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小說網,。还有十天左右,文爸爸的竹制品就要交货了,竹椅子这样大件的全部都做好了,小件的竹篮和竹筐,也做得差不多了。
竹筐和竹篮子,当初文爸爸做出了模子,让买家专门看过确定的。这两样都有些改变,比网店上的图片精致很多,买家一看到就非常高兴,听说不用加钱,更开心。
告知买家,近期内会发货,文爸爸总算了了一桩心事。
那买家对文爸爸印象很好,专门到网店看了一遍新增的竹制品,当看到那精致的竹躺椅和不同造型的竹椅子,又分别各买了几把,说是要放家里自己用。
文爸爸高兴得合不拢嘴,这完全是他用双手创造财富,还没有过去做建筑工辛苦,但是挣的钱还要多!
他当时就下了决心,一定要编制出完美精致的竹制品,多放到网上去卖。
文绿竹、文妈妈、文志远和文绿柳倒没有文爸爸这么乐观,竹制品虽然赚钱,但文爸爸也付出了很多。砍竹子、破竹篾、编竹制品的时候,文爸爸的手经常被竹篾刮穿,这一两个月,双手上面伤口不断。
不过大家掂量了一下,觉得竹篾割伤手,总比在工地里安全。而且等文爸爸的手艺进一步娴熟,割伤手的机会会少很多。
所以最后大家一致支持文爸爸编织竹制品,创造财富。
文爸爸非常高兴,“我就说,勤劳致富。多做一点,就能多挣一点。等我们多承包些地种东西,以后日子还要好。到时不单要把我们现在住的屋子翻盖,旧屋的也全部重新盖新房子。”
“旧屋那里还盖什么,大家都不去那里住。”文妈妈摇摇头,随口说了一句就没再说。文爸爸正在兴头上,她也不想打击人。
文绿竹这次产检,文妈妈和文志远一起陪着去,文绿柳在家里帮忙碌的文爸爸烧火煮饭,间或看看网店。
产检之后吃了早餐,三人就去银行办理转账。
因为金额太大了,所以他们进了贵宾室,在那里等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办理。
万幸不是取钱,只是转账,不用提前预约,也不用等到明天。
文志远将他那个富二代同学的账号报出来,转了三十万进去。富二代同学的钱差三千左右才到三十万的,但他慷慨借钱,文志远自然要还人情的。
文绿竹也想找到钟定邦的卡号,转账还清五万块,但她手上没有钟定邦的账号。为了不让文妈妈和文志远起疑,她将钱转进自己的卡号里,说过几日联系上人再还。
接着除去文妈妈要还给她兄弟的六万块,剩下的钱全部被转到文爸爸新开的卡里,这是文家的存款,轻易不动用。
之后,文妈妈将卡里仅剩的六万块取了出来,这趟龙城之行就结束了。
回到家里,文志远专门打了个电话给那个富二代同学,一方面告诉他钱打到他卡里了,另一方面又告诫一遍,让他不要私底下去炒股。
那个同学也是个精明的,见文志远三番四次这样说,也就听了劝。
过完端午节,文志远和文绿柳跟家里商量,打算到省府去做暑期工。
现在家里经济宽裕了,但是那钱来得突然,怎么也不敢一下子拿出来的。之后陆陆续续要还村子里那些债务,肯定得有个由头。
网店现在有收入,但起步阶段,这边入了钱,那边就支出去购买山货,还有一家人的吃穿,能剩下的不多。退一万步说,网店赚头大,他们也不敢太过显露的。
文志远和文绿柳出去打暑期工,到时还钱了,也可以说是他们两人赚来的。
知道文志远和文绿柳的打算,文爸爸和文妈妈都出声鼓励。在他们心目中,无论家里有钱还是没钱,多出去闯一闯,磨练一下自己总是好的。
文绿竹有点儿不了解文爸爸文妈妈的意思,家里环境还可以了,怎么还要儿女暑假的时候出去打工?
接着文爸爸一说话她就明白了,文爸爸说,“工资多少不重要,能锻炼到自己的才是。我做了一辈子辛苦工,你们将来肯定和我不一样的。但道理都是相通的,多磨练,多锻炼自己。”
文志远和文绿柳都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之后文志远又提出,他和文绿柳想预支钱买电脑,两人对股票都有兴趣,想趁着暑假的时候了解一下。至于买电脑的钱,他们暑期工结束之后,会用工资补上。
文爸爸和文妈妈都答应,文妈妈说,“虽然知道你们是想靠自己,不想用家里的钱。但现在环境好了,家里能靠得上,也不用让自己过得太苦。”
文绿竹在一旁侧目,虽然出身偏僻的山沟沟,但文志远和文绿柳这种性格,将来是肯定会有出息的。这个世界上,有一把拼劲太难得了。
见文志远和文绿柳提议买电脑,文绿竹也提议买一台单反。
经常在本市的论坛上和人互动,不时会有人问她,她们这里风景不错,能不能有房子住,她们想到乡下里住几天。
因为住房不够,她拒绝了。但这也让她起了心思,桃花寮靠着草原山和小龙坑两个大景点,如果多拍些景点的照片,会不会招来更多的人往这里走?来的人多了,形成规模,整个桃花寮村子都得益。
她将自己的打算说出来,又说了每次租相机的艰辛,很快就全家同意了要买相机。
文志远说,“我和绿柳到省府里买,那里是一线城市,好货很多。打完暑期工再带回来,到时我们再到草原山和小龙坑走一圈,拍些照片。”
虽然相机不能马上到手,但文绿竹还是很高兴。
文志远和文绿柳又将要离家了,文妈妈决定,将稻田里的稻花鱼捉一些出来,烹调好让文志远和文绿柳尝。
小时候家里穷,每年到吃稻花鱼的季节是最多肉吃的,所以文志远和文绿柳对稻花鱼一直念念不忘。
“如果现在手上有相机,将稻花鱼拍进去,肯定有更多的人想来我们这里住下来。”文绿竹笑着说。
她上辈子住在大城市里,听过稻花鱼,也曾对着稻花鱼流口水,总想吃上一回。她相信,很多人跟她的心理是一样的。