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想到要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评委松松,十分好奇的问道。
不仅是他,另外两位评委,以及现场的观众,包括郭老板,全都把目光放在了王少君的身上。
不得不说,这个少年的长相。极好。
身材挺拔,五官俊秀。
美,又丝毫没有那种娘的感觉。
看起来很舒服,而且是越看越惊艳的那种。
“这小伙子长得可以呀。”
台下,一个40左右的女观众,笑着说道。
她身旁的同伴,也是一个劲儿的点头。
美的事物,谁还不能不喜欢?
尤其是长得好看的人。
长得好看女孩会受欢迎,长得好看的男孩,也一样会受欢迎。
王少君手里拿着话筒,微笑着解释道“戏曲里的故事,很多不是历史,而是源于民间演义。如果是历史的话,那没有问题,大家很自然的就能明白,我们唱的究竟是什么?可是这种演义故事,除了像松松老师这种博闻强记的知识份子,以及我们的一些老戏迷,大多数观众,尤其是一些年轻的观众,并不清楚。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给这些观众普及一下戏曲里的故事是什么?他们才能真的听懂,也才能真的喜欢。”
一旁的蔡庆国老师,一个劲儿的点头。
别说是年轻的观众了,就连他,对很多戏曲里的故事,都是一知半解的。
“你怎么想到的?”
“说起来,这还是我在上学的时候,学古代文言文的感悟。老师让我们死记硬背,我怎么也记不住,后来翻译了里面的意思,我很自然的就能把课文背诵出来。”
王少君的话,引起了巨大的共鸣。
谁还没有上过学,谁当年还不是半个学渣?
很多人,别看有着大学本科的文凭,让他们现在写个六百字的作文,他们都能吭吭唧唧半天。
倒不是写不出来,不是写出来的东西,他们自己看着太别扭,不忍直视。
这一点,那些大人指导孩子写作文的时候,尤为明显。
三四百字的文章,他们都编不圆,更不用说那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了。
但实事求是的说,一旦真的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再去阅读那些文言文,感觉是无比奇妙的。
你会发自内心的感觉到,那东西写得真好。
短短几十上百字,就能写一个故事,而且故事还能令人深思。
小香玉老师若有所思。
她唱了一辈子戏,一直都感觉戏曲的市场,越来越小。
但她始终不明白,原因是什么?
或许随着时代的进步,戏曲真的应该被淘汰了,就连她这位戏曲界的大家,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一直到现在,听了王少君的话,她才若有所思。
或许戏曲,并没有过时,而是他们这些表演的人,没有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
就好像相声。
十年以前,人们以为相声完全死了。
两个人穿大褂站台上,光靠张嘴说,如何能够赶上表演小品的?
但现在看起来,相声的市场,已经被抢了回来。
最起码现在,已经很少听到小品比相声高级的这种论调了。
他们的戏曲,他们宝贵的京剧,以及各种剧种。
真的就比不上流行歌曲吗?
“那你把这段故事说一下吧,时间有限,尽量精炼一下。”
松松说道。
王少君恭敬的一鞠躬,很自然地开口道“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表演的唱段,是戏曲乾坤袋中的一段经典唱词。乾坤袋的主人公,是我们唐朝秦怀玉将军之子秦英,秦怀玉是虚构人物,按照演义里的说法他是秦琼的后人。实际上历史并没有这个人,秦英就更没有了。大家就当故事听,不要较真。说有一天,秦英在金水桥钓鱼,太师詹洪上朝路经此地。古代的这种大官,坐轿的时候,都有人在前面敲锣,意思是让闲杂人等都闪开。结果这锣声的把秦英钓的鱼给吓跑了,秦英一生气,就跟詹洪起了争执,最后不小心,把詹洪给打死了。”
“詹洪的女儿,是宫里的贵妃,听说这件事以后,求皇上斩杀秦英,为他父亲报仇。唐王传旨银屏公主,把她儿子绑上殿。这银屏公主,就是秦怀玉的老婆,也就是秦英的妈。银屏公主知道自家儿子犯下了杀身之祸,对方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过秦英的。于是只能搬来她的母后,最后经过几轮的争执,唐王念老秦家世代忠良,赦免了秦英的死罪,命令他戴罪立功,临行之前赠与乾坤袋,鼓励他在两军阵前奋勇杀敌。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不合理的地方一大堆,我们就不吐槽了。”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一段唱段,就是银屏公主劝说唐王的一段。虽然整个故事的架构,听起来非常的不合理,槽点满满。但是银屏公主劝说唐王这一段儿,却是很有哲理的。以后大家要是想与人沟通,不妨就跟人家学学。”
王少君说到这里的时候,台上的三位老师基本上就知道他要唱哪一段了。
乾坤袋里的经典唱词。
这个故事他们心里多少都有谱,再加上唱段经典,他们三人都曾经听过。
而且是听那种戏曲界的大家唱。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对这一段已经很了解了。
但经过王少君这么一说,他们心里还是不可避免的,萌生出一种期待的感觉。
松松打开手里的折扇,照着自己肚子胸脯一顿乱扇。
他有点儿佩服郭桃儿了。
别看郭桃儿并没有上过什么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家没文化。他是通过自学,掌握了庞大的知识,才有了现在的一切。
事实上。
在国外有很多精英家和富豪家的子女,也会选择在家里上学,而没进入学校。
所以有没有学历,并不是评判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的标准。
就好像眼前这个小孩,虽然只接受了义务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只有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准。
“并非是儿臣,以小犯上,有一位古人,也做比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