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虎符,可调天下军马。
当年姚家的老祖宗随先帝征战,立下赫赫功名。虽然比不上其他几个大将军,但在先帝那里,绝对的心腹。
因此,先帝将金龙虎符“藏”在了姚家老祖宗手里。
一代一代传下来,传到了老伯爵手里。
到了老伯爵这里,姚家早就淡出了世家核心圈,他想要更换门庭,为姚家另谋出路。但可惜的是,姚家人似乎天生都不是读书的料,不管是当时的姚大爷,还是姚二爷,都没露出这方面的天赋。
老伯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姚家的没落,然后……
殿试结束以后,考卷被糊了名,送到了负责批改的考官手里。这群考官在殿试开始前几天,就已经被“关”了起来,就等着改卷。
他们在进去之前,都不知道殿试会考什么题目,直到做好的糊名卷被人送进来,才会知道到底考了哪些题目。
有的有标准答案,有的是主观题,但不管是哪一种,都需要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过的画圈,不过不用画。
到时候排名次的时候,就看谁的圈多。
圈数相同,看甲乙丙丁评级,看考卷……甚至字迹、字体,也会成为评比的条件之一。
负责改卷的考官们会花几天时间改卷,反复核对,没有问题以后,将排好名次的试卷拆开,查看名字,抄录名单……
最后,送到明光帝那里。
和名单一起去的,还有前二十名的试卷,以及他们觉得明光帝会抽问的试卷。
按照惯例,前十名的名次由皇帝亲定。
明光帝看着眼前的名单,将考生写的策论拿过来看了一下,挑出了几篇自己觉得不错的,拿出来和几位近臣讨论。
有的人明光帝之前就听说过,有的是第一次见,不过这都不重要,只要能够进榜,那就是实力。
至于入了朝以后,谁能笑到最后,那还要看各位自己的本事。
一个榜单,不过是一时得失罢了。
明光帝对这份名单没有太大的意见,确定他想要的人都在里面以后,他只是稍微调整了一下前二十名的顺序,便把名单定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金銮殿上传胪唱名,状元游街天下知。
明光帝钦点状元、榜眼、探花和进士以后,状元带着诸位进士拜谢皇恩。骑马游街前,诸位新贵还要换上朝廷特地准备的各色蟒袍,一切准备妥当以后,才会在鼓乐御杖导引下,穿过临搭起的“龙棚”,前去看榜。
顺天府尹早在那里等着了,他亲自给状元插花、披红绸,新鲜出的状元郎骑上御赐的高头大马,走过天街,以示“皇恩浩荡”。
街道两边人山人海,早就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今年的状元郎十分年轻,叫好些藏在窗户后面的千金小姐夸奖,纷纷怂恿身边的丫鬟扔花枝、扔香包,把这气氛瞬间吵到了顶峰。
看到状元郎被砸了一个满身,好不狼狈,跟在最后面的姚大爷表示其实出风头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瞧瞧,出来时还是个人样,就那么一会儿功夫……
姚大爷对状元郎表示同情。
-------------------------------------
御书房里,明光帝看到李文崇这个时候,挑了一下眉。
“没去看热闹?”
李文崇行了一个礼,起身“臣弟去看什么热闹?臣弟家里又没什么凑热闹的女眷,要去,也是那些想要挑一个顺眼的女婿的人去。”
“晚上的琼林宴,你要来吗?”往年李文崇不爱凑这个热闹,如果不是明光帝三催四请,人家连殿试都懒得来。
可今年,李文崇凑了不少热闹,殿试、传胪唱名,一件没错过。
所以明光帝也就问了一句。
“去啊,怎么不去?这么多年,我还没参加过几次琼林宴,听说琼林宴上那些大才子还会做诗?挺热闹的。”
明光帝表情古怪地看着李文崇“你以前可没这么爱凑热闹,说吧,你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哪有?皇兄,你别污蔑我。”
“呵!朕还不了解你?说吧,你这个时候跑到朕这里来……恐怕不是为了告诉朕,晚上的琼琳宴你要去吧?”
李文崇一脸认真“就是这个啊,我还能有什么别的事情?”
联想到这几个月来李文崇的反常,明光帝表示怀疑“是吗?”
“你非要说我有事的话,其实……我确实有一件事情想要跟你聊聊,只是我怕我说出来让你不高兴。”
明光帝瞪他“哼!跟你的私事相比,还有什么事情能让我不高兴?”
李文崇瞧上一个老太婆的事情还没解决呢,还有什么事情比那个事情更让他“为难”?
李文崇讪讪地摸了摸鼻子,说道“那这回……皇兄想多了,这回的事不关我的事,主要是你那几个儿子……”
明光帝皱了眉头“他们怎么了?不要跟朕说,他们也招你惹你了?”
“没招我啊,但是……京城里的传言,你没听说吗?”
“什么传言?”
“晋郡王心胸开阔,品德高尚,被姚家这么打脸了,还大大方方地原谅了人家……”
明光帝瞅着李文崇,感觉他在挑事。
果然,下一秒他就听到李文崇“啧啧啧”了几声,那意味,简直不要太明显。
明光帝就算想要装糊涂都没办法了,抚额“你怎么也掺和进这件事了?”
晋郡王堂堂一个皇子,却低声下气的死巴着人家姚家,是个人见了都觉得有鬼好吗?
晋郡王也不傻,所以上回在殿试时,他直接给姚家穿了一回小鞋,只不过被大皇子李建给挡了回来。
当时有朝臣在,明光帝及时阻止,没让两个儿子闹开,但这件事情并不是到这里就完了。事后,明光帝去后宫的时候,还在几个后妃那里听了几句。
很明显嘛,想要支持姚家的,肯定是大皇子一派的;想踩姚家的,肯定是二皇子一派的。
随着这些皇子一个个成年,后妃的斗争也开始了,明光帝想要阻止都没办法。
只不过平时,大家都只是暗地里动作,没有闹得太明显,明光帝若有所觉,除了尽量控制平衡,暂时也没有别的办法。
哪个皇帝年轻的时候,不是这么过来的?
你要有本事,你就上位;你要没本事,就老老实实给别人当垫脚石。
只要不触犯他的底线,明光帝不介意底下的皇子“争”,所以对晋郡王的某些行为,他也保持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