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昨日朱翊钧的鞭策,国子监的氛围有些许转暖,杨建国深知这还远远不够。
当他深入学习数学之后,对于现在所处的世界他是极为不满的。
“重文轻理”已经传承千年,尤其是看到了广州的款银案之后,杨建国更是心急如焚,如今借着昨日朱翊钧的东风,他要再烧一把火,经过一夜的筹备,势必将科学的种子塞进每个学子的心里!
于是,在每日例行早读之后,杨建国走到了监正的旁边。
他站在了讲台前,迎着那些或是好奇、或是麻木、或是不解的目光,沉声说道
“今日,我要跟大家说一件大事!从荀子《天论篇》讲起。”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待杨建国将《天论篇》抑扬顿背诵一遍,便朗声讲解道
“后圣的意思是,天地运行的规律亘古不变,不以君王的贤明昏庸为转移。用同样的天象去解释治世就是所谓吉兆,解释乱世就是所谓的凶兆!”
“社会的太平和动乱,是由天决定的吗?答案是,不!夏禹和夏桀时面临的日月星辰运转并无不同。但在同样的天象下,禹将国家大治,桀却让国家大乱而亡。所以太平和动乱不是天象决定的!”
“日食月食的发生,刮风下雨不合时节,怪星偶然出现,大地震撼开裂。国人惊恐的问,这是怎么回事?答案是,没什么事。只是正常但比较少见的自然现象而已。君子可以对其感到奇怪,但害怕它就不对了。”
“这些现象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现。君主贤明、施以仁政时,就算这些现象同时出现,也没有什么危害。君主昏庸、施政暴虐时,就算这些异象无一出现,国家也依然会乱成一团。”
“举行求雨的仪式,天便下雨,这是为什么?答案是没什么。因为你不举行求雨,天也一样会下雨。出现日食月食就敲锣打鼓举行救护,不过是一种妆点朝廷的仪式,真认为是神灵在降罪便可笑了……”
杨建国本要说,‘不是蠢就是坏的’。但担忧学子们认为这样就是挑衅了,便劝他换成了温和的说法。
然后,杨建国锐利的目光扫过国子监中的所有学子,还特意在监正脸上停留了一会儿,这才提高声调道
“所以,与其盲目的畏惧天变,哪里比得上去积极探索天道的规律?与其用编造各种说法去附会天变,哪里比的上掌握自然规律的变化而利用它?与其以天变来限制吓唬君王,哪里比得上就事论事,以历史和道理来堂堂正正、致君尧舜?!”
监正的脸色愈发阴沉,他还以为杨建国会说什么,没想到这人却全以后圣之言,来阐发己见。
既把他的观点清晰表达出来,又让人无法直接斥为异端。
毕竟孔圣之下,便是孟荀了。后学晚辈如何能指责荀子在胡说八道?
他当初也打算追随老祭酒而去,要不是看到国子监瞬间群龙无首,他心有不忍,哪里会在这里受这样的屈辱?!
但既然对方公然挑衅,想拿自己开刀,那么监正也不是吃素的!
只见监正神色淡定,嘴角挂起一抹轻蔑的笑。
“就这?老调常谈而已。”
潜台词是就算你说的再清楚,那也是后圣之言,与你何干,与科学何干?
仿佛察觉到监正的蔑视,杨建国转过头来,微笑看着监正道“千百年来,荀子这番高论因为缺乏有力的证据,所以只被当做一家之言。但今天,小子不才,便要以科学来为大家证明,荀子的话是对的!”
“哦?老夫洗耳恭听。”监正轻笑道。
“首先,我们从天地的结构讲起。”
杨建国招招手,两个仆人便抬进来,一方盖着不同颜色绸布的大木板。
待两人将床面大小的木板搁在桌上,赵昊掀开了红色的绸布,一个火红色的硕大球体便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是太阳!”
然后他将绸布一一揭开,每块绸布之下,都是个颜色大小各异的球体。
“这是水星。这是金星。红色的是火星。橙色的是木星。黄色的是土星……”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这五颗星辰与其它星星不同,因此以五行之名命名。事实上,这五颗星连同日月,便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所有星辰了。”
“而这里,”杨建国摸了摸那颗位于金星和火星中间的蓝色球体,故意顿了一下,方缓缓道
“是我们大地所处的方位,代表我们观测日月星辰的地点。”
而这一点,当初他找朱翊钧讨论的时候,对方直接说这里名为【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地方。即便上他,也是论证了三个月才勉强接受朱翊钧抛出来的事实。
但这里为了能让众人听下去,杨建国刻意隐去地球的概念,而只是将那颗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的蓝色圆球,解释为观察点。
以上基本在传统的‘浑天说’范畴中,众位学子并无异议。浑天说是自古传承而来的天文模型,也是大明之主流。
其认为大地浮在气中,因此回旋浮动,既是所谓的‘地有四游’。有一天球笼罩地外,日月星辰便附丽天球,绕大地运行。
杨建国深深的吸了口气,轻飘飘的扔下一句话,却让所有人变了脸色。
“但浑天说是错误的。因为日月星辰中,只有月亮是以大地为中心旋转的,金木水火土五星和我们所处的大地,都是围绕太阳在旋转的!”
要知道一开始朱翊钧说出这个结论的时候,他自己也是崩溃了许久……
现在轮到自己震碎别人的世界观了,好爽!
国子监都是有涵养的读书人,自然知道对方在没有说完的情况下,不能贸然插嘴。
即便此时他们早已心痒难耐了。
可偏偏杨建国还贴心了给了大家消化吸收的时间。
片刻之后,杨建国看到所有人的呼吸都平稳了下来,才慢悠悠的继续说道“别急着反驳,耐心下来,继续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