。如今化形成人,自然是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他可不想如以前那般,借着瘦小的闪电貂之身,在诸位仙子身上蹭来蹭去。
按照疾风后来之言,便是“雕虫小技,不足挂齿”,“难登大雅之堂”!他要靠自己的实力,靠自己的翩翩风度,堂堂相貌,逸群之才令人折服,甚至投怀送抱。
对于疾风的这些小心思,此时的四人自然不会知晓。
不过他们此行并非毫无收获。借妖族强者的修炼,反观己身,反复琢磨,亦发现了一些相通之处。
《道决》云“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以身观身”,与修道之人而言,不仅是指内视己身,“内照形躯”。
还可以通过观察己身,再去观察他人,或者通过观察他人之法,再推及己身,以此来完善自己的道,完善自己的修炼。
无论妖族,还是人族,对于修炼之道,殊途同归。只要用心,相互印证,自然会发现道之根本,有所收获。
正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如果能做到“以身观身”,再推及“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便顺理成章,信手拈来,化为己用,成为己之道。
而且知晓哪些是无谓的牺牲,无谓的消耗。洞察先机,以此让自己避免重蹈覆辙,耗费心神。
虽然四人别了疾风,但是心中却不曾忘掉刚才的点点滴滴。心有默契,随后便在月牙山找了一处僻静之地各自修炼了起来。
此处离那洞府甚远,即使有人经过,亦不会有所怀疑。这倒并非说四人胆小怕事,只是不愿起纷争,被人打扰修炼。
如此这般,一年时光而逝!
众人修为都有所进展,与疾风一战,金幽兰与陈雪羽各自又有一番收获,尤其金幽兰借此机会突破了一个小境界,踏入了元婴后期。
石浩立虽然并未参战,不过他之前因为九星灵剑,亦是收获良多。此次再借妖族强者所留影像,单论实力的提升不输于金幽兰。
而李守朴如今体内灵力早已全部转化为真元之力,大圆满的修为,只是缺乏一丝契机便可踏入化神期。
这一年虽然修为未有变化,可是对于道之感悟又深了几分。对于化神劫有了几分期待,多了几分把握。
几人相继离开,因为收到欧阳静姝的传音,需要他们协助处理“笑相遇”之事。如今的“笑相遇”比之以前的生意,又扩大了许多。
当日在虚陵盛会之后,欧阳静姝亲自出面,极力邀请,许以丰厚的报酬。再加上如今“笑相遇”的规模,竟然吸引了榜上数位炼丹强者的加入。
袭明通过参悟虚陵洞天,丹术突破,如此以来,“笑相遇”的丹药供给以及品质又有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欧阳静姝不遗余力,邀请他人之时,亦考虑到虚陵宗的想法。她又提出一些合作方案,互惠互利,虚陵宗欣然同意。
为此,甚至不惜余力,还为他们推荐了不少炼丹奇才。当然是那些人游离在外,并非虚陵宗之人。
虚陵宗自然亦有自己的打算,既然仅凭一宗之力无法独揽,倒不如顺水推舟,加深双方合作关系,以此获取更大的利益。
从另一方面来说,亦是减少虚陵宗的敌对势力。毕竟那些不愿归附虚陵宗的炼丹奇才,无论自立门户,还是加入某一方势力,对于虚陵宗同样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而他们加入“笑相遇”便又不同,毕竟两方势力是合作关系,对于丹药的供给与炼制有所统筹,不至于相互厮杀。
而且欧阳静姝深知这些大宗门的困惑与瓶颈,抛出自己的杀手锏。那便是相互携手走出西州,或许这才是打动虚陵宗的关键因素。
试问哪一方势力不想强大己身,笑傲修真界?
双方通力合作之下,丹药不仅在天外天西州畅销,在却月星亦是。修真者趋之若鹜,欢喜异常。而欧阳静姝增加售卖方式,不仅接受传统的灵石交易,而且还接受以物换物。
比如修真者获得的灵草,“笑相遇”以市场价格折算,童叟无欺,令人信服。如此以来,为修真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他们自然乐得如此,双方皆大欢喜。
甚至有些重宝,或者高级灵草,由于直接售卖价格偏低。修真者都寄希望于拍卖场,弊端便是耗时太长,而且收益多少有些运气的成分,毕竟每次的拍卖价格都不一样。
而欧阳静姝更多的是为“笑相遇”积累人气,所以出价公道,当场交易。这样,免去了很多修真者的烦恼,何乐不为?
很多人或许会问,莫非“笑相遇”是在做慈善事业?
其实这便是欧阳静姝的高明之处,她先借此笼络人气,同时在却月星与西州之间交错售卖。
虽然不至于暴利,但是亦不会赔本,即使原价出售,亦没有影响。至于浪费的人力,由于生意规模浩大,可以忽略不计。
如此以来,西州拍卖场的生意却深受影响。原本门庭若市,人影攒动,如今却有些衰败萧条。
那些拍卖场势力心有怨气,暗中较劲,甚至使坏。可惜“笑相遇”早已今非昔比,不论是明里还是暗里,他们自然讨不得好处。
这些自然归功于欧阳静姝的决策。
而“以身观身……以天下观天下”用之于经营之道,何尝又不是呢?看他人兴衰荣辱,得失功过,补己身之不足,防患于未然。
反之,以己身之惑,推及他人,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