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岛基督城
这座城市原本叫做“桑榆”,因为桑树和榆树,也因为当时第一批抵达此处的汉人因为《后汉书·冯异传》里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心态,起了这么一个田园华美的名字。这里是双子岛交通最为便利的地方,也是一处连接四方的优良港口城市。
这边最美的不外乎,夕阳西下,阳光余辉洒在禺山之上,静谧的桑树湖映衬着,如同一池的金叶四落,一阵清风袭来,林间叶落的沙沙声音,让人放松的深吸一口,感受天地之间的美好惬意。这便是桑榆第一景“晚霞湖风”。
城市因港口兴盛,也因港口遭祸。葡萄牙人登岛后,因为楚王的“礼遇洋人”的政策,一座石质的高耸教堂的塔尖,盖过了所有的建筑高度,这座名为圣母万花大教堂,形式仿制罗马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只不过外围的瓷砖上,鲜花样式的图案更多,更加精美。与圣母百花大教堂挤在一群教堂之中不同的是,圣母万花大教堂大广场,整整占了基督城的一个坊区。
谣言传说在双子岛核心昭嘉市,向东北方向眺望,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这个塔尖。
也因为此建筑,此地方的汉人同洋人关系紧张,可更为有趣的是,葡萄牙人送给楚王两艘淘汰的军舰,楚王高兴之余,将桑榆改名为基督城。
此时,这座城,已经让洋人视为自己的城,丝毫不会对政府和警察有什么敬畏之心,甚至公然违抗执法,而这座城的管理者,不对洋人处罚,而是对提出洋人违法之举的人,予以重罚!甚至更有学堂,为“传道授业解惑”,用“燕寝”留住洋人。
有良知的人如今正咬牙切齿,洋人戒备森严,管理者在谄媚的迎来送往,甚至苛求一点权力交易的便宜。
“我们渴求的不过是一点自己作为帝国人的权利,为什么你们会这么敷衍?”一个穿着青色大褂,带着瓜皮帽的老书生,在基督城政府门口大声的质问着前来解释的工作人员。
这个工作人员也是一个小吏,家里也没有背景,如今被推出来,说着自己都觉得屈心的话,顶着民众的压力。
事情很简单,基督城作为优良港口,有大港口处,小港口处,其中洋人控制的大港口处,小港口处,其中多以葡萄牙人的港口为主。
基督城之下有四个县城和一个城区,其中刘山、辰安、塞中三个县遭了海难,而这三个县所对着的海域,恰好是个半弧形的港湾,虽然这样港湾对船舶入港较为合适,因为弧口向东北,因气流影响,极易起高浪,葡萄牙人初来,懒得经营环境,只在三地设立了几处避风的地方,设了几个小的卸货港。所以这边三县的大港口都是汉人经营的,港口都是两个村或者几个村合力经营,男人做苦力,女人缝帆布,实实在在靠着苦力挣钱,如今遭了海难,本就难以维系,好在听说朝廷给了“退还船税”政策,三个县的小港也合到了大港之中,就等着政策下来。
这个政策,本意是赈济为名,实则是以实验新政,不论如何,也让百姓有了希望。
可谁曾想,朝廷的三个试点,双子岛总督府竟然以“海难损毁港口”为由,将此试点给了葡萄牙人的卸货港。
这还不算,又听人讲,基督城要拟定提高海关税费,以促进“退还船税”政策的开花结果。葡萄牙人则带着还未印发的新税费,趁机要挟合并港口。
如此一来,愤恨之下,村民们到了这个基督城的市府门口,讨得一口气。
半响时间,市府大门推开,一个浑身滴流圆的胖子,穿着西式的官样礼服,踱步走了出来。
青褂老人见人出来,本欲上前行礼,奈何被门口府卫拦住,还是大声疾呼“宋大人,宋市丞,求您帮我们讨还一个公道。”
这个宋市丞嫌弃台阶下有阳关照射,就站在门口屋檐阴凉处,对着府卫讲“放他进来。”
老人颤颤巍巍登上台阶,刚到阴凉处,刚准备说话,宋市丞一巴掌呼过去,老人直接倒在了地上,宋市丞并没有扶起老人的意思,而是站在台阶上向市府前的示威人员喊话。
“总督府,历来亲善洋人,我们市府亦同如此,你们赶快散了,不然以破坏洋人关系,来论你们的罪!”
这话说完,台阶下的年轻人就不再收敛,而是推搡着府卫,嘴里则辱骂道“混蛋亲儿子,你们市府不给我们做主,人家洋人违法违规,连个屁都不敢放,竟是欺负我们这些老实人!!”
宋市丞微微一笑,高声讲“我治不了洋人,还治不了你们?来人把这几个带头的,给我送牢里!”
府卫本来也可怜这些人,半响的对峙,府卫心里也是一肚子火,两波人就此“开站”。而为首的宋市丞则退回府内,可怜青褂老人刚刚费力站起,被正在抓捕的府卫一个不小心撞了一下,这一下,便撞在了府前的廊柱上,顿时便晕了过去。
并没有人此刻看见,都红了眼,都忘了此行目的,府卫眼前是“乱民”,而民心中则是委屈的爆发。
一场混战之后,当然位于主场、装备精良、年轻力壮的府卫们胜利了,带着胜利的喜悦,将抓到的乱民送入牢里,细细数来,共计人。也就是此时,府卫们才发现被装晕的青褂老人,也就此时,围观的行人里,才敢有个冒失的医生出来,表明身份,前往查看。
府卫的头子,看了眼医生,是隔壁街的玉衡堂的齐大夫,便点了点头,齐大夫上前摸了下额头后,有碰了碰颈部,瞬时抽回了手,先是向老人一拜,再到府卫头子耳边讲“老人走了。”
府卫头子眼神一变,大步回到府内,请示报告去了。再不多时,两个府卫进门,佯装掺着老人半拉半拖的也进了府里。
本来市府门口出点事情,小报小刊的就“热心”,一张宋市丞扇老人的照片、一张府卫和村民混斗的照片、一张老人被拖拉进府的照片。瞬间,就让这些小报小刊,觉得明天报纸有了卖点。同时,也害怕市府追究,编辑们便互相打听对方了起来,直到有个《政论报》的梁编辑,认定要发,理由是他们有一部分英国股东。法不责众的心理下,有人牵头,互相之间便达成了默契。此事,梁编辑则定了个题目“洋占民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