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傅以清所说的船先到的,是宝晴与宝云亲事的转机。
——狄氏是个尽职尽责的,打答应了侯爷和老夫人所托、又下定了决心早早替宝晴掌眼,这些日子以来,时常带着宝云和宝晴两个人交际。
这一日,眉飞色舞地来了东府,和傅老夫人嘀嘀咕咕了一番···宝龄事后才知道,原来是首辅大人胡大人致仕,携全家于日前回到了老家颍州。
胡首辅,宝龄知道。
按照仙书所叙,两年后,朝中早就不剩什么忠臣良将了,而凋敝者,一种是受姚家人挤兑迫害,一种,就是像胡首辅这般,见势不对,为了让自己善始善终平安卸任,索性不等别人来刀枪相向,自己先来个乞老致仕的了。
胡首辅子嗣颇丰,光嫡子就有三个,且胡夫人马氏,与二婶母还有些七拐八弯的亲戚关系能攀得上,两边都有意,经过几次你来我往之后,如今两家算是走动起来了。
而二婶母看上的,便是人家家的二公子,胡显围。
前言已道,那顾琛十三岁考中了秀才,这就已经算是十分难得了,而同为二公子,这位二公子显然要稍稍胜了一筹,去年,以十二岁的年纪考中了秀才。
同样行二,同样是十三岁,宝龄从前觉得顾二哥很配宝晴姐姐,如今一看,才知道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那啥的道理······
又转日,宝龄也见到了这位二婶母的亲眷,胡夫人。
胡夫人生得娇娇小小的,与坐在一处的二婶的干练利索不同,说话做事都是温温吞吞的,长相也很文秀,便如一盏清茶,清清淡淡,使人如沐春风,似闻茶香。
宝龄心里头胡思乱想,暗忖当娘的如此,那胡二公子想必也不会差的吧,忍不住偷眼去瞧右手边的宝晴,正想偷偷说点儿什么打趣一下呢,忽闻有人叫自己的名字。
叫她的不是别个,正是胡夫人,宝龄连忙上前行礼,原来是该她收见面礼了,宝云与宝晴都已得了,宝龄也施一礼,接过了胡夫人的大丫鬟递来的精致荷包,又答了两句问话,方退下了。
经这一岔,宝龄也就忘了打趣宝晴了。
——幸好忘了······
这日胡夫人登门后,狄氏又来了一趟福寿堂,照例是屏退了众人,和傅老夫人嘀咕了一场。
这些日子以来,狄氏因为心里有想头,对胡夫人很是热络,胡家初来乍到,有了她这位知州夫人、侯府二夫人代为打点周全,这才顺顺利利诸事停当,若只是为远亲的情份,自然不至于。
而胡夫人对她也很热情,狄氏自以为是和人家心照不宣了,越想越开心,还和耿玮、老夫人都通了气儿了,两边都也觉得这门亲事若能结成是很不错的,狄氏这才一副喜上眉梢的劲头,甚至高兴之下没忍住,和宝晴本人也透了一句半句······
谁成想···“心照不宣”了这么些日子,昨个儿胡夫人登了门,终于“图穷匕见”透露了意图——不是宝晴,人家胡夫人,是看上宝云了!
说是她有一外甥,因幼年丧父无依无靠,娘俩的日子艰难,便一直很得胡府照拂,此次也一起搬到了颍州,周马氏和周公子如今就住在胡家。
——胡夫人兴致勃勃,想要为宝云姐姐保这一桩大媒。
这周生名唤兴元,表字元之。
虽说幼时失怙,唯靠寡母拉扯长大,但也很肯争气,比那被狄氏赞不绝口的胡二公子更本事,已经是举人老爷了,年十七,听说明年春闱有打算下场试试。家有薄产,房子、铺子、田地,虽不说有多少,但也都俱全的,且这些年得胡府照拂,花用不多,娘儿俩省吃俭用地过日子,也算是攒下了一份家业——待周兴元考中了举人以后,日子就更好过了。
眼瞅着儿子年岁渐长,周马氏也操心着他成家的事,住在胡家不是长久之计,已经跟人谈妥了,在颍州卖下了自家的院落,只是前头的房主暂时还未搬离,故而现下倒仍暂住在胡府。
初时听胡夫人说的那几桩,狄氏面儿上虽不显,心里是大大地不高兴的。
宝云再是庶出,姨娘宋氏亦是五品朝廷命官的女儿,与先侯夫人刘氏妻妾相合,侯夫人在时掌管东府事务,一应迎来送往、人情世故、田产庄铺都在手里,井井有条,宋姨娘为其左膀右臂,服侍刘氏极其尽心,无有不妥当,无有不精细,便连刘氏看重的仆妇,也退一射之地。刘氏去后,侯爷懒意续娶,东府事务便交到了宋姨娘手里。
这许多年下来,宋姨娘谨小慎微,处事公道、从无私心,也倒博得了几分上上下下的赞叹。宝云是庶出的又如何?宋氏的好,老夫人和侯爷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绝不会亏待了宝云。
何况,就算是退一万步讲,她是庶女,那也是东昌侯府的庶女。
狄氏是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她是知州夫人,所以便自然和光同尘,在这俗世红尘里打滚儿,人情往来俱是不差,三教九流都能搭得上话,为了耿玮这父母官的官声,对上谁也不曾摆什么架子,平易近人,和软温文。
可她同时也是侯府的二夫人——说白了,有自己的骄矜傲慢和目下无尘。
胡夫人当时一提这个外甥,狄氏心里头的热乎劲儿立刻就凉了半截儿···虽说明面上不会失礼,但言语中,难免也透露出冷漠来,好叫人家领悟她的意思了。
胡夫人也是聪明人,略提了两句,见狄氏并不热络,也就顺势转移了话题,全当作没这回事。
狄氏瞩意胡二公子,结果媚眼抛给了瞎子,难免有些气闷,且一听那周生不过一借住在亲戚家的落魄之人,自然是大大的不满意。
可是事后缓过来气闷,到底还是想着胡夫人并不是那等轻狂人,不好一棒子打死,便命人去打听了一番这个周兴元。
——打听下来的,便是这样的情形。
可以说是有好处,也有坏处,狄氏不好定夺,索性来讨傅老夫人的主意。
而等狄氏走后,老夫人靠在泥金引枕上,一时也有些不能决断,左思右想,命人将宋氏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