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墟内暗潮汹涌,但那张“瓒矢国王病重、大司马监国”的遮羞布还未被揭下。
可尽管如此,东秦也并不太平。
紫墟国还未有动作,大宛却骤然出兵东秦,两国的交战已经拉开序幕。
好在在此之前,南宫丞已经让桑王和雷俊芳,带着紫墟即将变天的消息回了东秦,东秦朝中早已做好了紫墟国即将出兵的准备。
虽说眼下真正出兵的并非是紫墟而是大宛,但也算是有备无患,能即刻应战。
大宛与东秦交锋,紫墟国内也人心惶惶。
毕竟七国之间虽各自独立不同,但就国土而言,仍是密不可分的,又加之原先就有紫墟准备要对东秦起兵征讨的消息,百姓们则更是担心这战火将会波及紫墟,届时,这样的安宁日子将不复存在。
这日,南宫丞收到了一封东秦传来的信笺。
见他看完之后,白晚舟才递目问,“这是谁送来的信?”
“裴驭,”南宫丞回答着,已然将信笺递给了白晚舟,“他将东秦时局写来与我,顺便让我们自加保重。”
白晚舟接来信笺,发现信笺上的内容不多,裴驭写得很是精简,但主要提及的是两个人,于是询道,“阿丞,范姜岚、范姜霆这二位范姜将军是谁?裴驭为何突然提起他们来了?”
“是我的亲外公与亲舅舅,”说起这二位长辈,南宫丞的眼眸中带了些崇拜的光,有些感慨,“未想到有朝一日还能见他们再一次领兵出征。”
南宫丞这一身的武艺,多少也有外公与舅舅的启蒙、点拨的影子,只是可惜外公与舅舅挂帅出征的时候,他都还很小,还没来得及与他们一同上过战场,外公与舅舅边卸甲归田了。
“既然是这么亲近的关系,怎么你也从未带我见过长辈们?甚至是提都未怎样提,使得我都不知道他们是谁……”白晚舟嗔怪。
“因为范姜一族自我母后入主正宫,就已经向父皇交还了兵符,举家迁出东秦都城,自此之后更几乎是隐退于山林了。”南宫丞耐心地向白晚舟解释道,他一边说着,一边将那封信件伸向烛火,烧成了灰烬。
听到皇后母族隐退,白晚舟也有些猜测,“外公与舅舅,这是怕父皇觉得他们功高盖主?”
南宫丞抿了抿唇,“是,但也不全是,外公和舅舅,更怕的是落人口实,有人在母后的身后,戳她的脊梁骨,让她在宫内抬不起头,寸步难行。”
所以归根结底,帝王的猜疑,对他们来说并非是最要紧、最担心的,他们最担心的是身为女儿、妹妹的安危。
“那既如此,为什么父皇这回还准许他们领兵出征呢?”
南宫丞回答,“在眼下关乎存亡的时刻,父皇还愿意授命于二位范姜将军,这对于外公与舅舅来说,就是莫大的信任了。至于为何如此信任,正是因为外公与舅舅及时地还权、识时务地淡出朝野吧。”
这样一说,就很是了然了,晋文帝最喜欢的就是识时务的人,适当的时机退隐,又在危急关头愿意为了皇帝与国家的安危“重出江湖”,范姜家族或许已经将为人臣的法则、规矩,悟得清清楚楚了。
不过归根结底,那自然还是表明,范姜家族确实一心为国为帝,并无有其余任何的野心。
“只怕母后会很担忧吧,毕竟外公已不复壮年了……”
毕竟南宫丞都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皇后也已经伴君数十载,范姜老将军自然也就不再是壮年,而这一场战役对抗的又是兵强马壮、兵力并不在东秦之下的大宛,这势必是一场苦战。
“到底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与哥哥,母后会担忧那是人之常情,但也不必太担忧,也外公与舅舅这些年来虽然未再有机会出征,但都随时保持着行军时的体格,我听人传信来说过,外公的身子也还很是朗健的。”南宫丞抚了抚白晚舟的头,同他解释道。
“但若是外公与舅舅已经对战事生疏了呢?比较宝剑锋从磨砺出啊……”
南宫丞则笑道,“父皇虽然有些专断,但他用人始终是很有眼光的。他能钦点外公与舅舅领兵出征,那自然就还是认可外公与舅舅的身体状况与战场之上的反应能力。毕竟父皇万不会让羸弱不堪的将军上阵的,这不利于东秦取胜,又何必冒这样的风险。”
“那倒也是……”白晚舟听之有理,这确实是晋文帝身为一国之君应当考虑的,既两位将军已经出征,那这些便是无可厚非的了。
直到东秦与大宛一经交战,倒是很快就传来了第一站的捷报,大宛败下阵来,而东秦气势如虹,首战告捷。
这全是因大宛与东秦前一次交战已是许多年前了,这数十年来,晋文帝勤政爱民,国力有显著的提升,比大宛预估得还要强盛许多,显然是大宛轻敌了。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南宫丞和白晚舟都很高兴。
在战场之上,首战告捷是最能鼓舞人心、鼓舞士气的,士气始终高涨,才能发挥将士们最大的才能,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歼灭敌军。
大宛面对着首战惜败的劣势,狡猾阴险的他们会想办法找补,想办法恢复他们将士的士气,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没过多久,边境就传来了大宛放出的消息。
这消息直关白擎苍与红岄的亲生孩子、小宛国的皇重孙——他明言,这孩子正在大宛国为质子。
消息一经放出,贡扎的目的自是昭然若揭。
一来,他是想警告东秦、威胁小宛,想让莫要趟这浑水、成为东秦的助力不说,还想让小宛为了那孩子束手就擒;二来,更是上升到邦交政治,他尤其想趁此机会表明,东秦他势必拿下,以此吸引其余国家与大宛联合,将东秦一举歼灭,当然若是小宛倒戈,想必大宛也会是十分欢迎的。
东秦与小宛,自然不能由大宛以孩子为由处处掣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